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响塘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响塘乡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北部与宁乡望城毗邻。一九九五年由原仙女南谷响塘三个小乡合并为现在的响塘乡。响塘乡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辖行政村41个,村级镇1个,689个村民小组,去年年末统计:总人口59927人,16358户,水田计税面积53430亩,山林面积11万亩,旱土4600亩。<ref>[1]<ref>

简介

响塘乡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北部与宁乡县、大河西先导区(岳麓区)交界与鹤岭镇姜畲镇湘潭县云湖桥镇毗邻。1995年由原仙女、南谷、响塘三个小乡合并为的响塘乡,2010年11月由湘潭县成建制划归湘潭市雨湖区管辖。全乡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辖行政村41个,村级镇1个,6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450人,18867户,水田计税面积53430亩,山林面积11万亩,旱土4600亩,市属高级中学1所,乡办中学2所,小学15所,幼儿园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境内主要交通干道按南北走向大体为"三纵三横"格局,三纵即:锰龟公路响南公路仙南公路;三横即:响仙公路宋仙公路龟附公路

响塘乡矿产资源丰富,乡内探明有大储量的锰矿石、石灰石资源。响塘距长沙市和湘潭市区均不到半小时车程,即将建成的京广复线、沪昆高铁穿境而过,是长株潭总体规划区的"后花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有中材水泥、新民工贸、金龙锰业、进新锰业等14家规模以上企业。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仙女峰,风景优美,四朝灵迹,集宗教、旅游、避暑、休闲于一体,登仙女峰,饱览湘潭美景,成为周边市民的时尚生活方式。来响塘初步形成了以建材行业、锰产品深精加工为龙头的现代工业和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自然资源

响塘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风景如画,地下矿产资源锰矿石、石灰石极为丰富,国家免检产品--牛力水泥成为响塘的拳头产品。坐落在本乡烧汤河村的金侨医院(原响塘中心医院)--湘潭中风偏瘫防治研究所研制的中成药"任氏脑脉苏、心脉康",于2000年在兰州试制成功,该药疗效神奇,远近闻名,来自海内外求医者络绎不绝,座位在本乡尧家村的仙女山,风景优美,四超灵迹,三楚大观,集宗教、旅游、避暑、休闲于一体,登上仙女峰,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气候

我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按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划分,境内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气温高,雨量多,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冬季,气候寒冷,有霜、雪和冰冻。全年冬、夏时间长,春秋两季短,暑热期长,严寒期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温、水的地域差异小,灾害性天气较多,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性。

全乡多年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6.7~18.3℃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1991年极端低温为-1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30℃左右,极端高温达41.2℃,冬夏温差24~25℃。年最低温度一般在-2℃~-8℃之间,年最高温度一般在39~40℃之间。

降水

县内年降水日,多年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多的年份曾达190天,最少的年份只12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比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左右。其中最多年降水量为1750.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只997.7毫米。

全乡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84~1885小时。7月份日照最多,2月最少。年际之间,差异颇大,最多年日照达2127.7小时,最少年为1449.5小时。境内春季和夏季多东南风,盛夏多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风速大于17米/秒,瞬间风力达8级以上,每年均有出现,年均7~8次,最大的风速为20米/秒。

经济发展

响塘乡地处湘潭最北端,毗邻宁乡、望城两县,面积149.5平方公里,所辖41个行政村和一个村级镇,总人口5.9万,法定水田面积5.34万亩;响塘乡拥有丰富的锰矿石、石灰石和林业资源,是一个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资源型与农业型相结合的乡镇;乡镇工业基础较好,商贸发达,响塘乡有规模企业10家,3581企业2家,大小私营个体企业1587家。具体经济状况如下:响塘乡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主要发展建材业、采矿业及矿产品的加工业,响塘乡已基本形成了以牛力水泥公司、林权锰矿、福利锰矿、田野铸造等为中心,以点带面覆盖全乡的产业集群。至2006年底,全乡拥有规模企业10家,"3581"企业2家,大小私营个体企业1687家。在未来2年,将力争引进、培植高科技、环保型企业2家,逐步实现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

