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3: 行 3:
 
|图像=
 
|图像=
 
[[File:吴起.jpg|缩略图|居中]]
 
[[File:吴起.jpg|缩略图|居中]]
|图说=[[明朝|明代]]所绘吴起画像
 
|别称=
 
 
|姓=
 
|姓=
 
|氏=吴
 
|氏=吴
行 38: 行 36: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西河郡 (魏國)|河西地区]](今[[山西省|山西]]、[[陕西省|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西河郡 (魏國)|河西地区]](今[[山西省|山西]]、[[陕西省|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由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后人将孙武、吴起并称为“孙吴”。<ref>《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ref>[[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ref>《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唐肃宗)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晶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ref>[[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ref>《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除本传已有封爵者,其未经封爵之人…魏西河守吴起封广宗伯…西庑,吴起…凡七十二将云。</ref>[[司馬遷|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孙武]]和吴起合立于《孙子吴起列传》。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时,将[[李悝]]和吴起合立于列传中。<ref name="马非百">{{Cite book|author=马非百|title=《秦集史·人物传二十五之三》|location=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publisher=中华书局|date=1982年8月|pages=第428页至第437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 生平 ==
 
== 生平 ==
 
=== 早年 ===
 
=== 早年 ===
 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訣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 后来吴起拜[[曾参]]之子[[曾申]]{{NoteTag|《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起拜曾子为师,参考曾参于前435年去世,所以曾参不可能为吴起教授儒学。刘向《别录》: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吴起的师傅是曾申而非曾参,曾申为曾参之子,也称为曾子。见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54页。<ref name="杨宽"/>}}为师,学习儒术。吴起的母亲病逝,他選擇繼續辦公而没有回家奔丧,曾申恼怒吴起不孝,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于是弃儒学兵,侍奉于[[鲁国]][[季孙氏]]门下。<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ref><ref name="说林上">《韩非子·说林上》:鲁季孙新弑其君(应为鲁季孙新被弑),吴起仕焉。或谓起曰:“夫死者始死而血,已血而衄,已衄而灰,已灰而土。及其土也,无可为者矣。今季孙乃始血,其毋乃未可知也。”吴起因去之晋。</ref>
+
 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訣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
 
 
=== 侍奉鲁君 ===
 
前412年,[[齊宣公|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的[[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和[[阿城镇|安阳]]{{NoteTag|《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作葛及安陵。《史記志疑》记载安陵、安阳皆非鲁地,疑有误。而葛乃莒字之误。《史记索隐·项羽本纪》参考《后魏书·地形志》记载己氏有安阳城,在宋州楚丘西北四十里有安阳故城,位置在今山东省曹县东。但杨宽经过考定认为此安阳在东阿,即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阿城镇,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62页。<ref name="杨宽">{{Cite book|author=杨宽|title=《战国史料编年辑证》|location=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2001年11月|pages=第154页、第155页、第162页、第223页、第225页|ISBN=7208031851|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齐宣公)四十四年,伐鲁、莒及安阳。</ref>[[魯穆公|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对他有所怀疑。吴起渴望成就功名,于是杀掉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NoteTag|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五十·吴起仕鲁考》一文认为鲁穆公任用吴起为将大破齐军正是在此战,<ref name="钱穆"/>但杨宽不赞同此观点,他认为此战是鲁国大败,而吴起弃鲁奔魏的时间不详,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55页。<ref name="杨宽"/>}}取胜后的吴起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有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猜疑残忍的人,早年杀死乡人,又因为不孝被曾申逐出师门,君上对他有所怀疑的时候他就杀死自己的妻子。况且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国的名声,就会招致各国的攻打。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君上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穆公于是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ref>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ref>《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季孙好士,终身庄,居处衣服常如朝廷。而季孙适懈,有过失,而不能长为也。故客以为厌易己,相与怨之,遂杀季孙。</ref>经人劝说,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战国)|魏国]]。<ref name="说林上"/>
 
  
 
=== 投奔魏国 ===
 
=== 投奔魏国 ===
 
 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询问吴起为人如何,李悝说:“吴起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于是任命吴起为将军,辅佐[[乐羊]]攻打[[中山国]]。<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ref><ref>《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ref>
 
