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File:Shang123.jpg|缩略图|居右|450px|[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5%95%86%E6%9C%9D&correct=%E5%95%86%E6%9C%9D&ancestor=list&cmsid=a38294b08a2247fed4fa0a4f1f69216b&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25&adstar=0&clw=249#id=494138716e53dbf4d76098a58bb07b7e&currsn=0&ps=112&pc=112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4665470_661771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File:Shang123.jpg|缩略图|居右|450px|[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5%95%86%E6%9C%9D&correct=%E5%95%86%E6%9C%9D&ancestor=list&cmsid=a38294b08a2247fed4fa0a4f1f69216b&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25&adstar=0&clw=249#id=494138716e53dbf4d76098a58bb07b7e&currsn=0&ps=112&pc=112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4665470_661771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File:Shang3.jpg|缩略图|居右|6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95%86%E6%9C%9D&src=tab_www&correct=%E5%95%86%E6%9C%9D&ancestor=list&cmsid=0206d034140ecec8e70c73a9fc4fff05&cmras=0&cn=0&gn=0&kn=50&fsn=125&adstar=0&clw=242#id=311686b330e34bc449946caacb56eaaf&currsn=0&ps=96&pc=96 原圖鏈接][http://www.xuexila.com/lishi/zhongguo/shangchaowenhua/771.html 来自学习啦]]]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行 21: 行 21:
 
==国号==
 
==国号==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相传契是简狄吞玄鸟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ref>[https://iask.sina.com.cn/b/iRCwlXcpDSqN.html 商族为何把玄鸟作为图腾],新浪网,2018-02</ref>[[ File:Shang1.jpg|缩略图|居右|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95%86%E6%9C%9D&src=tab_www&correct=%E5%95%86%E6%9C%9D&ancestor=list&cmsid=0206d034140ecec8e70c73a9fc4fff05&cmras=0&cn=0&gn=0&kn=50&fsn=125&adstar=0&clw=242#id=d73667029b326e1c91493309514ba2ec&currsn=0&ps=96&pc=96 原圖鏈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4BPHFI305432ZHG.html 来自网易]]]
+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相传契是简狄吞玄鸟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ref>[https://iask.sina.com.cn/b/iRCwlXcpDSqN.html 商族为何把玄鸟作为图腾],新浪网,2018-02</ref>
 
 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 ,建立商朝。
 
 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 ,建立商朝。
  
行 44: 行 44:
 
===汤武革命===
 
===汤武革命===
  
 自少康中兴后,传到帝孔甲时,夏王朝已统治中原地区数百年,由于统治日趋腐化,而渐渐走向衰落。史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衅之","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
 自少康中兴后,传到帝孔甲时,夏王朝已统治中原地区数百年,由于统治日趋腐化,而渐渐走向衰落。史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衅之","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File:Shang1.jpg|缩略图|居右|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95%86%E6%9C%9D&src=tab_www&correct=%E5%95%86%E6%9C%9D&ancestor=list&cmsid=0206d034140ecec8e70c73a9fc4fff05&cmras=0&cn=0&gn=0&kn=50&fsn=125&adstar=0&clw=242#id=d73667029b326e1c91493309514ba2ec&currsn=0&ps=96&pc=96 原圖鏈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4BPHFI305432ZHG.html 来自网易]]]
  
 
 孔甲下传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履癸(桀)继位。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压手段并未达到其目的,而是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人民甚至发誓要与之同归于尽。
 
 孔甲下传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履癸(桀)继位。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压手段并未达到其目的,而是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人民甚至发誓要与之同归于尽。
行 97: 行 97:
 
 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
 
 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
  
 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 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
 
 
===王朝灭亡===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周王朝建立。
 
 
 
===商人后裔===
 
 
 
箕子朝鲜
 
 
 
商朝灭亡,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部分殷民北迁,建立朝鲜国,史称箕氏朝鲜。 西汉初期,燕王卢绾部将卫满灭掉箕氏朝鲜。另外,朝鲜半岛的辰国就是商族国家。
 
