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家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家湾镇隶属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有“与近代文明伴生的中国南海第一湾”之誉,被称为“陆岛相望岭南重镇、风云史迹近代名镇、携故纳今城中古镇、山海园林栖居美镇”。

位于珠海香洲区北部,北邻中山市,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这里有共乐园,望慈山房,白石街等一批古迹和纪念地。同时盛产唐家叠石蚝油,那洲红薯,永丰沙葛,上栅椰菜,官塘木薯等特产。

据考古发现唐家湾镇历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进入阶级社会后,逐渐聚居成村。及现代时期唐家名人辈出,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共早期革命领袖苏兆征等历史名人都诞生于此。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渔民为主体的“珠海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定为唐家。2002年3月,撤销香洲区唐家镇金鼎镇,设立唐家湾镇。[1]

简介

位于珠海香洲区北部,北邻中山市,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9万人.辖唐家,鸡山,后环,唐乐,银星,那洲,永丰,北沙,会同,宁堂,官塘,上栅,下栅,东岸,金峰,淇澳共16个社区居委会.唐家湾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清末兴办洋务企业的唐廷枢,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仪态中共早期革命领袖苏兆征等历史名人都诞生于此.这里还有共乐园,望慈山房,白石街等一批古迹和纪念地.还盛产"唐家叠石蚝油","那洲红薯","永丰沙葛","上栅椰菜","官塘木薯".

著名的京珠高速的珠海出口就设在唐家湾镇下栅附近.

2006年7月3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下文,将唐家湾镇的行政事务划归新成立的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辖.

珠海市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市的北部,京珠高速公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的起点处,由唐家、金鼎和淇澳三部分组成。

2006年9月,《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获广东省建设厅批准。2006年10月珠海市唐家湾镇正式申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5月3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唐家湾镇有“与近代文明伴生的南中国海第一湾”之誉,被称为“陆岛相望岭南重镇 、风云史迹近代名镇、携故纳今城中古镇、山海园林栖居美镇”,拥有着珠海市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最先进的科教资源和最良好的生态资源,是珠海市近期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珠海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唐家湾地区定位为全市七个城市组团之一,提出要将唐家湾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科教新城。

唐家湾环境优美,北倚青葱翠绿的凤凰山麓,面向浩瀚的南中国海,十几千米长的海岸线蜿蜒而上,山色水影交融,风景宜人。辖区内的淇澳岛是著名的生态岛和旅游度假胜地,湿地生态良好,8000亩的淇澳红树林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扩种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目前国内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唐家湾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曾作为民国时期中山模范县及建国初期珠海县的县城,辖区内不仅有着距今4000多年的、被称为珠三角地区最典型、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淇澳——东澳湾遗址,还有记录近代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抗英斗争第一次胜利的淇澳白石街、古炮台和见证农民运动悲壮历史的上栅卢氏宗祠和淇澳祖庙等革命遗迹;更有突出反映近代岭南建筑中西兼容风格的唐家古镇、会同古村等成片古建筑群;尤其是清末民初,得风气之先,唐家湾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农业等诸多领域,名人辈出。在晚清派出的4批120名官费留学生中,唐家湾就占了13名。在中国从封建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转型中,唐家湾涌现一批风云一时的人物,其中有洋务运动的先驱、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唐廷枢;有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有清华大学的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唐国安;有我国早期汉学家、中国律师协会的创办人唐宝锷;有同盟会女杰、为促进妇女儿童福利和世界和平事业而奔走的梁定慧;有清末民初的茶业巨子、上海“茶业公司”和“华茶公司”的创办人唐翘卿;有倾家支持孙中山的老同盟会会员、檀香山华美银行总经理唐雄;有资深外交家、曾担任过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常任次长等职的唐悦良;有粤剧红伶唐雪卿;有创作《帝女花》等粤剧名篇的编剧家唐涤生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苏兆征和人民版画家古元等。他们在我国近代史留下了光耀的篇章,也为家乡留下了共乐园、望慈山房、唐绍仪故居、苏兆征故居、卢慕贞故居、唐国安故居、古元故居等大量的名人故居,使唐家湾的历史文化资源难能可贵地统揽文化政治型、军事型、革命历史型、建筑遗产型、民族特色型的价值特色。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近年“大学园区——科技科技创新海岸”建设,现代风貌的唐家湾又向世界展示另一个奇迹。唐家湾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辖区内集聚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在校大学生达1.5万人;同时清华(珠海)科技园、国家软件基地、广东省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珠海民营科技园、拓普(珠海)软件园等高科园等也座落在唐家湾绵延1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一个以名牌大学为依托、以软件研发企业为主体、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走廊——科技创新海岸,古镇唐家湾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历史传统与当代科技相互缔结的知识港。

根据唐家湾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珠海市对本地区的战略定位,唐家湾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胸怀全局,开放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内在资源,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外在资源,乘势借力,力争把唐家湾建设成为科教唐家湾、人文唐家湾、法治唐家湾、生态唐家湾、安居创业唐家湾、文明富庶唐家湾,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最具特色、最具活力、最具财富的现代化科教新城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6年7月,珠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区(高新区)镇(唐家湾镇)合一,由市直管”的重大体制调整决策,高新区主园区设在唐家湾地区,这就是要充分发挥高新区政策优势和唐家湾的人文、科技、区域等优势,加快珠海北部地区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今后发展的定位为:将唐家湾地区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区和高素质人才集聚,高质量经济发展,最具魅力的高品位新城区。[2]

历史沿革

在中华大地广东省珠海市的东北角,有一处被誉为“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唐家湾,她有一个古老的地理名字——釜涌境。即流传的“先有釜涌,后有唐家”。