 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询问吴起为人如何,李悝说:“吴起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于是任命吴起为将军,辅佐[[乐羊]]攻打[[中山国]]。<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ref><ref>《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ref>
  
 吴起担任将领期间,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亲自替他吸吮脓液,你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年吴将军替我丈夫吸吮毒疮,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替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啊。”{{NoteTag|此段《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艺文类聚·卷五十九·武部》和《说苑·卷六·复恩》也有记载,但内容与《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有不同。}}<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ref>
+
 吴起担任将领期间,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亲自替他吸吮脓液,你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年吴将军替我丈夫吸吮毒疮,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替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啊。”
  
  
行 57: 行 50:
 
 魏武侯曾按照吴起的建议在庙堂设宴宴请[[士大夫]],席间设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贵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无功者坐后排,只有酒席,没有贵重餐具。宴会后又在庙堂门外按功劳大小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则每年派使者慰问,抚恤他们的父母。
 
 魏武侯曾按照吴起的建议在庙堂设宴宴请[[士大夫]],席间设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贵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无功者坐后排,只有酒席,没有贵重餐具。宴会后又在庙堂门外按功劳大小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则每年派使者慰问,抚恤他们的父母。
  
 此措施实行三年后,前389年,[[秦惠公 (戰國)|秦惠公]]出兵50万攻打魏国的[[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南)。魏国的士卒得知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动穿戴盔甲准备抗敌的达数以万计。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5万人,外加战车500辆、骑兵3000大败秦军。{{NoteTag|关于阴晋之战的战况,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详细叙述见林剑鸣所著《秦史稿》第171页。<ref name="秦史稿"/>}}<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三十六年(应为魏武侯七年),秦侵阴晋。</ref><ref>《吴子·励士》: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放行矣。”起对曰:“…君试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ref>
+
 此措施实行三年后,前389年,[[秦惠公 (戰國)|秦惠公]]出兵50万攻打魏国的[[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南)。魏国的士卒得知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动穿戴盔甲准备抗敌的达数以万计。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5万人,外加战车500辆、骑兵3000大败秦军。
  
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 (古代地名)|灵丘]](今山东省[[滕州市|滕县]]东)。{{NoteTag|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六十·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一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考定魏武侯元年应为前396年,并将此事由《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的记载移前十年,又考定吴起奔楚的时间在前384年。<ref name="钱穆">{{Cite book|author=钱穆|title=《先秦诸子系年考辨》|location=上海市福州路401号|publisher=上海书店|date=1992年1月|pages=第149页、第165页、第175页、第211页|ISBN=7805694745|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但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认为吴起奔楚应在前390年,阴晋之战和伐齐至灵丘的主将皆非吴起,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223页和第225页。<ref name="杨宽"/>}}<ref>《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武侯)九年,使吴起伐齐,至灵丘。</ref>
 
 
=== 投奔楚国 ===
 
商文死后,公叔{{NoteTag|《史记索隐·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韩国公族,梁玉绳认为此公叔为公叔痤,而浍北之战让功于吴起的人不是公叔痤,是《战国策》的误写。<ref>{{Cite book|author=梁玉绳|title=《史记志疑》|location=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号|publisher=中华书局|date=1981年4月|pages=第1196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公叔即魏公叔痤,索引以为韩之公族,妄也。但魏策有痤战胜浍北,辞赏田以让起后一篇,吴师道曰:“痤以计疑起于武侯,起去之楚。浍北之战乃归功于起之余教,而使其嗣受赏,何其前后之戾耶?”余谓让功必非公叔痤,国策误耳。}}</ref>钱穆根据公叔痤主动让功给吴起以及推荐商鞅,认为公叔痤并非是个嫉贤妒能的人。而《吕氏春秋》的《观表》、《长见》、《执一》多篇均记载陷害吴起的人是王错。见钱所著《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175页。<ref name="钱穆"/>}}出任国相。公叔非常畏惧吴起的才能,他的仆人向他建议说:“吴起为人有骨气又重视名誉声望。您可以对魏武侯说您的国土太小,容纳不了吴起这样的人才。当魏武侯问您怎么办时,您就建议[[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就一定会迎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打算,就一定会推辞。然后您找个机会请吴起到家里来做客,在宴会中故意惹公主发怒,让她当面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这样羞辱您,就肯定不会娶公主了。”公叔采纳了他的建议,吴起见到公主如此羞辱国相,婉言谢绝了魏武侯联姻的邀请。魏武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ref>
 