 
 
宋国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杀死。另封未卷入叛乱的、曾降周的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在周朝,宋国也常常自称"商"。战国时(公元前286年),宋亡于齐。
 
 
 
卫国
 
 
 
平三监之乱后,周武王姬发封同母弟康叔封于商朝殷墟之地沫邑,建立卫国,管理部分商朝遗民。在秦二世时被秦朝吞并。
 
 
 
===残余势力===
 
 
 
武庚,纣王之子,幼时聪明好学。约公元前1046年2月底,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
 
 
 
周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墉、蔡等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西与南为,使蔡叔由蔡徙封;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城内的西坛、三海一带)续殷祀。
 
 
 
殷亡第四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驾崩,子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周公和召公为保周江山,"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武庚之乱后,使周初统治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周公分封71国,其中有53人是姬姓子弟,他们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晋、应、韩;周公之子封于凡、蒋、邢、茅、砟、祭。
 
 
 
==疆域==
 
商朝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了夏朝。《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商时期中心区域图
 
商时期中心区域图
 
,大河经其南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政治==
 
 
 
===官制===
 
 
 
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商代实行世官制度 。
 
 
 
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
 
 
 
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殷纣王加征赋税,用以充实鹿台和巨桥。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法律===
 
 
 
商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在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即"下帝"也称天子。因此,执行占卜的神职人员--巫,史等,在商朝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王权神授观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与"神"的名义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语。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汝,罔有攸赦。"以天的名义对夏进行讨伐。
 
 
 
《荀子·正名》中有"刑名从商",这一论断从一侧面反映出商朝法制应该比较成熟了。《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与夏朝一样,它也是后继者为了纪念汤,而以汤来命名他们的法典。
 
 
 
除了《汤刑》外,还有《甘誓》 《盘庚》 《伊训》等篇章也都是商朝具有效力的法律文件。
 
 
 
===土地===
 
商殷时期的每一个别的公社农民只有通过其所属的公社才能领得自己的份地。正因为份地所有权在法律上属于国王,所以每一个公社农民的剩余劳动也就属于这个最高统一体。
 
 
 
由于公社所有制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在这种公社中,公社农民的剩余劳动是以耕种"公田"的形式而出现的。《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惟助为有公田"、"同养公田"的"公田",是由原始公社中的"共有地"演变而来,"同养公田"就是说公社的"公田"由公社农民来集体耕种。
 
===赋税===
 
 
 
"公田"上的收获物就作为交给奴隶主贵族的一种赋税。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殷人七十而助"的"助法"。这种助法,按照孟子的看法,就是画地面为井字形,分为九区;八区分配于八家之民,称曰"私田";其中之一区,八家合力耕作,谓之"公田"。
 
 
 
所以,孟子说:"助者,藉也"。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藉"字应作"耤",后来误作"籍"。"耤"即"借"字,"耤"(强迫)公社农民的力量来为自己耕种叫做"耤",字从"耒"即表示其与农事有关。所以赵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谓也。"郑玄注《礼记·王制》中的"公田藉而不税"时也说:"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国都===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军事==
 
 
 
===军队人数===
 
 
 
商朝人口约500-700万,士兵约12至15万。
 
===军队建制===
 
 
 
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旧藏甲骨卜辞》.25)、"□王自征人方"(《殷契粹编》.1185)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墟书契后编》上.31.5)等卜辞说明,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征兵),一次征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兵以庶民为主,奴隶多担任杂役。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王其令五族戍□"(《殷契粹编》.1149)、"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殷墟书契续编》.5.2.2)等卜辞表明,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
 
 
 
"王作三师右中左"(《殷契粹编》.597)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可能是师。"登百射"(《甲骨文合集》.5760)、"左右中人三百"(《殷墟书契前编》.3.31.2)、"王令三百射"(《殷墟文字乙编》.4615)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组织可能以100人为基层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武器配备===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於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对外战争===
 
