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家山堰塞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家山堰塞湖

中文名称;唐家山堰塞湖

库容;1.45亿立方米

长;803米

宽;611米

顶部面积;30万平方米

高;82.65至124.4米

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坝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库容为1.45亿立方米。坝体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顶部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石头和山坡风化土组成,湖上游集雨面积3550平方公里。

序言介绍

堰塞湖,是由于地震而造成的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强余震、暴雨,可能会发生溃坝,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也会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

唐家山堰塞湖位于中国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其堰塞坝位于北川老县城曲山镇上游4公里处。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堰塞坝体长803米,宽611米,高82.65至124.4米,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上下游水位差约60米。6月6日,唐家山堰塞湖储水量达超过2.2亿立方米,6月10日1时30分达到最高水位743.1米,最大库容3.2亿立方米,极可能崩塌引发下游出现洪灾,为汶川大地震形成的34处堰塞湖中最危险的一座。

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老县城北面大约5公里处,唐家山的半个山头崩塌而下,山体大滑坡将湔江堵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淹没了道路桥梁、村镇,宛若一颗“定时诈弹”存在于北川及绵阳人身边。

十年后,这个曾让无数人“谈湖色变”的唐家山堰塞湖涅槃重生,化作一湾“人”字形的静水。接下来还将进行综合治理并开发利用,防洪、供水、发电、旅游,一个都不少。

事件

2008年5月19日下午,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监控组组长郭永祥会同水利部副部长矫勇、部总工刘宁、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等专家紧急前往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北川县唐家山堰塞体处置方案。

经会商认为,由于唐家山堰塞坝集雨面积大、水体大、水位上涨快、地质结构差,溃坝的可能性极大。[1]

在水利部会商的初步讨论方案中,绵阳市政府负责对江油香水镇以上通道进行管制,从5月21日起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由水利厅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科学制定预警临界值,以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解决方案

搭"空中通道"开挖溢洪槽,一条由绵阳南郊机场到唐家山的"空中通道",用以运输重型器械和兵力。空投坝顶的武警水电部队将开挖溢洪槽,破解悬于北川和江油之上的堰塞湖。包括35辆推土机、15辆挖掘机在内80余件重型机械因为道路被毁,无法开到坝顶,只能紧急开辟一条"空中通道"运送机械和兵力。

执行这次"空中通道"飞行任务的是1架米-26直升飞机和5架米-17直升飞机。其中米-26是从俄罗斯租用的,俄罗斯机长将担任这次运输任务的主飞。6架飞机已经齐集绵阳机场待命起飞。

2008年6月7日7时零8分左右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泄流槽过水。围堰过水高程为740.30米至740.40米之间。

解除危机

◆2008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深入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指导抢险。国务院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在现场介绍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抢险处置进展情况。水利部陈雷部长主持会议,召集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绵阳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研究唐家山堰塞坝施工、后勤保障、预测预警、人员转移、错峰调度等有关事宜,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刘宁总工程师随后在施工现场主持召开会议,与武警水电部队进一步研究完善具体施工方案,确定了"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填脚"的施工方案,以加快进度,抢赶工期。

◆2008年5月28日5时前线指挥部报告:当日共有作业面7个,其中上午机械开挖面3个,下午合并为2个,采石作业面3个,伐木作业面1个。截至16时,当日空运机械12台,(含自卸汽车一部),10吨油罐一个,汽油钻3台,发电机2台。当日共有重型机械39台。当日7时至16时,开挖土石方6000方,累计3.8万方,破大石200方。进口高程降为746米,出口降为745米,块石采集38方,机械伐木400棵,新建停机坪1个(600平米)。6时坝前水位:729.185米;一共有6个工作面施工,其中开挖工作面3个,兵力631人,27日下午4点到28日晨7点,土石开挖1.95万方,累积5.75万方,凌晨开始大雨。进口平均高程745米,出口平均高程744米(遇较多破碎石)。