 
王错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魏武侯于是派人召唤吴起。吴起行进至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时,停下车回头遥望西河郡,眼泪一行行流了下来。他的车夫对他说:“我私下观察您的心志,把舍弃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样。如今您离开西河郡,却流下了眼泪,这是什么缘故啊?”吴起擦去眼泪回答说:“你不知道,如果君侯信任我,让我尽自己的才能,那么我就可以帮助君侯成就王业。如今君侯却听信小人的馋言不信任我,西河郡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会久了,魏国从此要削弱了。”吴起于是离开魏国投奔楚国。<ref>《吕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纪·长见》: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ref>
 
  
 
=== 吴起变法 ===
 
=== 吴起变法 ===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ref>《史记 卷六十五 吴起列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任职宛城太守的依据来源何处?</ref>。期间他曾两次巡视至[[息县]](今河南省息县),向[[屈宜臼]]询问在楚国的为臣之道,但屈宜臼对吴起将要在楚国进行的变法持坚决的反对态度。<ref>《说苑·卷十五·指武》: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为苑守,先生将何以教之?”屈公不对。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起问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为之也!”屈公曰:“子将奈何?”吴起曰:“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屈公曰:“吾闻昔善治国家者不变故,不易常。今子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闻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殆人所弃,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主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吴起曰:“起之为人谋。”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楚国无贵于举贤。”</ref>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1.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2.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3.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ref><ref>《韩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ref><ref>《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馀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馀,臣不得而为也。”於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ref>4.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ref>《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ref>5.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ref>《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ref>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ref>《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义赏》: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吕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ref>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ref>《史记 卷六十五 吴起列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任职宛城太守的依据来源何处?</ref>。期间他曾两次巡视至[[息县]](今河南省息县),向[[屈宜臼]]询问在楚国的为臣之道,但屈宜臼对吴起将要在楚国进行的变法持坚决的反对态度。<ref>《说苑·卷十五·指武》: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为苑守,先生将何以教之?”屈公不对。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起问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为之也!”屈公曰:“子将奈何?”吴起曰:“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屈公曰:“吾闻昔善治国家者不变故,不易常。今子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闻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殆人所弃,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主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吴起曰:“起之为人谋。”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楚国无贵于举贤。”</ref>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1.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2.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3.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ref><ref>《韩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ref><ref>《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馀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馀,臣不得而为也。”於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ref>4.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ref>《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ref>5.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ref>《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ref>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ref>《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义赏》: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吕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ref>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ref>《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ref>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 (古代地名)|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NoteTag|关于吴起变法的成果,《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引用纵横家的言论多有夸大,此处采纳杨宽所著《战国史》的观点,见杨所著《战国史》第97页。<ref>{{Cite book|author=杨宽|title=《战国史》|location=上海市绍兴路54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1956年12月|pages=第97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八年(应为七年),拔魏黄城。</ref><ref>《战国策·卷十二·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ref>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ref>《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ref>
 
  
  
行 86: 行 71:
  
 
=== 吴起攻亭 ===
 
=== 吴起攻亭 ===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NoteTag|此段《吕氏春秋·卷二十五·似顺论·慎小》也有记载,但内容与《韩非子·内储说上·说三》有不同。}}<ref>《韩非子·内储说上·说三》: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遂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ref>
+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
  
 
=== 吴起守信 ===
 
=== 吴起守信 ===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裏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喫。”这人到黃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喫飯,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喫饭。<ref>《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ref>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裏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喫。”这人到黃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喫飯,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喫饭。<ref>《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ref>
 
=== 吴起休妻 ===
 
吴起让他妻子织一条丝带,结果长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吴起让她去改一下,他妻子答应了。等到织好了又量了量,还是不符合吴起的要求。吴起非常生气,他妻子回答说:“我开始织的时候就把线定好了,不能再改了。”吴起于是[[休妻]]。吴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她哥哥说:“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为大国建立功业。他的法令必须先要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下去,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吴起妻子的弟弟后来被卫国国君重用,想凭着自己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其姐复合。吴起没有答应,反而离开了卫国。
 
