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公办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
图片来自 黑龙江中公教育

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公办学校)

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 [1]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设有初中部、小学部。小学部于1919年成立。学校占地面积477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42.6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1440名学生,208名教职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哈尔滨南马路小学
  • 创办时间:1919年
  •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平街55号
  • 校 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 学校文化:用学习成就自己,用工作成就人生

学校介绍

经哈尔滨市教育部门批准,道外区原南马路小学校与原第53中学正式合并为南马路学校,原南马路小学校将更名为南马路学校小学部,原第53中学将变更为南马路学校中学部。

哈尔滨市第53中学始建于1964年,学校坐落于道外区的老街古巷之中,占地面积477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42.6平方米,校园运动场占地3245平方米,设置了标准化篮球场地两个、排球场地三个,绿化面积876平方米。在青草环绕的操场中间20余棵柳树形成了“五十三中柳林”这道独特的风景,学生们在书香中滋养,在绿意中成长。

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440名学生,自创建之始至如今,历经多次的分分合合,学校的208名教职工来自于老53中、原62中、原清华中学、原大方中学等多所初中。学校现有哈尔滨市劳动模范2人,省优秀教师4人, 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 58人,区级骨干51人。在近年来的中考中,五十三中省市重点升学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特色

多年来,学校用15年的时间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界第一个将这方面研究的内容立项为国家级课题,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公开发表和中国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第一篇。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校风和“用学习成就自己,用工作成就人生”的学校文化。

学校的办学成绩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全国各地的同行也纷纷效仿学校的办学经验。《人民教育》曾七次介绍学校经验,《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并两次在头版头条进行专题报道。《中小学管理》和《中国教师报》也都用大篇幅报道过学校经验。 [1]

荣誉

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在黑龙江省唯一的联系点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走向新世纪特色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首批一类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劳模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活动

写字节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中一路蜿蜒走来,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汉语、汉字已经雄壮地走出国门。作为中国人,写字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也有对写字的明确要求,比如第一二学段重在养成好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四学段就要求提高书写速度,并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和书法的审美价值。 南马路学校小学部从1998年开始,每年开展“写字节”活动,将写字确定为五项“童子功”之一,要求同学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认真习字,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樟树儿童读书奖

2002年,南马路学校终身名誉校长赵翠娟校长荣获“宋庆龄樟树奖”后,将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樟树儿童读书奖”。从这一年开始,这棵生长在南国的香樟树就扎根在南马路的沃土上。每年夏天,南国的香樟树香弥漫之时,南马路学校小学部全体师生就会与一年一度的樟树儿童读书奖相约。 [2]

校歌

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的校歌为《引发学习的地方》

《引发学习的地方》

书香溢满校园,浓浓亲情流淌。

心灵与心灵对话,叩击生命的音响。

!蓬勃的南马路学校,引发学习好地方。

春夏秋冬走过去,我们丰盈我们茁壮。

从这里走向未来,我们人格有力量,怀抱着温暖的阳光。

课堂上发现自己,兴趣焕发向往。

阅读写作如歌唱,樟树飘香浣书流长。

啊!蓬勃的南马路学校,引发学习好地方。

春夏秋冬走过去,我们丰盈我们茁壮。

从这里走向未来,我们人格有力量,怀抱着温暖的阳光。

南马实验小学:遇见怦然“新”动的你

多彩课后服务 护航学生成长 | 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

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坚持学生为本,五育并举,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校本和特色,充分挖掘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课后服务。

按相关要求,课后服务时间主要由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进行集中答疑及个性化辅导。老师们精心设计布置分层作业,减轻学生负担。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课间休息,班主任教师组织学生做室内课间操。早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了让同学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保证在校的体育运动时间,学校将大课间的主阵地由室外转向室内,因地制宜,利用好教室空间,结合班级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室内课间操。如今,虽然学生们可以尽情在操场上活动,但在不适宜室外活动的天气里,室内课间操还是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瞧,欢快的音乐响起,学生们在座位上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舒展身姿,整齐律动,教室里充满了快乐。 [3]

多彩课后服务 护航学生成长

学校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课后服务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助力。

南马路小学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校风,将“阅读”列为学校的“五项童子功”之首。课后服务中有20分钟用于读书。老师或带领学生在书香厅活水轩静静阅读,或开展“我读你听”、诗文诵读、读书分享等读书活动,师生共享读书的快乐。

“我读你听”是在一、二年级开展的绘本读书活动。老师用温暖的声音朗读绘本给学生听,将学生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让孩子们在书香的浸润下亲近书籍,爱上阅读

“诗文诵读”旨在用有声的文字采撷诗文乐趣,对话古圣先贤。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们获得经典诗文熏陶和修养,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好书推荐”“读书分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读书活动。在推荐优秀书籍、讨论精彩情节、赏析书中人物等活动中,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互相分享、思维相互碰撞,用书籍滋养心灵,不断汲取精神力量

老师们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手工类、器乐类、体育运动类等20门课程。学生通过小程序自主选课,充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动手动脑、团队合作等多项能力。

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限精彩。篮球运动是集身体素质、技巧、智力为一体的对抗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很多学生都喜欢这项运动;轮滑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从速度或技术上都很有趣,这项时尚健康的运动深受学生喜爱;搏击操、健身操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通过练习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和形态,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促进身心健康……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强健体魄、磨炼意志、愉悦身心,充分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及其它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在课后服务中,音乐教师选用竖笛、陶笛等作为器乐课堂的乐器,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探究中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素养不断提升;合唱、舞蹈是音乐课堂的延伸,在集体表演中体现的是配合和统一。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学会团结与合作,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收获阳光和自信。

手工制作、烘焙是学生喜爱的兴趣社团。“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在以“指尖上的艺术”为主题的动手实践类活动中,老师们设计的衍纸、彩泥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趣味十足,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烘焙课上,学生们利用水果、酸奶、面包等食材制作缤纷水果杯、三明治等好看好吃、简单易学的健康食品……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儿童画、书法社团的同学们端正坐姿,正确握笔。用线条和色彩展现美;用横竖撇捺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多姿多彩的选修课程,绽放了孩子们别样的精彩,推进了五育并举,实现了融合育人。

课后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南马路小学将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才路径和成长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哈尔滨日报记者:纪天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