据考古发现,唐家在三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进入阶级社会后,逐渐聚居成村。最早居住的是江、程、冯三姓人家,初名“三家村”。唐宋以后,改名为“釜涌境”。而有文字资料记载的釜涌境,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广州府志》记载“北宋朝,府南百余里之釜涌境,海隅有银矿,庶民争赴开采,至有举家迁徙者……”。后因村子的地形像一口鱼塘,就被称之为“塘家村”了。

世居唐家湾的唐、梁、钟、何四姓以及其它姓氏的居民,根据其族谱可查知,是七百年前,先后从南雄珠玑巷来到淇澳、唐家、鸡山定居的。其中,唐族始祖唐绍尧是于1205年,因为朝廷捕捉逃匿在粤东南雄珠玑巷的宫女苏氏,为避兵祸,从珠玑巷迁来塘家,而子孙繁衍的;梁族始祖梁应元则是于1272年从始兴县迁来的,亦“枝叶繁茂,瓜瓞绵长”。由于唐族占多数,“塘家村”后来就改称“唐家村”。唐、梁成为唐家的两大姓,并世代通婚。至清嘉庆年间,人口发展到一千八百多人。其时,为防盗贼,村子周围筑起城垣,分“龙庆”、“万安”、“享衢”、“启明”四个闸门。

唐家的闻名于世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地理位处于珠江口出海要道金星门,为珠江三角洲近海地带的要隘,鸦片战争前夕,为阻止英国人从金星门偷运鸦片,广东水师提督李增率大军驻唐家,指挥运载沙石堵塞金星门,因水流湍急未果。继后,邑人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在这里开辟了唐家湾至香港、上海航线,使唐家得风气之先,加强了对外界的经济交往,也大大提高了唐家的知名度。所以,在十九世纪美国绘制的世界地图,就注有唐家湾的地名。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唐家湾曾一度聚集过太平军大小船只二百艘,这股起义军还在唐家村驻过营。孙中山先生在1895年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也曾连夜乘舟逃到唐家躲藏,经当地友人唐雄协助,化装潜避澳门。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对唐家十分重视,在他《建国方略》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唐家湾水域情况,提出整治计划;他认为唐家环是广东第二重门户,要“设置要塞,藉固吾圉”,派海军司令程璧光来唐家筹建军港,使唐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929年,国民政府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所奉行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在一个县里如何施行的示范典型,同时兴建一个国际无税商港“中山港”,将中山县命名为“全国模范县”,直属中央政府,享受省一级待遇,并由邑人唐绍仪主持县政。由于唐绍仪的声望和开发唐家港的需要,县政府从石岐迁来唐家;而在新绘制的“中山县全图”中俗称的“唐家环”改称为“唐家湾”。之后5年间,唐家建起了一座初具规模的港口——中山港,再次引起举世瞩目。

而事实上,在清末民初时期,在这块毓秀钟灵地上,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风云人物”。其中有当年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唐廷枢、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华茶公司(跨国企业)创办人唐翘卿、第一部日汉词黄编纂人唐宝锷、民国内阁代总理蔡廷干、外交总长梁如浩、财政部长唐悦良、裕繁煤铁矿创办人唐耐修、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著名同盟会员梁定慧、领导省港大罢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苏兆征、为中国连续三届夺得远东足球锦标赛冠军的队长唐福祥、粤剧红伶唐雪卿、创作《帝女花》等粤曲著名作家唐涤生等,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唐家,在这里建立了解放万山群岛联合指挥部,解放了万山诸岛;为巩固海防,驻军总部设在唐家湾,从而实现了孙中山在唐家设置要塞的遗愿。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渔民为主体的“珠海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定为唐家。1958年,珠海县并入中山县;1961年,恢复珠海县,但县府改设香洲。

2002年3月,为保证珠海市委市政府“两大办一加快,构筑三个发展平台”重要发展战略步骤的实施,适应“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发展的要求,加快金鼎、唐家地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民区[2002]32号文,同意珠海市撤销香洲区唐家镇和金鼎镇,设立唐家湾镇。新成立的唐家湾镇管辖原唐家镇和金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在为新镇命名时,珠海市和香洲区政府考虑到唐家湾地区的历史沿革和人文背景,尤其是唐家湾这一历史地名在海内外的影响,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当地居民群众的意见后,将新镇命名为“唐家湾”镇。[3]

古镇名人

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生于1862年1月2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

唐国安-清华学校第一校长

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1858年10月27日出生,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

唐廷枢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

苏兆征

苏兆征是广东省珠海市淇澳人,1885年11月11日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苏兆征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规划展望

根据2002年5月31日珠海市“唐家湾镇规划建设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唐家湾地区的发展规划“以‘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为依托,使之成为珠海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的发展规划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是大学园区。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珠海校区都建在这个大学园区内;大学园区将作为珠海未来发展的一个特色来建设。

第二块是科技创新海岸。科技创新海岸具有一种巨大的由知识经济和大学互动孕育而生的发展潜能,使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规划上已为科技创新海岸预留了足够的发展土地。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中国软件开发总公司、摩托罗拉培训基地等已落户此地;第二期工程正在展开。可以预期,科技创新海岸的建设有利于我市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唐家湾地区的一个亮点。

第三块是唐家湾古迹。历史上唐家湾古镇名人辈出,唐家湾也因众多的名人而被世人所瞩目。因此,在唐家湾地区的发展规划中,保留了唐家古镇的面貌,包括共乐园、白石街以及其它一些古迹。可以预期,在将来的整体开发过程中,将形成一个以历史人文沉淀为主,带有浓厚人文传统的古镇,成为旅游、休闲亮点。

第四块是以淇澳岛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区。这个区域是现实财富的一个源泉,也是唐家湾地区隐藏的一个巨大财富。[4]

[[File:唐家庄镇5.jpg|thumb|right|唐家庄镇5. 原图链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