 
另一种说法:吴起把织好的丝带拿给他妻子看后让她织条一模一样的,等到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新织的那条特别好。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那条一样。这条织得特别好,這是為甚麼呢?”他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织得更好。”吴起说:“这不是我的吩咐。”于是让妻子穿好衣服,把她休回了娘家。她的父亲前去求情,吴起说:“吳起在家中說話算話。”<ref>《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吴起…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ref>
 
  
 
== 評價 ==
 
== 評價 ==
行 107: 行 87:
 
*[[武成王庙]]有诗称赞吴起: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武成王庙]]有诗称赞吴起: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幼学琼林]]》中称赞吴起: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ref>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ref>
 
*《[[幼学琼林]]》中称赞吴起: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ref>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ref>
*[[郭沫若]]称赞吴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ref>{{Cite book|author=郭沫若|title=《青铜时代·述吴起》|location=北京市朝阳门大街117号|publisher=科学出版社|date=1960年2月|pages=第202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
*[[郭沫若]]称赞吴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ref>{{Cite book|author=郭沫若|title=《青铜时代·述吴起》|location=北京市朝阳门大街117号|publisher=科学出版社|pages=第202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
 
 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
行 131: 行 111: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ref>{{cite web|url=http://xian.qq.com/a/20100705/000389.htm|title=吴起县基本情况介绍|date=2010年7月5日|author= |publisher=腾讯·大秦网教育频道|language=zh-hans}}</ref>
+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
  
 
=== 起台镇 ===
 
=== 起台镇 ===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ref>{{cite web|url=http://www.sqrb.com.cn/gb/misc/2007-08/20/content_815634.htm |title=柘城 台:千年古镇 前世与今生 |date=2007年8月20日 |author=傅青 |publisher=商丘报业网 |language=zh-hans |deadurl=bot: unknown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912113045/http://www.sqrb.com.cn/gb/misc/2007-08/20/content_815634.htm |archivedate=2012年9月12日 }}</ref>
+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
 +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 为生平 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
  
=== 文学形象 ===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吴起于第八十五回《乐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門豹|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中登场。在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中,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娶田氏之女为妻。齐国国相[[齊太公 (田齊)|田和]]与[[田忌]]、[[段朋]]率军攻打鲁国,吴起杀妻取得将位后到达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两军对峙时,田和派部下[[张丑]]前往吴起营中打探情报,吴起隐藏军中精兵,故意向张丑展示军中老弱病残,并款待张丑说无意与齐国作战,只想求和,让他麻痹大意。张丑回营时,吴起暗中调兵遣将尾随其后,偷袭齐军主营,齐军大败。田和随后命张丑带美女二人、黄金千镒贿赂吴起,又暗地散布吴起受贿通齐的事情。鲁穆公得知后罢免吴起的官职准备治他的罪,吴起逃奔魏国,居住于翟璜的家里,经翟璜推荐后担任西河郡守。[[秦惠公 (戰國)|秦惠公]]死后,吴起趁秦国君位动荡之机夺取河西五城。其余描述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ref>见《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ref>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起为生平的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ref>{{Cite book|author=孙开泰|coauthors=孙东|title=《吴起传》|location=北京市|publisher=北京出版社|date=1991年|pages=|ISBN=9787200002638|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 影视形象 ===
 
1999年上映的长篇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中,吴起由[[张山 (演员)|张山]]饰演。<ref>{{cite web|url = http://www.56.com/w17/album-aid-8307800.html|title =专辑:东周列国·战国篇|date=|author=|publisher =56网|language =zh-hans}}</ref>此外,吴起还出现在[[京剧]]名段《[[湘江会]]》、《[[战春秋]]》中。<ref>{{cite web|url =http://repertoire.xikao.com/search?q=%E5%90%B4%E8%B5%B7|title =京剧剧目考略-吴起|date=|author=|publisher=|language =zh-hans}}</ref>
 
  
  
行 148: 行 122: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2}}
 
{{reflist|2}}
 +
 +
[[Category:东周軍政人物]]
 +
[[Category: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
[[Category:魏国军政人物]]
 +
[[Category:中國古代軍政人物]]

於 2019年10月1日 (二) 21:58 的最新修訂

吳起
吳起.jpg
時代 戰國
國家 衞國→魯國→魏國→楚國
官位 (魯國)將軍→(魏國)西河郡守→(楚國)令尹
出生日期 前440年
出生地點 衛國左氏
逝世日期 前381年
逝世地點
學派 兵家
著作 吳子兵法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衞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1]