世系 时间 1 2
 
中丁
 
 
 
约前16世纪
 
 
 
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河亶甲
 
 
 
约前14世纪
 
 
 
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
 
 
 
阳甲
 
 
 
约前14世纪末
 
 
 
商阳甲西征之战
 
 
 
武丁
 
 
 
约前13世纪
 
 
 
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
 
 
 
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廪辛康丁
 
 
 
约前12世纪
 
 
 
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
 
 
 
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武乙
 
 
 
约前12世纪
 
 
 
武乙攻召方之战
 
 
 
武乙攻人方之战
 
 
 
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
 
 
 
武乙二十四年
 
 
 
约前12世纪
 
 
 
周季历灭程之战
 
 
 
文丁
 
 
 
约前12世纪
 
 
 
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
 
 
 
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
 
 
 
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
 
 
 
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
 
 
 
帝乙
 
 
 
约前12世纪
 
 
 
周文王攻商之战
 
 
 
帝乙攻人方之战
 
 
 
帝乙帝辛攻盂方之战
 
 
 
帝辛
 
 
 
约前11世纪
 
 
 
帝辛攻东夷之战
 
 
 
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周灭崇之战
 
 
 
帝辛三十二年
 
 
 
约前11世纪
 
 
 
商王周文王灭密须之战
 
 
 
帝辛三十四年
 
 
 
约前11世纪
 
 
 
商王周文王攻耆之战
 
 
 
周文王灭邗之战
 
 
 
===经济===
 
 
 
====农牧业====
 
 
 
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 商人从一开始就是一农业为主的部落,商汤曾派亳人帮助葛人种地。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反映商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在畜牧业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遗骸外,还有象骨,说明当时北方还有训象。并且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
 
 
 
====手工业====
 
 
 
商朝手工业发展很快,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征。而且商朝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细的玉石器表现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艺。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
 
 
 
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人口====
 
 
 
虽然商代没有人口调查制度的具体记载,但从甲骨文的祭祀卜辞用牲资料中可以间接算出晚商人口。
 
 
 
===文化===
 
 
 
====服饰====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都由奴隶主阶级享用,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葛布制成的编织物。
 
 
 
除形制以外,商朝服饰严格的等级制度还体现在颜色的使用上。贵族的礼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黄等纯正之色,下裳多用间色,如缁、赭、绿等经过数次浸染的颜色,并且衣领,衣袖处还有镶边,日常家居则常穿缟衣,绿衣和缁衣。平民百姓的衣服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了。
 
 
 
殷商时期的装饰纹样造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对称,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特别夸张动物的头、角、眼、鼻、口、爪等部位,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的轮廓线表现出一种整体划一,严峻狞厉的美学风貌,象征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威严和神秘,这是奴隶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时代风格。
 
 
 
服和饰通常是搭配出现的。从殷代的出土玉石人形象可见殷代男女贵族身上还有佩玉的习惯,统治者甚至制定了一整套的玉佩制度,用以区别阶级和等级。商人玉佩的形式,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种小动物形象,最常见的是一种玉鱼。
 
 
 
殷商时期,服饰能够出现这样的等级差别,与当时相对于原始经济而言的繁荣和技术进步密切相连。正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才有可能为社会提供众多的服饰资料,统治阶级才能择其优者自用,而弃其劣者予贫民;才能够在服饰材料的质地、颜色、图案上分等论级,这就给后代的等级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在后世正式确立了章服制度。
 
 
 
商朝服饰至少有十二种形态:
 
 
 
(一)交领右衽短衣,有华饰,衣长及臀,袖长及腕,窄袖口,配以带褶短裙,宽腰带,裹腿,翘尖鞋。是为高级权贵衣着。人像"身着大领衣,衣长盖臀,右衽,腰束宽带,下身外着裙,长似过膝。胫扎裹腿,足穿翘尖之鞋。衣之领口、襟缘、下缘、袖口缘有似刺绣之花边,腰带上亦有刺绣之缘。裙似百褶,亦有绣纹。衣饰回纹、方胜纹等。
 
