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喀斯开山脉

喀斯喀特山脉

图片来自britannica

喀斯喀特山脉英语:Cascade Range)是北美洲的一条主要山脉,北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穿越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最终到达加利福尼亚州,在它的沿线有十多座火山。有时美国人也会以北喀斯喀特山脉来称呼喀斯喀特山脉位于华盛顿州境内的部分(不过更常用来指称北喀斯喀特国家公园),而其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境内的部分被当地人称之为加拿大喀斯喀特山脉Canadian CascadesCascade Mountains)。

喀斯喀特山脉由北喀斯喀特山脉的非火山山脉和多个如喀斯开高山山脉High Cascades)的火山山脉组成,瑞尼尔山为喀斯喀特山脉的最高峰,标高14,411英尺(4,392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

喀斯喀特山脉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过去200年中,美国本土的火山喷发都发生在喀斯喀特山脉的火山。最近的两次大型喷发为1914-1921年拉森火山喷发和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2004-2008年间,圣海伦火山也曾发生数次小型喷发[1]。除了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员外,喀斯开山脉也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

目录

历史

美洲原住民居住在喀斯开山脉以有上千年之久,也产生了不少以喀斯开山脉为背景的神话或传奇。其中一个传奇中说,圣海伦被形容为一位外型姣好的少女,并被胡得和亚当斯所憎恨。原住民也有自己称呼这些山岳名称,比如说卢绍锡德语中的“Tahoma”指的是瑞尼尔山、“Koma Kulshan”或“Kulshan”指的则是贝克山、“Louwala-Clough”代表的是圣海伦火山,意为冒烟的山。

1792年早期,英国皇家海军军官乔治·温哥华发现普吉特海湾,并以他身边的海军少尉约瑟夫·贝克的姓氏将他所看到的高山命名为贝克山。不过在1790年,第一个发现这座山的欧洲人-曼努埃尔·坎佩尔-则是把这座山命名为“大迦密山瑞尼尔山则是以彼得·瑞尼尔海军上将命名。1792年晚期,温哥华派遣他手下的威廉·罗伯特·布劳顿海军上尉前去探索哥伦比亚河下游,并以英国皇家海军上将萨穆尔·胡德,第一代胡德子爵的姓氏命名胡德山。1792年5月,温哥华在哥伦比亚河口发现又发现了一座高山,他以一名英国外交官:阿莱恩·菲茨赫伯特,第一代圣海伦男爵来命名这座山,即为圣海伦火山[2]。不过温哥华和他的探险队并没有命名这座山脉,而是简称为“东方雪山山脉”。更早之前的西班牙探险者则是称为“雪山”。

1805年,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队经由哥伦比亚河穿越了喀斯开山脉,这也是此后许多年通过喀斯开山脉的唯一方式。他们是除了美洲原住民外第一批看到亚当斯山的人,但当时刘易斯和克拉克一行人却将它错认成了圣海伦火山,之后他们看见圣海伦火山时也误认成了瑞尼尔山。归途时,刘易斯等人又发现了一座杰佛逊山,并以该次远征队的赞助者-美国总统汤玛斯·杰佛逊-之名将其命名为杰佛逊山。当时,刘易斯与克拉克将喀斯开山脉称呼为西部山脉。

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的路途中,最后的一个挑战是哥伦比亚河峡谷中的急流,现在这些急流因为邦纳维尔水坝的兴建,都已经被水淹没。远征结束后,许许多多的拓荒者和贸易商,踏著刘易斯一行人的脚印穿越喀斯开山脉。很快的,这些山顶被白雪覆盖的高山,由于附近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瀑布,而被称为“瀑布山脉”,久而久之就被简化成了“喀斯开”。喀斯开山脉这一名称被大卫·道格拉斯在其著作中首次采用。

1814年,亚历山大·罗斯 (毛皮贸易商)西北公司的毛皮贸易商-为了寻找跨越北喀斯开山脉的道路,从奥卡诺根堡垒到普吉特海湾一路横越喀斯开山脉的北端。在亚历山大的路线报告中,他对他所采用的路线描述十分混乱,亚历山大称他沿著美则河进入山脉,一般推测他通过喀斯开山口抵达了史盖基河。亚历山大是第一个探索美则河流域的欧裔美国人,也可能是第一个探索斯特何金河与布里奇溪流域的人。由于难以穿越喀斯开山脉北部,以及河狸的数量下降,在亚历山大以后,毛皮贸易公司只对哥伦比亚河以北的喀斯开山脉进行了少少几次探勘活动。