◆2008年5月29日18:50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电话报道:截至当日16时,工程已投入46台施工设备,累计开挖土方量7.05万方。当日下游方向高程743米。当日有6罐煤油运到现场,每罐5~6吨,基本可以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至2008年5月30日7时,投入人员和施工官兵724人,施工机械46台。累计开挖土石方8.98万立方米,完成钢丝笼护坡380立方米,疏通道路17公里,平整场地4700平米。泄洪槽进口端高程降为741-742米,出口端高程降为740-741米高程,中部高程降为743-745米。8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731.92米,比29日同期上涨1.97米。水面距坝顶20.08米,坝前水深64.55米,蓄水量1.733亿立方米,比29日增加1290万立方米。国务院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长江委主任蔡其华等,再度率组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现场指导工作,对施工组织、人员撤退预案、开挖爆破方案等进行了现场一线会商。现场运进大批钢丝兜,固堤护脚工作全面展开。地球物理勘测有关机构已经进入现场,对堰塞湖地理环境进行勘测, 对整体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做资料记录和科研考察。下午2时,投入施工人员724人,施工机械设备:反铲16台,推土机26台(其中3台待修),自卸车4台。完成土石方开挖累计达到10.2万方;累计钢丝笼护坡1500立方米,上游平均高程742米,中部高程743米,下游高程741米。截止16时,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11.05万方,铅丝笼护坡2900方,插筋265根,投入兵力619人。进口高程741.6米,出口高程740.5。反铲14台,推土机26台计,汽车4部。累运送食品12.5吨,饮料16.68吨,最高兵力680人,炸药10.8吨,柴油69吨,汽油0.7吨,铅丝笼4吨,帐篷45顶。

◆从2008年5月30日16时至31日7时,完成开挖土石方1.3万方,累计完成12.35万方;铅丝笼护坡750立方米,累计完成3650立方米。投入607人,反铲14台,推土机26(6台维修),车4台。泄流槽进口高程降至741米,出口高程降至739米。30日傍晚,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中的钢丝笼围堰已经全部完成。截至2008年5月31日8时,水位已达733.42米,比30日上涨1.5米。水面距泄洪进口端7.58米,坝前水深66.05米,蓄水1.834亿立方米。受上游降水影响,入湖水量持续增加,比2008年5月30日增加1010多万立方米。

◆2008年5月31日8:20,部分完成工作任务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已经开始撤离施工现场,机械化施工仍然在有条不紊进行,现场施工进展顺利,工程进度较昨晚有明显进展。上午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来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部署落实准备撤离等工作,强调在突击开挖的同时,务必周密做好撤离方案和现场观测方案,确保撤离、留守人员安全,确保及时发送水位、水量及溢流槽和堰体变化情况。

◆2008年5月31日,为采集唐家山堰塞湖水情信息,尤其是实现过流后的信息,唐家山地区现今新设立四个观测点。由四川省水文局实施的四套宽带无线视频实时信息采集系统负责安装调试。该系统的特点是实现实时视频传输,从不同位置、角度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后的流量、堰体状况即时予以记录并传输,以供分析备案。16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高程733.88米,比2008年5月29日上涨1. 41米。至今水面距原垭口处坝顶18.20米,坝前水深66.56米,蓄水量1.868亿立方米,比30日同期增加940万立方米。17时许,国务院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小组组长、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一行,又一次飞抵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施工现场,检查排险施工进展情况和人员撤离后期保障工作。陈雷矫勇一行沿着正在施工中的泄流槽,从堰体下游一直检查到上游,对堰体泄流槽进、出口水位高程,泄流槽开挖程度和油料供给、排险人员安全转移方案落实等情况逐一询问。检查完施工现场后,陈雷强调要利用最后有限的时间抢进度、保质量,在确保如期完成排险任务的基础上,尽快落实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撤离方案,确保武警水电官兵和水利专家的安全撤离。并要求做好后期保障工作,做好堰塞湖水位、水文监测和堰体的安全监测工作。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施工已经基本完成原定高方案目标任务。为更大程度地降低堰塞湖水位,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武警水电部队还将加紧施工到6月1日零点。22时,唐家山应急疏通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3.55万方,钢丝笼护坡4200方,道路疏通17公里,场地平整140方,树木清障35000方。投入兵力1021人(前方621人后方400人),反铲14台,推土机26台(6台经常故障停滞),车4台(坏2台)。设备运行台班数752(一天三班)。泄流槽总长475米。进口段底高程740米,底宽大于7米,边坡1:1.5。中间段740米,底宽大于7米,边坡1:1.45。出口段739米,底宽大于10米,边坡1:1.35。