 
 
(二)交领右衽素长衣,长袖,窄袖口,前襟过膝,后裾齐足。配以宽裤,宽腰带,鞋履,腹悬一斧式蔽膝,头戴高巾帽。是为中小贵族或亲信近侍所服。此类带后裾的交领长衣,即"深衣"的先例。短发后梳至颈部往内卷,头顶中央至背脊臀部一线有扉棱饰品。穿紧身长袖花衣,衣长及足。着革制低帮平底翘头履。
 
 
 
(三)交领长袖有华饰大衣,衣长及足踝。配以宽腰带,上窄下宽形蔽膝,鞋履,头戴頍形冠卷。是为高级贵妇之服。头编一长辫,辫根在右耳后侧,上盘头顶,下绕经左耳后,辫稍回接辫根。戴一"頍"形冠,冠前有横式筒状卷饰,冠顶露发,冠之左右有对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为插笄固冠之用。《礼记·玉藻》云:"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郑注:"武,冠卷也。"这里说的子姓殷人之冠,指此类带有横筒状卷饰之冠。穿交领窄长袖衣,衣长及足踝,束宽腰带,左腰插一卷云形宽柄器,腹前悬一过膝长的条形"蔽膝",着鞋。
 
 
 
(四)肩背部披格子长条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装束,下穿格子条纹长裙,腹下悬一斧式"蔽膝"。头戴格子条纹布帽冠蒙覆其发。为贵族服饰。双手拱置细腰前,双肩披格子长条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装束,下穿格子条纹长裙,腹下悬一斧式"蔽膝"。头戴布质格子条纹帽冠,齐齐罩覆额头发际及后脑,冠顶四周有缀物固冠。这类帽冠可能类于礼书中说的"缁布冠"。
 
 
 
(五)直领对襟有华饰短衣,长袖,衣长及臀。配花长裤,鞋履,头带頍形冠。是为贵族衣装。双手后支地,头上仰。戴圆箍形"頍",直领对襟衣,衣饰云纹和目雷纹。下着分裆裤,腹胯间有一大牛面纹。足穿高帮鞋。
 
 
 
(六)对襟长袍,宽长袖,衣长及足。为贵族衣装。头顶左右双髻,双手拱抱腰前,作鞠躬状,穿对襟长袍,宽长袖,衣长及足,足似穿高帮鞋。
 
 
 
(七)对襟华饰长袖短衣,束腰,花长裤,配花鞋。头发用某种胶类固定成高高耸起型,发梢外勾。为中下层贵族或近臣亲信形象。发式高高耸起,发梢外勾,可能是用某种胶类固定成型。穿对襟华饰长袖短衣,束腰,花长裤,着花鞋,为布帛制品。
 
 
 
(八)高后领敞襟长袖花短衣。是为亲信贵族之衣。头上截留短发一周,着衣,长袖窄口,敞襟,后领较高,衣下缘垂及臀部,背部衣饰云纹。着鞋。
 
 
 
(九)圆领长袖花短衣。配紧身花裤,帽冠。是为中上层贵族衣装。发式高耸呈尖状,十分奇特,沈从文认为其发可能用某种胶类胶固成型。头上戴有高冠,冠向后背,且向下卷,周边有扉棱突出。头之后脑部有向上弯曲之突出如虿尾的发髻。长袖窄袖口衣,下着紧身裤,遍饰云纹,臀部有一⊕纹。曲臂,手置胸前,跣足。头发上束成前后双髻,前髻高而向后下卷,后髻略小而突起。冠型高耸,周边有突棱,冠向后卷,身着长袖窄袖口衣,紧身裤,遍饰云纹,臀部也有一⊕纹,又戴一臂环。华冠周边有突棱,冠前后作直角式,与上例异,紧身衣裤饰云纹,臀部也有一⊕纹服饰与上例同,而其华冠比上例高出一倍左右。 头戴冠,冠型前高后卑,前面和上侧有扉棱,后侧平滑,冠身不透空。衣饰云纹。
 