冬菇生产基地

响塘乡已推广优质稻新品种12种,抛秧面积占80%,机收面积占85%。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组建了优质稻米协会,形成并推广了"企业+协会+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实行一村一品,发展经济作物,形成特色农业。以长安村为中心形成了70万囤产量规模的冬菇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到350万;烧汤河村新建湘潭县中药材种植生态科技园;以仙女山为中心建立板栗基地;在白冲村大力发展楠竹种植等。依托较为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仙女山"和"柴山湖"生态旅游区开发已初具规模。大力开展集镇化建设,响塘乡形成了以黄丰寺、烧汤河、白鹤等集镇为龙头,向周边村辐射开发、建设集商贸、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集镇,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在农村的扎根发展的新局面,切实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引入金侨特色医院,由此带动发展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来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金额共2.9亿元,其中2006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金额突破1亿;工业总产值15亿元,平均增幅为19.8%,历年均超额完成任务;企业总产值38.4亿元,平均增幅16%,规模企业年创税收占全乡全年任务的60%以上。财政税收也是一年一个台阶,五年实际完成税收3800万元,年增幅达40%以上,2006年实现税收过千万的跨越发展。乡属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286个,五年职工年工资总收入约在4.1亿元。 响塘乡引进投入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固定资产到位资金总额的0.5%给予奖励;投入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固定资产到位资金总额的1%给予奖励(含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引进投入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按固定资产到位资金总额的0.2%给予奖励。引进民营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总投资额的0.1%给予奖励。响塘乡引进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项目,投入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总额的0.2%给予奖励;投入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总额的0.3%给予奖励。引进无偿捐献的资金,其金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由县人民政府给予特殊贡献奖。

基础建设

自2006年10月20日,响塘乡召开党政全会对"三冬两防"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后,各村积极响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大兴水利建设。响塘乡组织了2个巡视工作组,用2天时间集中走访了全乡41个村的水利建设工作,得出结论:响塘乡人民冬修水利热情空前高涨,建设规模和投资总额居历年之最。响塘乡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响塘乡在召开"三冬两防"工作动员会议时,即以下发文件的正规方式通告各村,在水利冬修工作中,乡政府将评选"重点村"和"重点工程",集中资金重点奖励典型。重点村奖励10000元,重点工程以投入资金3万元为底线,除以奖代投以外另嘉奖工程实际投资的15%。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平均奖励各村的响塘乡"一碗水端平",吃"大锅饭"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最大程度上激发各村集中资金和力量做大项目的热情。同时,也切实解决了以往部分村由于资金缺口大而不能进行的较大的并且非常必要的水利设施建设,做到了把资金用在"点子"上,"刀刃"上。 响塘乡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水利建设巡查小组,该小组必须每10天下到各村的建设第一线检查工作情况,指导各村的建设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各村顺利推进工程进度。检查完后要及时把情况通过"三冬两防"战地旬报汇报给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通过采取以上做法,经过40天的努力,响塘乡的冬修水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响塘乡共有在建和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613处,投入资金总额约为580万元。<ref>[2]<ref>

水利

响塘乡据初步统计,如果2007年的已完成和可以完成的全部水利冬修工程如期竣工,那么响塘乡稻田保证可插面积将在95%以上,切实改善和恢复了灌溉4750亩,新增灌溉面积1280亩,全乡的抗旱能力将得到空前的提高,这将极大地稳定响塘乡今后的农业生产。响塘人民历来有义务植树造林的良好习惯,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响塘林业资源丰富,空气质量好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他们的心愿和话语都非常简单、淳朴--"希望能够为世界再多添一份绿"。响塘乡新造林总面积已达到1200亩,已超额完成规定面积600亩整整一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