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日诺尔苏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日诺尔苏木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哈日诺尔苏木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

哈日诺尔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东与巴仁哲里木镇相连,南与通辽市扎鲁特旗阿日坤都楞苏木毗邻,西与通辽市霍林郭勒市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呼热业图诺拉苏木毗邻。哈日诺尔苏木区域面积1185.8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有4123人。 1958年,哈日诺尔苏木一带属吐列毛杜公社;1961年,划归巴仁哲里木公社;1984年,属巴仁哲里木苏木;1987年,成立哈日诺尔苏木;2006年,哈日诺尔苏木划归巴仁哲里木镇;2011年4月,设哈日诺尔苏木。截至2020年6月,哈日诺尔苏木下辖8个嘎查、1个生活区。 2017年,哈日诺尔苏木企业个数共14个,企业从业人数660人,其中工业企业12个,规模以上1个;2018年,哈日诺尔苏木工业企业个数共5个,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1]

位置境域

哈日诺尔苏木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东与巴仁哲里木镇相连,南与通辽市扎鲁特旗阿日坤都楞苏木毗邻,西与通辽市霍林郭勒市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呼热业图诺拉苏木毗邻。哈日诺尔苏木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0.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1千米,区域面积1185.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哈日诺尔苏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812米。

气候

哈日诺尔苏木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气温回升较慢;夏季凉爽,雨水较少;秋季气温凉爽,冬季天气寒冷。年平均积温1800℃—2000℃,无霜期年平均80—90天,年平均降水量373.9毫米。

水文

哈日诺尔苏木境内主要河流霍林河从布日亚特嘎查流经境图什业图、哈日诺尔机械化防火站、海林森、乌塔奇等4个嘎查。

自然灾害

哈日诺尔苏木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雪灾等。干旱主要集中在春季,干旱时河流量较小、庄家枯竭。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8年,5个嘎查遭灾,倒塌房屋100余间,3万农田受灾,大、小牲畜死亡200余头。2000年冬遭受雪灾,大、小牲畜死亡400余头。

自然资源

哈日诺尔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铅、铁、高岭石、叶腊石、黑耀岩等。其他自然资源有山林、野生中草药、优质牧草等。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341,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3人,城镇化率12.5%。另有流动人口411人。总人口中,男性2314人,占53.3%;女性2027人,占46.7%。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4254人,占98%;其他民族87人,占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2‰,人口死亡率2.55%,人口自然增长率9.77‰。 截至2017年末,哈日诺尔苏木常住人口有4102人。 截至2018年末,哈日诺尔苏木户籍人口有412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哈日诺尔苏木农民人均纯收入3535元。 2017年,哈日诺尔苏木企业个数共14个,企业从业人数660人,其中工业企业12个,规模以上1个;2018年,哈日诺尔苏木工业企业个数共5个,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农业

哈日诺尔苏木耕地面积14.92万亩;可利用草牧场面积85.46万亩,林地面积1.58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大麦,莜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 2011年,哈日诺尔苏木生产粮食1.15万吨;生猪饲养量1100头,年末存栏1000头;羊饲养量13.88万只,年末存栏12.49万只;牛饲养量4100头;家禽饲养量2.86万羽。 截至2011年末,哈日诺尔苏木累计造林1.6万亩,其中防护林1.3万亩,林木覆盖率3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哈日诺尔苏木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8人,专任教师19人;小学1所,在校生74人,专任教师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哈日诺尔苏木教育经费达23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74.8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哈日诺尔苏木有卫生院1个;病床8张,固定资产总值1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 2011年,哈日诺尔苏木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869人次,住院手术123台次,出院病人123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214人,参合率98%。

广播电视

2009年10月,哈日诺尔苏木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哈日诺尔苏木有线电视用户132户。

社会保障

2011年,哈日诺尔苏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户,人数107人,支出8.3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1户,人数451人,支出110.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1.32万元。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30万元,救灾支出20万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