吳起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取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但吳起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舊勢力的報復。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殺害吳起。

生平

早年

吳起出生於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盡全部家產。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從東門逃出衛國。吳起和母親訣別時,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絕不再回衛國。」

投奔魏國

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詢問吳起為人如何,李悝說:「吳起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於是任命吳起為將軍,輔佐樂羊攻打中山國[2][3]

吳起擔任將領期間,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綑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親自替他吸吮膿液,你怎麼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毒瘡,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啊。」


陰晉之戰

魏武侯曾按照吳起的建議在廟堂設宴宴請士大夫,席間設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貴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無功者坐後排,只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會後又在廟堂門外按功勞大小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則每年派使者慰問,撫恤他們的父母。

此措施實行三年後,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萬攻打魏國的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南)。魏國的士卒得知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動穿戴盔甲準備抗敵的達數以萬計。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5萬人,外加戰車500輛、騎兵3000大敗秦軍。


吳起變法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一向仰慕吳起的才能,任命吳起為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4]。期間他曾兩次巡視至息縣(今河南省息縣),向屈宜臼詢問在楚國的為臣之道,但屈宜臼對吳起將要在楚國進行的變法持堅決的反對態度。[5]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具體措施有:1.制定法律並將其公布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2.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3.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6][7][8]4.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9]5.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10]6.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11]


軍事思想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12]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13]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14]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15]

吳起主張兵不在多,要建立一支平時守禮法,戰時有威勢,前進時銳不可擋,後退時速不可追的軍隊。[16]建立這樣的軍隊,要選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殺敵立功的人,為他們加官進爵,厚待他們的家人,讓他們作為軍隊的骨幹。[17]對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異,使其發揮各自的特長。要按照同鄉同里編組,同什同伍相互聯保,對部眾嚴格管理。[18]採取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萬人教三軍的教戰方法,嚴格訓練。讓士兵適應方陣、圓陣的變化以及掌握隊列的前、後、左、右、坐、起、進、止等動作,[19]熟悉金、鼓、旗、鈴等指揮號令。[20][21]前進有重賞,後退有重罰,賞罰必信。[22]獎勵有功者,勉勵無功者,撫恤和慰問犧牲將士的家屬。[23]要選拔文武兼備、剛柔並用、安撫士眾、威懾敵軍、決斷疑難的武將作為軍隊的主將。[24]

吳起主張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的地理條件、政治狀況、人民習俗、經濟實力、軍隊素質和軍陣陣法等特點,制定不同的軍事策略,為此他針對六國不同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作戰方針和戰法。[25]吳起還強調要摸清敵人的部署情況,選擇其薄弱環節進行打擊,為此他列出了八種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擊、六種不需占卜不要與敵作戰的情況。[26]吳起還主張用兵要隨機應變,為此他提出擊強、擊眾、谷戰、水戰、圍城等具體戰法。[27]此外,吳起還最早對養馬和騎戰做了專門的論述。[28]

逸事

諫魏武侯

魏武侯曾向吳起詢問國君繼位後第一年稱作「元年」的含義,吳起回答說:「元年就是國君必須要行事謹慎。」魏武侯問:「如何行事謹慎?」吳起說:「君主必須端正自身。」魏武侯又問:「君主應當怎樣端正自身?」吳起回答說:「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話有什麼辦法能端正自身呢?那應當廣開言路並從中選擇,使自己的心智聰明。古代的君主一開始處理國政時,士大夫如有進言、士人如有請見、百姓如有請求,君主一定會滿足他們,公族如果有人來請安問候一定接見他們,四方有人來投奔都不拒絕,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雙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賞俸祿必須要周到,使用刑罰必須要恰當,一定要宅心仁厚,時常惦記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禍患,這樣就不會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風要正派,親信的大臣必須親自挑選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職務,管理百姓的權力不能掌握在一個家族手中,這樣君主就不會失去權力,這都是《春秋》中的囑託,也是君主繼位後第一年必須要做的大事。」[29]