 
 
(十)圆领窄长袖花大衣,衣长及小腿。是为中下层贵族衣装。头顶心梳编一短辫,垂及脑后。穿窄长袖衣,圆领稍高,衣长及小腿。衣饰蛇纹和云纹。跣足。
 
 
 
(十一)圆领细长袖连袴衣,下摆垂地,束腰索,衣式简而无华。是为罪隶服。可分两类:一类头顶秃光,臂被缚于背后,为男性罪隶;另一类头上盘发或束单髻,有的戴额带,臂被缚于前,双手均桎梏于拲中,是为女性罪隶。身着圆领窄长袖连袴衣,下摆垂地,腰束索,臂被缚于背后。(男)头顶收发束单髻,浑身一丝不挂,跣足,双手被枷于腹前(女)。
 
 
 
(十二)赤身露体或仅于腹前束一窄蔽膝,以及头部戴圆箍形"頍",或戴一扁平圆冠。乃卑民家奴形象。头戴一圆箍形"頍"。仅腹前悬一"蔽膝"。
 
 
 
====音乐====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可考证的有《桑林》、《大护》,相传为商汤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音乐奴隶和"瞽"三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的材料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宗教====
 
 
 
据商代的甲骨资料来看,殷商时代的万物崇拜依旧盛行,信仰对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例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对象。但这些自然神只仍属于万物崇拜,变化有限,比较特殊的,是商人心中的"帝"信仰。
 
 
 
"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也是社会秩序的主宰。这种"一元"(帝)"多神"(自然神只)的信仰模式,与现实世界的"王权政治"相仿。简单来说,人世有君王统治百姓,在自然界有"帝"统治自然神只,但"帝"的能力和权威更凌驾世间君王之上,他是一切万物的主宰。
 
 
 
商人问卜的对象有三大类,即天神、地只、人鬼。在这三类之中,权威最大的即是"帝","帝"所具有的能力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对自然气候的控制,这些问卜主要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欠。第二是主宰人世间的祸福奖惩。第三是决定战争的胜负和政权的兴衰,由于商代仍属部族式的社会形态,仍需以战争手段征服诸边各部落,商王往往向"帝"问卜战争的胜败,看看"帝若",还是"帝不若"。由此来看,商人日常生活中,几乎莫不祷于"帝",在如此的宗教心理之下,也就不难理解,商人何以会有"好祀"、"重祀"之风了。
 
 
 
====艺术====
 
 
 
商代的陶器有各种颜色,有些为轮制,有些则使用泥条盘筑法,陶器上常压印花纹。所知最早的中国釉料出现于商朝。此时期还有大理石及石灰石雕刻的真实与神话动物。由商代的都市可看出,当时已具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值得注意的聚落包括商丘、二里头、郑州商城、殷墟等,这些地点在不同时期均曾为首都。商代晚期的统治者均热衷于建立奢华的宫殿。
 
 
 
===科技===
 
 
 
====天文====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文字====
 
 
 
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君主世系===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先公====
 
 
 
契(约前2096年-前?年:虞舜三十三年-?
 
昭明(前?年-前?年)
 
相土(前?年-前?年)
 
昌若(前?年-前?年)
 
曹圉(前?年-前?年)
 
冥(前?年-约前1875年)
 
王亥(约前1874年-约前1775年):夏杼十四年-夏泄十二年
 
王恒(约前1774年-约前1771年):夏泄十三年-夏泄十六年
 
上甲微(约前1770年-前?年):夏泄十六年-?
 
