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周太玄(1895年1月20日-1968年7月23日),原名周焯、号朗宣,后改名周无、号太玄,祖籍河南祥符,出生于四川新都,1919年赴法国留学,创办《旅欧周刊》并任主编。1921年考入蒙彼利埃大学学习博物学,1924年获教育硕士学位。后进入巴黎大学研究院,从事细胞学与腔肠动物的研究。是中国近代知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编辑、翻译家、诗人。[1]

目录

生平

周太玄的先祖周亮工是明末清初时的著名学者[原创研究?]。他早年就读于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石室中学),1911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政治经济专门部。1916年毕业后在《民信报》任编辑、翻译。后又赴北京,任职于《京华日报》、《中华新报》、中华通讯社。1918年参与发起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创办《旅欧周刊》并任主编。此后又同李立三、赵世炎创办了《华工周刊》(后改名《华工旬刊》)。1921年出任少年中国学会巴黎分会书记。同年考入蒙彼利埃大学学习博物学,1924年获教育硕士学位。后进入巴黎大学研究院,从事细胞学与腔肠动物的研究,1930年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国立四川大学,曾任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院长、生物系主任。1934年前往国立北平研究院,出任特约研究员。1940年任西康经济研究所所长。1943年回到川大,并当选教授会主席。1946年起,先后受聘为上海《大公报》与香港《大公报》顾问,并曾任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太玄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与文教委员会委员。1951年任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1952年任重庆大学校长。1953年调往中国科学院,历任编译局副局长、局长。同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4年出任中国科学出版社首任社长、总编辑。1955年起兼任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是中国腔肠动物研究的鼻祖。此外,他还曾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在北京逝世。

参考文献

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 (编).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徐友春 (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志人物志编辑组 (编). 《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一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 一代通才周太玄. 四川大学档案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9 个分类:1895年出生1968年逝世中国生物学家中国教育家中国翻译家中国新诗作家中国编辑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巴黎大学校友石室中学校友成都人开封人周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