◆2008年6月1日上午10时,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召开紧急会商会。国务院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四川省省长、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指挥长蒋巨峰,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郭永祥,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主任李光强以及成都军区空军和绵阳、遂宁两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会议就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施工完成原定高方案目标任务后的人员转移安置、堰塞湖水位水文和堰体的安全监测工作以及地方会商指挥决策机制的建立等相关工作作出研究和部署。

◆下午6时,除监测人员外,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工程施工人员已全部撤离。自26日就进驻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指导排险工程的刘宁总工程师乘直升机顺利返回绵阳。21:30,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专家会商会召开,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郭永祥出席。会议决定建立四项机制:一是执行每天早中晚会商制度,遇有紧急情况随时会商;二是成立水文、水工、气象等三个专家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三是记录纪要制度,任何意见建议皆要形成文字;四是请假销假制度。

◆2008年6月2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为735.53米,较2008年6月1日8时上涨了1.18米,较坝顶人工开挖泄洪槽底部高程低4.47米;相应蓄水量1.957亿立方米,较2008年6月1日8时增加740万立方米。上午,陈雷部长主持召开专家会商会,分析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变化及泄流槽过流等事宜,研究堰体渗流变化情况及其对堰体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堰塞湖水位变化情况,听取长江委关于不同溃坝形式下下游过流预测结果的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强水文监测、预测水位变化趋势、细化落实沿程水电站调度方案等工作。矫勇、刘宁、蔡其华等出席。下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一行来到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水情测报指挥中心检查指导工作,看望慰问水文职工。在指挥中心,陈雷部长听取了唐家山堰塞湖水文监测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站网布设、人工和自动监测站、视频监视、库区水量、坝体管涌等方面情况,并进行现场会商。陈雷部长还询问了其他堰塞湖的水文监测布置、装备落实、存在问题等情况。陈雷部长指出,至今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程措施已基本完成,要进一步加强排险的非工程措施。陈雷部长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水情、雨情、工情、险情等方面工作,特别是水情监测工作;要以水情、雨情、工情、险情为基础,加强会商;要加强坝前、治城站水情监测以及坝下出水口流量监测,包括浊度变化等,切实做好预测预警工作;要落实责任,抓紧做好其他堰塞湖尤其是高危堰塞湖的水文监测工作。至今,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水文专业组正会同四川省水文局、绵阳市水文局,抓紧落实有关工作。水利部矫勇副部长、刘宁总工程师、长江委蔡其华主任陪同检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来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专家会商组,看望专家,指导工作,对会商协调机制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郭永祥参加会议。

◆2008年6月3日上午,陈雷部长在绵阳再次主持召开会商会,分析研究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来水和水位变化等水文预测情况,研究泄流渠过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矫勇、蔡其华及有关专家出席。17时,唐家山堰塞湖治城水位涨至737.33米,相应蓄水量2.055亿立方米,水位比8时上涨了0.40米;3日14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736.78米,距离坝顶泄流槽高程(739.15米)2.37米。下午,陈雷部长与专程赶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现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等专家进行会谈,就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堰塞体稳定性、溃决模式、泄流槽冲刷等问题交换意见。矫勇、蔡其华刘宁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

