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哲学僵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哲学僵尸
图片来自thestandnews

哲学僵尸的物理组成与一般人类无异,但是他没有意识经验、感质感情]]

哲学僵尸英语:Philosophical zombie,或称p-zombie),又译哲学丧尸,是精神哲学上的假设存在物。假设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人,外观与物理组成都与一般人类无异,但是他没有意识经验、感质感情。举例而言,哲学僵尸在撞上尖锐物品时,在外在上与一般正常人类相同,可以看到他的皮肤出现伤口,测量他的神经讯号,也可以测量到疼痛讯号的出现,会出现疼痛的表情,发出叫声,会向其他人表示自己正在疼痛。但是他的内在心灵中,没有疼痛的意识。

哲学僵尸是一种思想实验[1] ,用来验证哲学的前提是否可靠。利用哲学僵尸存在为前提,建立的论证,也被称为僵尸论证(zombie arguments),常被用来反驳物理主义(Physicalism),包括唯物主义行为主义与功能主义者提出的论点。

概要

哲学僵尸并不适用于下列内容。

为了避免讨论混乱,有下列两种区别。

行为僵尸(Behavioral Zombie
从外部行为无法与一般人类区别的僵尸,但若进行解剖可能得以分辨与人类的差异。举例而言,科幻电影中以“机械没有意识经验”为前提看待仿生人,就符合行为僵尸的定义。
哲学僵尸(Neurological Zombie
包含脑神经细胞的状态等,一切能够观测的物理组成都无法与一般人类区别的僵尸。

哲学僵尸这个词被定义为“虽然看起来与一般人类无异,却不拥有内部经验(意识感受性)的人类”的假设存在物,是精神哲学上的假设、一种讨论的道具。哲学家中大都不相信哲学僵尸实际存在,而是与“哲学僵尸可能存在吗”、“我们为什么不是哲学僵尸”等等其他精神哲学问题一起讨论。

反之假设“哲学僵尸真的存在”,即使长年与哲学僵尸相处也没有人能将之与一般人类区别出来。哲学僵尸会与一般人类同样的笑、同样的愤怒、同样热情的讨论精神哲学。就算从物理、化学、电流反应看来也都与一般人类无异。要是能够区别就不是哲学僵尸,而是行为僵尸。

若要说哲学僵尸与一般人类唯一的差异,那就是哲学僵尸没有那些时候对“快乐”、“愤怒”以及对讨论“恼怒”的意识。完全没有“意识(感受性)”这一点。对哲学僵尸而言,这些全都只是物理化学上的反应集合体。

僵尸论证

僵尸论证(zombie argument)或称可能性论证(Conceivability Argument)是指下列批判物理主义形式的论证。

  1. 我们的世界中有意识体验。
  2. 存在有物理层面与我们的世界相同,并且能够肯定意识的部分无法成立,理论上可能的世界。
  3. 而肯定意识的部分并不等同于肯定物理层面的部分,这对我们的世界而言是确切的事实。
  4. 因此唯物论不成立。

关于各个阶段的说明

1.我们的世界中有意识体验。
主张被称为意识、感质、经验或感情的这些东西是“存在的”。
2.存在有物理层面与我们的世界相同,并且能够肯定意识的部分无法成立,理论上可能的世界。
现代物理学主张意识、感质、经验、感情全部欠缺的世界是可能的。这个只存在哲学僵尸的世界就称为僵尸世界
3.而肯定意识的事实并不等同于肯定物理层面的事实,这对我们的世界而言是确切的事实。
虽然僵尸世界欠缺,但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拥有意识、感质、经验、感情是事实。而现在的物理法则并不包含这些。
4.因此唯物论不成立。
从上述几点看来,以现在的物理法则、物理量能够解释一切这件事是错的。

历史

与僵尸论证相似类型的讨论,也就是无法找出“意识体验”与“物质型态和动作”间的合理连结这种类型的议论,在过去也以各种形式被探讨。随著历史演变这些议论也跟著精简,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例子。

莱布尼兹的风车小屋思考实验

17世纪德国哲学家哥特佛莱德·莱布尼兹所著的‘单子论’中,风车小屋(windmill)能够证实下述论证。

假设有让机械能够思考、感觉、知觉的机关。将这个机关整体以相同比例扩大,放进风车小屋里。但是在这个情况下去机械内部寻找后见到的,也只会是机械一部分各自运作的景象,绝对找不到能够解释表象的一切物品。|莱布尼兹‘单子论’(1714年)

使用的词略为古老,但表象这个词是与现代所使用的“意识”对应。从这个风车议论中,莱布尼兹把单子(莱布尼兹假定存在,且无法再分割的世界最小构成要素)内部性质放在表象的位置上。

罗素的世界的因果骨架

20世纪前半,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以‘物质分析(Analysis of Matter)’(1927年)为中心在许多著作中展开议论时,也能看见同样的讨论。罗素在分析物理学究竟是什么时认为,物理学能够处理对象与对象之间拥有什么样的关系,但无法处理拥有这种关系的对象的内在性质,用物理学世界来记述外型的东西则作为“世界的因果骨架(Causal Skeleton of the World)”处理。

物理学是很数学的。但那并不是因为我们非常明白物理性的世界,而是因为我们只知道皮毛 - 我们所知的只有世界拥有数学性质。物理世界只有关于时空构造里的抽象特征为人所知 - 这些特征还不足以表现,心灵世界中内在特征究竟有或没有什么不同。|伯特兰·罗素‘Human knowledge: It's Scope and Limits’(1948年)

除非我们直接经历过的内心现象,在物理现象中关于内在性质的部分,我们一无所知。|伯特兰·罗素 ‘Mind and Matter’(1956年)

其他

感质反转玛莉房间中文房间等思考实验也探讨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思想实验,pi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