魏武侯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後面帶喜色,吳起上前對他說:「有人曾把楚莊王的話告訴過您嗎?」魏武侯問:「楚莊王是怎麼說的?」吳起回答說:「楚莊王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退朝後他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上前詢問其原因,楚莊王說:『我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深感憂慮。憂慮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話中,他說過:「諸侯中能得到師傅的可稱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稱霸諸侯,得到提出疑問的人的能夠保全國家,自行謀劃而沒有誰能比得上的會滅亡。」現在憑我這樣的本事,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的國家將要滅亡了!因此我深感憂慮。』楚莊王因此而憂慮,而您卻因此而高興。」魏武侯後退了幾步,拱手向吳起拜了兩次說:「是上天派先生來挽救我的過錯啊。」[30]

吳起攻亭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秦國有個崗亭靠近魏國境內。這個崗亭會對魏國的種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徵調部隊攻打它。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放了一根車轅,然後下令說:「誰能把車轅搬到南門外,就賞賜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沒有人去搬它,最終有個人把車轅搬到南門,吳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紅豆,下令說:「誰能把紅豆搬到西門,賞賜如前。」百姓們都爭搶去搬。最後吳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崗亭,能衝鋒陷陣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賞賜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們爭先恐後參戰,一個早上就把崗亭攻占了。

吳起守信

吳起出門遇見一位老朋友,便邀請他來家裏用餐。這位老朋友讓吳起先回家等他,說他過一會就去。吳起說:「那我等您來了再喫。」這人到黃昏都沒有來,吳起也不喫飯,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請這位老朋友。直到這位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喫飯。[31]

評價

正面評價

吳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將領,軍事上他擁有卓越統帥能力、先進軍事思想,他料敵合變、愛兵如子,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在歷朝歷代都享有極高的讚譽。

  • 臨武君評價吳起: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32]
  • 魯仲連稱讚吳起: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33]
  • 尉繚子稱讚吳起: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34]
  • 班固稱讚吳起: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35]
  • 曹操評價吳起: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36]
  • 東晉葛洪稱讚吳起: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37]舊唐書》評價吳起: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38]
  • 武成王廟有詩稱讚吳起:兵盡其法,士盡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國,旡以恃險,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 幼學瓊林》中稱讚吳起:孫臏吳起,將略堪夸;穰苴尉繚,兵機莫測。[39]
  • 郭沫若稱讚吳起: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是與商鞅並稱的。[40]

此外,吳起作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過改革使魏、楚兩國富國強兵,他在政治上的貢獻也得到廣泛讚譽。

  • 范雎評價吳起: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凶。
  • 蔡澤評價吳起: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41]
  • 韓非評價吳起:楚不用吳起而削亂。[42]
  • 明朝思想家李贄稱讚吳起: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43]

負面評價

吳起貪戀功名,為取得成功不擇手段。他殺妻求將、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為這位文武全才的將領增加了人生污點,也成為文人墨客詬病的對象:

  • 唐代白居易作詩貶斥吳起: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44]
  • 唐彥謙有詩譏諷吳起:貪名笑吳起,說國嘆蘇秦。[45]
  • 南宋徐鈞作詩評價吳起: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46]
  • 南宋的於石作詩批判吳起: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樂羊伐中山,食子太無情。[47]

此外,對於吳起執法嚴格、不近人情,用兵殺伐無度,造成橫屍遍野、生靈塗炭的行為也多有非議:

  • 司馬遷評價吳起: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48]
  • 班固評價吳起:彼孫、吳者,上勢利而貴變詐;施於暴亂昏嫚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故可變而詐也、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49]
  • 曹丕評價吳起: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50]

紀念

吳起縣

吳起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鄰靖邊縣,西南鄰甘肅省華池縣。1819年,清朝靖邊縣首次設立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吳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此會師,結束長征。1942年,設立吳起縣,後改名吳旗縣。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為吳起縣,屬延安市管轄。

吳起縣境內建有吳起廣場,廣場中心樹立有吳起雕像。

起台鎮

起台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境內,相傳吳起率兵東征討伐齊國,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築起高台點將練兵。兩軍交戰在即時吳起忽聞老母病故,悲痛萬分。但吳起以國家為重,率兵出戰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吳起在此築寺祭祀,名為「吳起台寺」,簡稱「起台寺」,起台鎮由此得名。因歷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並在此立碑,現該碑仍樹立在起台鎮。 此外,還有現代作家孫開泰孫東以吳起為生平的長篇歷史小說《吳起傳》。