◆2008年6月4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治城水位站水位737.91米,较2008年6月3日8时水位上涨0.98米,相应蓄水量为2.094亿立方米,日平均入湖流量76立方米每秒;坝前水位站水位737.53米,较2008年6月3日8时水位上涨0.90米。上午,四川省省长、四川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指挥长蒋巨峰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主要就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施工任务完成后,进一步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下游群众转移避险等相关工作再做安排部署。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陈雷强调指出,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工程排险和转移避险相结合的重要指示,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往最好的结果努力,坚决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批准的方案,做好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避险工作,确保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四川省人大副主任、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郭永祥以及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等一同出席。会议听取了绵阳、遂宁两市党政负责人关于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和安置情况的汇报。14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治城水位站水位738.23米,较8时水位(737.91米)上涨0.32米,相应蓄水量为2.116亿立方米;坝前水位737.78米,较今日8时水位(737.53米)上涨0.25米。下午,陈雷部长继续出席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全体会议,研究排险避险和群众安置等有关工作。四川省省长、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指挥长蒋巨峰主持,矫勇副部长、郭永祥副主任,以及绵阳、遂宁等地主要负责同志出席。

◆2008年6月5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治城水位站水位738.85米,较2008年6月4日8时水位(737.91米)上涨0.94米,相应蓄水量为2.159亿立方米;坝前水位738.50米,较4日8时水位(737.53米)上涨0.97米,日平均入湖流量75立方米每秒。上午,国务院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主持召开会商会,分析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地区气象和来水情况,研究下一步不同情况下应急排险处置方案。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以及有关专家出席。14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治城水位站水位739.08米,较8时水位(738.85米)上涨0.23米,相应蓄水量为2.175亿立方米;坝前水位738.71米,较今日8时水位(738.50米)上涨0.21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6月5日下午飞抵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察看情况。温总理强调,此刻处于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的关键时刻,最重要的是确保无人伤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等陪同察看。20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治城水位站水位739.30米,较8时水位(738.85米)上涨0.45米,相应蓄水量为2.190亿立方米;坝前水位738.93米,较8时水位(738.50米)上涨0.43米。

◆2008年6月6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治城水位站水位739.75米,较2008年6月5日8时水位(738.85米)上涨0.90米,相应蓄水量为2.222亿立方米;坝前水位739.37米,较2008年6月5日8时水位(738.50米)上涨0.87米。

◆2008年6月7日7时零8分左右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泄流槽过水。围堰过水高程为740.30米至740.40米之间。[2]

◆2008年6月10日17时左右,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高程降到720米至721米之间。这标志着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唐家山堰塞湖危险基本解除。

抢险大捷

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下泄的洪峰顺利通过绵阳市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到当天17时,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槽底部高度介于720米至721米之间,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说,这标志着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3]

震后现状

地震撼山移河,唐家山的半个山头自成悬湖大坝。一年后,这个曾令国人牵挂、危机四伏的最大堰塞湖已化作一湾"人"字形的静水,虽然没了当初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惧,但它将来的命运会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截至2008年6月3日8时,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为736.63米,较2日8时上涨了1.1米;相应蓄水量2.008亿立方米。至今,水利部正密切监视堰塞湖雨水情和堰塞体等情况。

按照四川省堰塞湖排险工作的部署,水利部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堰塞湖除险排险工作。

截至目前,四川省19座中危以上堰塞湖已全部落实了责任、设计、施工以及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避险等各项措施,其中唐家山等4处堰塞体应急疏导工程已完工,老鹰岩等12处堰塞湖排险工程施工人员已进场,正在抓紧实施工程排险,其余3处堰塞湖排险工程拟于这周开始施工。

相关视频

汶川地震幸存者重新回到唐家山堰塞湖 当年的惊险历历在目

专家抵金沙江,曾抢险唐家山堰塞湖

北川彻底告别溜索桥!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桥完工,万人出行改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