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市镇为地名,我国同名乡镇主要有:江苏省常熟市唐市镇,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南与昆山市接壤,西南与吴县交界,东距上海80公里,南接苏州40公里,西去无锡50公里,北濒长江30公里,全镇总面积47.3平方公里,人口2万3千余人;湖南省宁乡县唐市镇,在县城西南44公里流沙河北岸,该镇纸扇,镜灯、豆腐为著名传统手工业。[1]

简介

唐市镇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南与昆山市接壤,西南与吴县交界,东距上海80公里,南接苏州40公里,西去无锡50公里,北濒长江3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苏嘉杭高速公路擦镇而过。全镇总面积47.3平方公里,人口2万3千余人。

唐市素有鱼米之乡,金唐市之类称,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河网交错,鱼虾繁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历史是上就曾有“东乡十八镇唐市第一镇”之说。建国五十多年来,唐市全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这块养育自己的土地,使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把唐市建设成阳澄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石板街

唐市历来是常熟的大镇,梁时已建有寺庙,明代富商众多,被誉为“金唐市”。唐市有条石板街,更是闻名遐迩。

石板街傍水而建,街不算长,400来米。宽窄不一、横卧于街道的石板,被岁月磨去了原有的棱角,踩在上面光滑溜秋的。底下是与街道并行的下水道,能听到脚下淙淙流水。

用628块石板铺就的这条别致的石板街,两旁街坊都是清一色的清代建筑,虽然看似简朴,但并不单调。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楼宇,灰门、褐窗、黛瓦,色彩明丽。连片的店铺大多前店后宅,上宅下店。店门多为敞开式,卸掉门板,即可开张。街道很窄,开阔处仅四五米,狭窄处两臂平展手指可及,上面的楼屋差不多挨在一起,像依偎相拥的恋人。置身其中,恍若电影《早春二月》或《林家铺子》中人。

中国古典园林静为韵律,静使园林平添淡雅清丽的风致,给人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街市的属性是闹,越闹,街市就越年轻,越生机勃发。如今石板街虽显冷落,但从成片连接的店铺和磨得光滑鉴人的石板上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有迎风招展的商幡,有从食铺里散发的满街飘香的蒸气,有阔佬款爷和俊男靓女迷醉的灯红酒绿。

石板街原名河东街,位于尤泾河东岸而得名,解放后又名繁荣街。河东街的鼎盛期在抗战爆发后的一个时期,上海、苏州、常熟、昆山等地的大批避难者云集于当时交通较为闭塞的唐市,形成了河东街的畸形繁荣。这种繁荣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解放后的60年代后期,唐市的商业中心才逐渐西移至新区。

昔日,这里商铺林立,短短一条街,南货店、绸布庄、面货店、酒家、点心店、腌腊店、银楼、茶馆、书场、典当、油坊、米行、鱼行、木行、竹行等有百余家。还有烟铺、赌场、买春场所,应有尽有。四乡八里的乡民或走旱路挑脚担、推独轮车而至,或跑水路划一扁舟抵达,每天似赶集纷至沓来,出售农副产品,购物消闲。从早到晚,狭窄的小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从不间歇,人称“小上海”。

孕育名人

有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凡城市街道有名人出生或被名人光顾才英名远扬。偏僻的唐市镇和小小石板街,却孕育了众多大家名士、达官贵人。明代大清官严讷,就是唐市坞丘山人。他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考取辛丑科二甲第8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由于饱读诗书,诗文功底扎实,被嘉靖皇帝赏识,曾先后任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这位被三吴地区百姓呼为“严老佛”的严讷,重德重才,海瑞就是他一手提拔为户部主事的。就是这位海瑞,上疏嘉靖皇帝,指责皇帝久不视朝、迷信道教、搜刮民财而被下狱论死。此时的严讷虽已离开朝廷,但他敬佩海瑞的忠君、耿直,与首辅徐阶设法营救,海瑞才免于一死。

石板街上有座望贤楼,“望”的就是明万历年间仕途失意回乡的杨彝。当年杨彝回到家乡后建凤基楼,不仅广集图书,其楼与当时的毛晋汲古楼、钱谦益绛云楼齐名,而且广集文人学士结社吟诗,创立“唐市学派”,卒后墓葬河东街杨园内。位于河东街钮家弄的望贤楼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名人而建的。

抗战时期,这座望贤楼成了藏“贤”楼,是新四军的一个据点,时常是楼下茶客熙熙攘攘,楼上小阁楼“江抗”正在紧张聚会。叶飞、谭震林、夏光、任天石等都曾光顾。

活财神

这里有“活财神” 柏小坡的传奇故事。说有一年邻近唐市的太仓沙溪镇开迎神赛会,解会解到唐市,一富绅在船头置一赤金狮子,颈上套一条金链条,并放话:“有名的‘金唐市’,怎么连系缆的地方都没有?”此话传到柏小坡耳中,柏随即叫人去铸金桩,又将金桩打在富绅的船边。从此,“活财神” 柏小坡名声大振。至今,唐市仍有个金桩浜的地方。柏小坡筑有40余亩地的豪华花园“柏园”,里边假山泉水,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其规模在江南园林中少见。此外,还有独当4万金修固常熟城防的富户谭照;有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豪言,避兵于此办亭林书院的志士顾炎武……据旧志载,明清唐市有举人28人,进士10人,有著作者138人,书画琴弈之能者世代不乏。

笼罩着凝重古朴氛围的千年古镇古街,看来有着雄厚的文化积淀。[2]

历史人物

杨彝,字子常,号谷园,明末常熟唐市人,明崇祯八年岁贡,为松江训导,荐授都昌知县,弗赴,杨彝早年门下学士盈门,清军攻陷江南后,闭门谢客。直至顾炎武隐居唐市,杨彝方出门向其请教学问。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明末昆山千灯人,年少时参加复社,满清入关后,与好友归庄等人组织昆山抗清斗争,城破之日,他的生母被砍断手臂,两个弟弟死于清军屠城,顾炎武带着他的嗣母王氏于大雨中逃至唐市,在当地文人的热心帮助下,在河西街住了下来。

不久,顾炎武在河西街创办“亭林书院”,一边讲学,一边暗地筹划抗清斗争,一住竟达十年。郑成功,张苍水兵败后,顾炎武反清复明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遂决定云游四方。唐市文人为亭林先生设宴送行,席间,杨彝、顾梦麟等21位文人联名写成《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名》一文,让各地同道予以方便。之后顾炎武游历北方,著书立说,先后完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书。岁月流逝,“亭林书院”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句今天读来仍是让人热血沸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