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人宫乐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人宫乐图

是一张小型屏风画,后来才被改装成挂轴的形式。

作品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题标为《元人宫乐图》。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发式,有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1]

画面上,除了有后代收藏家盖的印章之外,并没有画家的签名。过去,曾经有人认为它是出自元代画家的手笔,也有人说它是北宋画家模仿唐代风格的一件摹本。

赏析

〈宫乐图〉内容,画后宫女眷共十二人,围坐在一张长方大桌的四周,有的饮茶,也有人正在行酒令;上方的四人,则是吹弹乐器,替宴饮的人助兴。她们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胡笳(又名筚篥)、琵琶、古筝与笙。站立的二名侍女当中,还有一人手拿拍板,敲打著节奏。

仔细观察画中美女们的发型,有的故意将髻梳向一侧,成为左右不对称的“坠马髻”;也有的把髻向两边梳开,然后在耳朵旁扎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这些形象的特征,全都符合唐代流行的装束习惯。另外,绷竹席的长方桌、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把琵琶横握,并且以手拿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等,也都和晚唐的时尚相侔。

《元人宫乐图》为认定《唐人宫乐图》

民国四十五年初版的《故宫书画录》,均按照原签题,定为是元人画。

《故宫书画录》再版时,曾参 考部分学者的意见,改定成五代人所绘。然而,晚近的研究者认为,〈宫乐图〉中,举凡人物的脸型、化妆、服饰、乐器及饮食器用等,莫不与晚唐的时尚相侔合,所以民国七十八年新版的《故宫书画图录》(一),再度易名为〈唐人宫乐图〉。

所以,这幅〈宫乐图〉,现在已经被认定是一件晚唐时期难得的作品。

作品

此画是由先总统蒋公介石带到台湾的十幅画作中的其中一幅。

宫乐图轴 唐 作者不详

绢本 48.7X69.5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