报丁(前?年-前?年)
 
报乙(前?年-前?年)
 
报丙(前?年-前?年)
 
主壬(示壬)(前?年-前?年)
 
主癸(示癸)(前?年-前?年)
 
注释:1.括号内的时间均为在位时间,也就是某年至某年为商部族首领,但是这些时间都是后人的推测,不一定正确,并且存有较大的争议,仅供参考。
 
 
 
注释:2.据考证,司马迁《史记》所载"报丁、报乙、报丙"的顺序有误,应为"报乙、报丙、报丁"。
 
 
 
====商王====
 
 
 
次序 日名1(祭名) 日名2(祭名) 庙号 谥号 名 备注
 
1
 
 
 
大乙
 
 
 
天乙
 
 
 
高祖
 
 
 
 
 
 
 
 
 
商王,子姓
 
大丁
 
 
 
太丁
 
 
 
(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
 
 
 
2
 
 
 
卜丙
 
 
 
外丙
 
 
 
 
 
 
 
 
 
3
 
 
 
-
 
 
 
仲壬
 
 
 
 
 
 
 
 
 
4
 
 
 
大甲
 
 
 
太甲
 
 
 
太宗
 
 
 
 
 
 
 
 
 
5
 
 
 
-
 
 
 
沃丁
 
 
 
 
 
 
 
 
 
6
 
 
 
大庚
 
 
 
太庚
 
 
 
 
 
 
 
 
 
7
 
 
 
小甲
 
 
 
小甲
 
 
 
 
 
 
 
 
 
8
 
 
 
雍己
 
 
 
雍己
 
 
 
 
 
 
 
 
 
9
 
 
 
大戊
 
 
 
太戊
 
 
 
中宗
 
 
 
 
 
 
 
 
 
10
 
 
 
中丁
 
 
 
仲丁
 
 
 
孝成
 
 
 
 
 
 
11
 
 
 
卜壬
 
 
 
外壬
 
 
 
 
 
 
 
 
 
12
 
 
 
戋甲
 
 
 
河亶甲
 
 
 
前平
 
 
 
 
 
 
13
 
 
 
且乙
 
 
 
祖乙
 
 
 
 
 
 
 
 
 
14
 
 
 
且辛
 
 
 
祖辛
 
 
 
 
 
 
 
 
 
15
 
 
 
羌甲
 
 
 
沃甲
 
 
 
 
 
 
 
 
 
16
 
 
 
且丁
 
 
 
祖丁
 
 
 
 
 
 
 
 
 
17
 
 
 
南庚
 
 
 
南庚
 
 
 
 
 
 
 
 
 
18
 
 
 
象甲
 
 
 
阳甲
 
 
 
 
 
 
 
 
 
19
 
 
 
般庚
 
 
 
盘庚
 
 
 
世祖
 
 
 
文成
 
 
 
 
 
 
20
 
 
 
小辛
 
 
 
小辛
 
 
 
 
 
 
 
 
 
21
 
 
 
小乙
 
 
 
小乙
 
 
 
 
 
 
 
 
 
22
 
 
 
武丁
 
 
 
武丁
 
 
 
高宗
 
 
 
 
 
 
 
 
 
且己(孝已)
 
 
 
祖己(孝已)
 
 
 
(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
 
 
 
祖戊
 
 
 
祖戊
 
 
 
(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
 
 
 
23
 
 
 
(未闻其祭名也)
 
 
 
(无)
 
(无)
 
 
 
篡位,甲骨文中有记载
 
 
 
24
 
 
 
且庚
 
 
 
祖庚
 
 
 
后平
 
 
 
 
 
 
25
 
 
 
且甲
 
 
 
祖甲
 
 
 
世宗
 
 
 
 
 
 
 
 
 
26
 
 
 
廪辛
 
 
 
廪辛
 
 
 
 
 
 
 
 
 
27
 
 
 
康丁
 
 
 
庚丁
 
 
 
 
 
 
 
 
 
28
 
 
 
武乙
 
 
 
武乙
 
 
 
 
 
 
 
 
 
29
 
 
 
