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处斩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处斩蛟 的故事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自新》。周处(242-297),字子隐,晋朝阳羡人。他的祖父周鲂,做过吴国的鄱阳太守。周处年轻的时候,力气过人,性情蛮横,因父亲早死,无人管教,常与人斗殴闹事,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当时,长桥下有条独角蛟,南山有只白额虎,一起危害百姓,因此,人们连同周处在内称作“三害”,而“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后来有人劝他去射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 作品名称 周处斩蛟作品别名 周处斩胶作品出处《世说新语 自新》文学体裁散文

故事内容

周处先入南山杀死了那只白额老虎,接着又下长河,搏蛟历时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四处相告,拍手庆贺。第四天,周处竟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人们大为惊奇。原来大蛟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击,最后流血过多终被周处所杀。周处看到乡亲们庆贺的不是他射虎斩蛟,而是以为他死了,这件事使他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被人们痛恨到了什么程度。从此他痛下决心悔改。 不久周处就去找当时有名的学者陆机、陆云兄弟,把乡里人恨自己的情况完全告诉了他们,并说“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可年纪大了,恐怕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吧”。陆云回答说:古人看重“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的道理”,何况你年纪尚轻,前途还很远大,又何必忧虑美好的名声不能显扬呢?从此以后,周处就立志改过,努力求学,最终成为晋朝一代名臣。 他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案成山,三十年没有处理。周任后,很快就把积案都认真处理完毕。做御史中丞时,不管皇亲国戚,凡是违法的,他都大胆揭发。 元康七年(297)周处受命西征齐万年反叛,由于他为人正直,受到一些大臣忌恨,作战时,杀敌上万,至弓断矢尽,而援兵不至。最后浴血战死疆场。 那些朝廷小人以“吴之名将,忠烈果毅”的美誉,将周处送上了不归路。使我们对义无反顾慷慨赴难的忠臣周处只有扼腕慨叹。周处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谥号孝。晋惠帝下诏书曰:"周徇师令,身膏齐斧。人之云亡,贞节克举。"赞美周处以身徇国的崇高精神。周处悔过自新除三害,救人之难,终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楷模。

记载典籍

典籍介绍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手。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文献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宋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者生平

刘义庆,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

相关事件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个人名言

“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 《世说新语·言语》:“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历史评价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义庆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当时名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categorg:+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