因为哈德逊湾公司温哥华堡(现奥勒冈州波特兰附近)建立了大型贸易据点,加速了欧洲和美国人在喀斯开地区的开发活动。以这个据点为基点,哈德逊湾公司的狩猎队为了寻找河狸和其他毛皮动物,走遍了喀斯开山脉。1820-1830年代,哈德逊湾公司的猎人们利用锡斯基尤小径,成为除了原住民以外,喀斯开山脉南端的第一批探勘者。这条小径行经火山口湖、麦劳夫林山、医药湖火山、沙斯塔山拉森火山[3]

随著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发展,在1846年奥勒冈边界争议中,喀斯开山脉被提议作为边界线的基础,但美国拒绝了这个提案,以北纬49度线,从贝克山北部横切山脉作为边界线。在争议期间和1858年英属哥伦比亚殖民地成立时,哈德逊湾公司的约克法克特里运输队(哈德逊湾公司的毛皮运输队伍),利用喀斯开山脉东方的沃卡诺甘河以及哥伦比亚河来通过山脉。比起水路,穿越山脉的山道就不常被人使用或知晓。纳奇斯山道曾被用来运送牛只和马匹到尼斯夸利堡。雅基马山道则被哈德逊湾公司所使用。

到了1840年代,拓荒者开始定居海岸山脉两侧。奥勒冈条约签署后,人们开始透过奥勒冈小径探索和居住在喀斯开山脉内的山口或峡谷,直到铁路完工后,这样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近几十年,数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越了喀斯开山脉,山脉的边缘也受到大量砍伐,不过较为险峻或较高的部分,仍有大量的高山植物。自瑞尼尔山以北的喀斯开山脉,大部分都被美国国家公园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立公园(如曼宁省立公园)或其他种类的保护区所保护[4]

在加拿大境内的喀斯开山脉,1858-1860年时曾出现过弗雷泽峡谷掏金潮、因掏金热而产生的卡里布路、哈德逊湾公司从弗雷泽峡谷到美国内陆的旧货运小径、多德尼小径,以及通往斯美卡密因河和沃卡诺甘河的旧公路。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南主线,利用考魁哈拉产生的隘口,沿著加拿大太平洋科地埃拉山脉最险峻、降雪量最大的路线穿过喀斯开山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希望镇附近,过去的釜谷铁路和考魁哈拉峡谷省立公园现在已经改为自行车道和步道,成为知名的观光景点。

考魁哈拉公路是为了86年世博而兴建的巨型工程,利用了许多山脉中的隘口连结了海岸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内陆。在过去,人们向西移动主要经由弗雷泽峡谷,往南则是透过艾利森山隘或曼宁省立公园和美加边境旁的克劳内斯公鹿。

1845年,巴洛路的出现,使得拓荒者不再需要冒险跨过喀斯开急流,也是奥勒冈小径的最终路线。巴洛路起点位于现今哥伦比亚胡德里弗或奥勒冈加文门特营的南方,然后在奥勒冈市结束。巴洛路是一条收费道路,当时的费用是每辆车5块美元,为政府制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现今有一个巴洛路的介绍点,位于“奥勒冈小径的终点”。

另外,雅柏盖特小径使得拓荒者不需再从哥伦比亚河渡船而下。雅柏盖特小径顺著加利福尼亚小径一路前往内华达州的中北部,再转往西北方进入北加州,最后结束于阿什兰。之后人们能够利用锡斯基尤小径进入威拉米特山谷。

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火山的喷发,使世界开始注意喀斯开山脉。地质学家们担心圣海伦火山的喷发是休眠中的喀斯开山脉即将复苏的前兆,不过自从圣海伦火山后,喀斯开山脉就没有再发生火山喷发,但为了防范于未然,华盛顿州皮尔斯县建立了瑞尼尔火山泥流警报系统。

地理

喀斯开山脉由上千座非常小、寿命非常短的火山产生的熔岩平台和死火山构成,然后因为地形举升而在熔岩平台产生像圣海伦火山等等的大型火山。

喀斯开火山群被归在环太平洋火山带的西北太平洋区。喀斯开火山群的成因为隐没带胡安·德富卡板块北美洲板块碰撞后隐没在北美洲板块下。 因为海洋地壳隐没入大陆板块下方,导致岩石中的水分散出变成水蒸气,随后水蒸气冲到了隐没中的地壳上方的地幔,融化了部分的地幔,溶化后的地幔往地表上升、喷发,产生了一系列火山,也就是喀斯开火山弧。

影片

A Glimpse Into the Highest Mountain of the Cascade Range

参考文献

  1. Mount St. Helens: 2004–2008 Renewed Volcanic Activity. Cascades Volcano Observatory. U.S. Geological Survey. February 7, 2013 [November 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2. Naming the Cascade Range Volcanoes: Mount St. Helens, Washington. U.S. Geological Survey. [June 1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3. Museum of the Siskiyou Trail. [2019-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5). 
  4. North Cascades Ecoregion. Land Scope America.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