參考資料

  1.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三》:吳起,衛左氏中人也。
  2.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3.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三》: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
  4. 《史記 卷六十五 吳起列傳》:「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任職宛城太守的依據來源何處?
  5. 《說苑·卷十五·指武》:吳起為苑守,行縣適息,問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為苑守,先生將何以教之?」屈公不對。居一年,王以為令尹,行縣適息。問屈宜臼曰:「起問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為令尹,先生試觀起為之也!」屈公曰:「子將奈何?」吳起曰:「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屈公曰:「吾聞昔善治國家者不變故,不易常。今子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是變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聞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今子陰謀逆德,好用兇器,殆人所棄,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魯兵不宜得志於齊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於秦而得志焉。吾聞之曰:『非禍人不能成禍。』吾固怪吾主之數逆天道,至今無禍。嘻!且待夫子也。」吳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吳起曰:「起之為人謀。」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處而篤行之,楚國無貴於舉賢。」
  6.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7. 《韓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減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8. 《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吳起謂荊王曰:「荊所有餘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餘,臣不得而為也。」於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
  9.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凶。
  10.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
  11. 《呂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覽·義賞》:郢人之以兩版垣也,吳起變之而見惡。《呂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
  12. 《吳子·圖國》: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鑒玆,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13. 《吳子·圖國》: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
  14. 《吳子·圖國》:是故聖人綏之以道,理之以義,動之以禮,撫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則興,廢之則衰。
  15. 《吳子·圖國》: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飢。其名又有五:一曰義兵,二曰強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16. 《吳子·治兵》:所謂治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
  17.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選而別之,愛而貴之,是謂軍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可以決勝。厚其父母妻子,勸賞畏罰,此堅陳之士可與持久。審能料此,可以擊倍。
  18. 《吳子·治兵》: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什伍相保。
  19. 《吳子·治兵》: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
  20. 《吳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
  21. 《吳子·應變》: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則進,金之則止。
  22. 《吳子·治兵》: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23. 《吳子·勵兵》:君舉有功而進饗之,無功而勵之…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
  24. 《吳子·論將》: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敵。
  25. 見《吳子·料敵》。
  26. 《吳子·料敵》: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有不占而避之者六…武侯問敵必可擊之道。起對曰:「用兵必審敵虛實而趨其危。」
  27. 見《吳子·應變》。
  28. 《吳子·治兵》:武侯問曰:「凡蓄卒騎豈有方乎?」起對曰:「夫馬必安其處所,適其水草,節其饑飽。冬則溫廄,夏則涼廡,刻剔毛鬣,謹落四下。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閒其進止。人馬相親,然後可使。車騎之具,鞍勒銜轡,必令完堅。凡馬不傷於末,必傷於始,不傷於飢,必傷於飽。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於人,慎無勞馬。常令有餘,備敵覆我。能明此者,橫行天下。」
  29. 《說苑·卷三·建本》:魏武侯問元年於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權勢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30. 《荀子·堯問篇》: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亦嘗有以楚莊王之語,聞於左右者乎?」武侯曰:「楚莊王之語何如?」吳起對曰:「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有憂色。申公巫臣進問曰:『王朝而有憂色,何也?』莊王曰:『不穀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是以憂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諸侯自為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為謀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國幾於亡乎!是以憂也。』楚莊王以憂,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
  31.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六》: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吳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32. 見《新序·卷三·雜事》。
  33. 見《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34. 見《尉繚子·制談》。
  35. 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36. 見曹操《求逸才令》。
  37. 見《抱朴子·卷十二·辨問》。
  38. 見《舊唐書·卷一百一十·李光弼 王思禮 鄧景山 辛雲京》。
  39. 見《幼學瓊林·卷一·武職》。
  40. 郭沫若. 《青銅時代·述吳起》. 北京市朝陽門大街117號: 科學出版社. : 第202頁. 
  41. 見《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
  42. 見《韓非子·問田》。
  43. 見李贄 《墨子批選·序》。
  44. 見白居易 《慈烏夜啼》。
  45. 見唐彥謙 《客中感懷》。
  46. 見徐鈞 《吳起》。
  47. 見於石《感興五首》。
  48. 見《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49. 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50. 見曹丕 《煌煌京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