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喙头鳄亚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喙头鳄亚目(Sphenosuchia)是鳄形超目的一个基础亚目,首次出现在三叠纪,并且存活到晚侏㑩纪。大部分体型很小、细长,四肢直立在躯体之下。[1]

目前这群生物已知最早的成员是黄昏鳄,发现于钦迪层的石化森林国家公园下层,它们存活于卡尼阶,约2亿2800万年前。喙头鳄亚目最晚出现的成员是准噶尔鳄,发现于中国的准噶尔盆地(石树沟层),存活于巴通阶与卡洛夫阶之间,约1亿6500万年前。

Macelognathus生存于侏㑩纪晚期的北美洲,约1亿5500万到1亿5000万年前(启莫里阶)。

种系发生学

这群生物是否属于单系群仍属于争论中,但这个演化支拥有数个共有衍征,包括修长的四肢、结实的腕骨、长的肩锁关节。

在2002年,Clark与Sues提出喙头鳄亚目形成一个演化支。在2004年,Clark与其他人提出关于这群生物为并系群,而形态上的特征在演化成多样性的鳄形超目阶段中消失了。在确定这群生物是否为单系群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但因为这群生物的化石很少,所以目前很难有良好的种系发生学研究。

目前喙头鳄亚目已知的属如下:

Barbarenasuchus、裂头鳄 Dibothrosuchus、Dromicosuchus、Dyoplax、Hallopus、黄昏鳄 Hesperosuchus、准噶尔鳄 Junggarsuchus、卡岩塔鳄 Kayentasuchus、Litargosuchus。

Macelognathus、Parrishia、Pedeticosaurus、Redondavenator、伪黄昏鳄 Pseudhesperosuchus、跳鳄 Saltoposuchus、喙头鳄 Sphenosuchus、陆鳄 Terrestrisuchus、Trialestes。

视频

喙头鳄亚目 相关视频

三叠纪大灭绝连锁反应
吉林延吉 发现鳄形类头骨化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