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尧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尧和(1927年5月—2018年7月30日),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0年周尧和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3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研究生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1988年任全国铸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199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2年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2018年7月30日周尧和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周尧和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凝固过程原理及组织控制;凝固技术; 生态材料学。


科研成就

周尧和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研究,对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强制性凝固组织形成原理的新理论框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定义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第三对流区,据此提出的钢锭头部正偏析理论得到公认。在凝固前沿动力学、液体金属深过冷和三维非晶合金制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创建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建立了“生态材料学”这一新的学科生长点。大型铸件凝固控制、保温冒口设计和薄壁件调压成型精铸法等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20世纪50年代,周尧和在苏联留学期间,成功地揭示了铸件热裂机理,提出了关于造型材料退让性的独到见解。他发明“铸型表面高温强度测试方法及装置”,获得苏联发明专利。


  1. 1985年,周尧和和同志们提出了用效能系数估算保温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保温材料。
  2. 1987年,尧和主持发明了“调压成形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异型构件的高精度成形,在国内外赢得声誉。他率先在国内倡导将凝固理论与技术拓展到无机化合物、聚合物和生物晶体领域。
  3. 20世纪80年代,周尧和发明的“调压成型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复杂构件的高质量铸造成形,攻克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该成果#199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991年获航空金奖。
  4. 20世纪80年代,周尧和还主持了一项“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铸钢件凝固控制”,项目组成功解决了葛洲坝大型水轮机叶片及30万千瓦发电机组高压外缸铸件的质量问题。该成果获得了198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 20世纪90年代初,周尧和又开辟了“生态材料学”研究的新领域,并迅速转化为诸多大型冶金企业的先进生产力,为更加注重环保、节能的现代工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