文丁
 
 
 
太丁
 
 
 
 
 
 
 
 
 
甲骨文中亦作"文武丁"
 
 
 
30
 
 
 
帝乙
 
 
 
帝乙
 
 
 
 
 
 
 
 
 
31
 
 
 
帝辛
 
 
 
帝辛
 
 
 
 
 
 
 
 
 
展开
 
注:日名1为甲骨文中的日名,日名2为《史记》中记载的日名。
 
 
 
中国朝代
 
夏朝(约公元前2070~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1046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249年)
 
春秋(公元前770~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
 
十六国(公元304~439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隋朝(公元581~61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
 
辽朝(公元907~1125年) 金朝(公元1115~1234年) 元朝(公元1271~136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 清朝(公元1636~1911年)
 
==视频==
 
{{#ev:youku|XNDMxMjE5NDA1Ng|640|center|<big>商朝古墓埋藏一条“铜龙”,考古家:别动,那是姜子牙的法器</big>|frame}}{{#ev:youku|XNDMzMjE3NjkwNA|640|center|<big>商朝时期,纣王发明的“滴水刑”,到底是种多恐怖的刑罚?</big>|frame}}
 
==参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於 2020年1月3日 (五) 22:30 的修訂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商朝 外文名稱 Shang Dynasty 時間 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主要城市 商邑、囂、朝歌、邢等
開創者 商湯 貨幣 貝幣、貝蚌、銅貝 帝王 商湯、武丁、盤庚、商紂等 都城 亳(商丘)、殷(安陽
圖騰 玄鳥 主要民族 華族、夷、戎、狄、蠻

國號

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   ,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史記·殷本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 "。相傳契是簡狄吞玄鳥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1] 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孫王亥通過進行商業貿易,使商的勢力逐步強盛起來。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後,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 ,建立商朝。

第11任君主仲丁時,商朝的國都開始了頻繁的遷移。至盤庚時,又將國都遷至北蒙,改名為"殷"", 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此建都長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甲骨卜辭、古本《竹書紀年》等早期文獻均稱這個朝代為"商",《尚書》《史記》等文獻稱呼商朝為"殷",這兩種稱呼並見於先秦的文獻中。元明時代的今本《竹書紀年》等文獻稱它為"殷商" 。在先秦文獻中,《尚書·召誥》用"大邦殷"稱呼商國,《大誥》中的"周邦"、"我小邦周"等均指周國 。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辭資料中,尚未發現可解讀作"殷"的甲骨文字。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對商先王宗廟所在的商國舊都商邑(今商丘)的尊稱 ,在戰爭中稱呼己方軍隊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擁有對整體國家或族群的泛稱。

商代早期文化二里崗遺址分布在商丘、盤龍城、鄭州一帶[2]

歷史

商族起源

堯稱帝時,封帝嚳之子契為司徒,後被封為玄王。帝舜時期,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 ,建立商國。 契的兒子昭明由商邑遷居至砥石。 帝相十五年,契的孫子相土在趁姒相由商丘遷都於斟灌(帝丘)之際,遂遷回商丘。此後,相土馴服了馬,發明了馬車,開始向東方泰山附近發展。

夏朝中期,契的五世孫冥因治水而死於水中 ,商人"郊"祀之。契的六世孫王亥馴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還發明了牛車,用牛拉貨物,開始發展以物換物的商業貿易,使商國逐步強盛起來。

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

湯武革命

自少康中興後,傳到帝孔甲時,夏王朝已統治中原地區數百年,由於統治日趨腐化,而漸漸走向衰落。史稱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釁之","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孔甲下傳四世,夏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履癸(桀)繼位。相傳,夏桀非常殘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為擺脫孔甲以來的日益衰敗的局面,桀加強了對內的統治,堅決鎮壓異己力量,據說他斬殺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壓手段並未達到其目的,而是加劇了人民對他的痛恨,人民甚至發誓要與之同歸於盡。

