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薛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薛莹 (约209年 - 283年),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文学家,出任吴国左国史、光禄勋,吴太子少傅薛综之子,入晋为散骑常侍。[1]

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

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

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于司马伷、王浑、王濬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太康三年卒,年约75岁。

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译文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著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著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著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句意

①五湖:太湖又名五湖。

②浮沉:兴衰存亡。

赏析

泛舟于五湖之上,日落而烟生,风起而波动。诗人不禁触动愁绪,生发感慨。

由五湖的烟波浮浪联想到历史的兴废存亡,不觉感慨万千。眼前,日落而此日已逝,秋深而此岁将尽。

吴亡越霸五湖千古之事,已为陈迹而不可问。秋月春风之岁痕,昔往今来之故事,像滚滚东流水,一去不返。

古今许多人,大抵都一样吧。无尽的忧愁、伤悲,鲜有欢乐、畅怀的时候。渺渺一身,处此茫茫天地之间,追逐一生,仍还在庸庸扰扰之列。似此一生,著实可悲。人生有尽,不能长久。[2]

古来无数人,都如东逝之水,只见他们消失,再也没有返回,已不可知,也无人问。而世间又被无数后来者填充,仍然茫然无知地碌碌而活,你方唱罢我登场,正处于逝水之列,也而不能悟。

古来多少事,一时纷纷扰扰,喧喧闹闹,转瞬又归于沉寂。也已无从知,也已无人道。如今的人们仍然整个身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往往忧愁缠绕,烦恼交织,转瞬也将归于空寂,无人去问,无人再说。

又有什么是重要的呢?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带不走。往者不可追,未来也将无我,只有这一刻,泛舟湖上,天空、湖水、船与我。

收录:11首薛莹诗作

著有《洞庭诗集》。薛莹的诗风充满伤感,所作多表现隐逸生活。

《全唐诗》里收有十首他作的诗,其他的就只有残句了。[3]

宿仙都观阴王二君修道处

十载别仙峰,峰前千古踪。

阴王修道处,云雪满高松。

洞口风雷异,池心星汉重。

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残钟。

秋晚同友人闲步

藉草与行莎,相看日未斜。

断崖分鸟道,疏树见人家。

望远临孤石,吟馀落片霞。

野情看不足,归路思犹赊。

宿东岩寺晓起

野寺寒塘晓,游人一梦分。

钟残数树月,僧起半岩云。

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单棹横疏雨,江滩秋泊时。

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

访武陵道者不遇

花发鸟仍啼,行行路欲迷。

二真无问处,虚度武陵溪。

轧轧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羡僧

处世曾无著,生前事尽非。

一瓶兼一衲,南北去如归。

寄旧山隐侣

旧山诸隐沦,身在苦无身。

莫锁白云路,白云多误人。

十日菊

昨日尊前折,万人酣晓香。

今朝篱下见,满地委残阳。

得失片时痛,荣枯一岁伤。

未将同腐草,犹更有重霜。

江山闲望

渺渺无穷尽,风涛几日平。

年光与人事,东去一声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