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咖啡烘豆机的发展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咖啡烘豆机的发展史

咖啡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将咖啡豆烘焙制成饮料的人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中非及中东地区,然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欧洲殖民者将咖啡带到全世界。

将生豆烘焙成香气十足的咖啡需要一件重要的设备:烘豆机。 [1]

最早的烘豆机

最早的烘豆工具是薄的、有孔的锅,直接使用大火烘焙,烘咖啡的人会使用汤匙翻动咖啡豆,以确保烘焙是均匀的。而热源一直都是使用木柴或煤炭,烘出来的咖啡会充满烟熏味。 [2]

整锅咖啡豆只有少量会在同时被烘焙,这代表翻动咖啡豆的炒豆师,需要在整个焙炒过程非常专注。

由于炒豆过程形成的混乱及不一致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些爱好咖啡的人会开始寻找新方法来烘焙咖啡豆。

滚筒烘豆机

17世纪时,起源于埃及开罗,这样的设备可以让豆子置于半封闭空间,使滚筒内的热量可以散发,还有滚筒的把手可以转动,让滚筒烘豆机跟火接触时可以较均匀地被移动。这种设计也会减少排放出来的烟,让烘焙咖啡的人更舒适。之后,人们对滚筒烘豆机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其中心概念维持不变。随著殖民主义的发展,滚筒烘豆机的设计因而遍及整个欧洲和美洲。[3]

19世纪时,虽然许多人也继续在家小量烘自己的咖啡,但在美国和欧洲,商用烘豆机获得了各种专利。许多早期的商用烘豆机只是单纯地将巨大的圆筒置于热源之上,然而在都市引入天然气作为能源之前,热源一直都是使用木柴或煤炭,烘出来的咖啡会充满烟熏味,因此,当有天然气可用时,很快就成为这种烘豆机的首选热源。

热风式烘豆机

197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半热风或全热风烘豆机。在热风式烘豆机中,机器会迫使热空气通过咖啡豆下方的筛网,其强度足以吹起咖啡豆,豆子翻滚的同时传递热量给它们。

1976年,美国化学工程师Michael Sivetz为该设计申请了专利。

商用烘豆机的发展

小量自家烘焙咖啡依然不断在生活中有需求,19世纪以来咖啡烘焙不意外地也受到工业化影响。但在美国和欧洲,商用烘豆机获得了各种专利。

[4]

1824年,Richard Evans在英国获得了第一台大型咖啡烘豆机的专利。根据《The Curious Barista's Guide to Coffee》书上记载,它可以让使用者将整个圆筒倒置以利排出烘好的豆子,并且还配备了一个“取样器”,可以在烘焙过程中将部分咖啡豆取出,确认烘焙状态。

1846年,James Carte在波士顿申请了“拉出式”烘豆机专利。这是一个固定在锅炉中的铁筒。烘好时必须将整个铁筒从锅炉中拉出,并打开铁筒的门,让烘好的咖啡可以倒在地板上或托盘中冷却,然而这是一种低效率而危险的方法。

1846年,Jabez Burns在美国获得了商用咖啡烘豆机的专利。Burns的设计是用砖砌结构包覆封闭的圆筒,它具有一个打开机制,可以在不从火焰中移走圆筒的情况下排空咖啡豆,并且圆筒内部的双螺旋设计可以均匀分布咖啡豆,这些创新使烘豆程序更加一致且更加安全。Burns的公司后来在烘豆机的前方增加了一个冷却盘,并在其下方安装了一个风扇,让冷空气吹向咖啡豆,这些功能为现代的咖啡烘豆机奠定了基础。

1868年,Alexius van Gulpen在德国,与Theodor von Gimborn和Johann Heinrich Lensing联手打造了一家公司,后来发展成现在Probat这间公司。他们于1880年为快速咖啡烘豆机申请了专利,该公司表示这对日后的鼓式烘豆机的发展非常重要。

随著20世纪初电力发展日益普及,而且由于电热比明火更容易预测,因此烘焙结果更加一致,而且危险性更低。烘豆机第一次能够以一定的精度控制咖啡豆暴露于热的能力,并且具有更好的复制能力。基于19世纪专利设计的滚筒式烘豆机仍然是许多人的首选。

令人眼睛一亮的BeanGo Cube烘豆机

很特别的AloT Coffee Roaster、内部置有高科技的光谱摄像镜头与微型麦克风,精准一爆声探测与色度记录,札札实实地烘焙曲线重现。相机每6秒即时记录焦糖化程度,麦克风可准确抓取一爆声响,并记录在烘焙曲线上,精准地表现出烘焙步进程度。 BeanGo Cube 采远红外线灯管加热,配合高开孔率的滚筒,快速升温反应、RoR反应速率极为敏锐,最合适烘焙容量为400克。 具四层抽换式滤烟碳网,能完整过滤所产生的废烟,适合办公大楼室内烘豆。内部滚筒可以轻松拆卸、轻松清除银皮屑碎。

改善了过去在美式机器升温控制比较不容易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火源是电力红外线,内锅不但维持传统的滚筒形式,采用单层不锈钢,钢板上开满孔径。红外线陶瓷管发射出热能创造超高效能的升温率(ROR, Rate of Rise),而且操作反应敏捷。 红外线分为远波、中波以及短波; 其中中波长比较容易使热能通透到咖啡豆的中心。且因中波红外线具有击碎谷物纤维的特性、所以咖啡豆的膨胀良好、柔和地完成烘焙。 即烘即喝香气奔放、干净明亮的口感也不会有太多的燥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