桀在加強對內控制的同時,為了轉移人們的不滿和掠奪財富、奴隸與美女,而不斷對外進行征伐。他先伐有施氏,有施氏被迫將妹喜獻於桀。又征岷山氏,岷山氏被迫"進女於桀二人"。夏桀的這些行為當然要引起各部落的不滿和反抗,"諸侯畔夏"亦就不可避免了。顯然,到夏桀之時,夏王朝的統治已處於嚴重的內外交困之中。

與此同時,興起於東方的商族則有較大發展,並逐漸強盛起來,在商湯的領導下已積蓄了滅夏的實力。湯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商族首領,他在成商部族首領後,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商湯為了準備滅夏,在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遷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35里) 。湯在亳這裡營建新國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為滅夏之戰創造有利條件。

首先,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

商族在滅夏前尚處于氏族社會末期。此時商族內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剝削等現象亦早已產生,但相對於夏王朝的統治來說要寬鬆、緩和得多。湯亦注意取得國內的擁護和支持。"湯以寬治民,而除去邪","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吊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成湯的勤政薄斂體恤民情等舉措,對籠絡人心,鞏固統治,積蓄滅夏力量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他的行為不僅得到本族人的擁護,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國人民十分嚮往。因此,也就有了"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面。

商湯的活動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時商的力量雖已有較大發展,但相對於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暫時臣服於夏。夏桀出於猜忌將商湯召來並囚之於夏台。

其次,用伊尹的計策,離間夏桀與其同盟者九夷族的關係,使力量對比漸漸轉向於己有利。

《說苑·權謀篇》對此有較詳細的描述:"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乏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復入貢職。明年,又不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至此,除了少數部族如昆吾等尚聽從夏王的指揮外,桀已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形勢已轉變的對商湯極為有利。

完成這些準備後,商開始對夏用兵。

湯在興兵伐桀的誓師大會上,歷數夏桀的罪惡及人民對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滅夏戰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指出滅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違背,有功者將受到獎賞,不從者要受到嚴厲懲罰。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書·湯誓篇》。商湯從亳起兵,矛鋒直指夏都。

在與夏桀決戰之前,先滅掉了此時仍然聽從夏王指揮的個別方國部落。《詩·商頌·長發》:"韋、顧即伐,昆吾夏桀"鄭玄如是注釋:"韋,彭姓也。顧、昆吾皆己姓也。三國黨於桀惡,湯先伐韋、顧,克之。昆吾、夏桀則同時誅也。"說明湯之所以伐韋、顧、昆吾三國,是因為它們仍在助桀與商為敵,即"三國黨於桀惡"。三國之中最後滅亡的是昆吾,"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代昆吾,遂伐桀"。

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時夏桀對商湯的進攻並未做認真防備,"桀亡待湯之備"。因此,當商湯的軍隊到來時,"未接刃而桀走"。

夏軍逃至鳴條(山西夏縣之西),一戰被商軍擊潰,夏桀逃奔南巢而死。滅夏後,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三十五里)。"湯乃踐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湯完成滅夏重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古代文明的進步獲得轉機。商朝建立以後,為了抵禦自然災害,屢次遷都,經濟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廣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權得到了初步鞏固。

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出現了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經濟作物,經濟發展加快,私有制度進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隸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時代。歷史上把這一段時期稱作"商湯革命"時期。

都城變遷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游一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鬥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 《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 遷於囂、河亶甲自囂遷於相、。《史記》記載祖乙遷邢(河北邢台),遷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公元前1525年,相(今河南內黃)遭洪水,祖乙把國都遷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遷至耿的第二年,因發生河患,耿城被摧毀而遷都至庇。因其為都僅一年,近代史學界就把祖乙遷耿略去不談。

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係,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鬥爭有一定關係。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鬥的激烈。

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中興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死後諡為高宗,所以他又被稱為殷高宗。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

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現。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量大增,還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甗這樣的重器。

武丁之世在青銅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