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乔治·阿姆斯壮·卡斯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乔治·阿姆斯壮·卡斯特
George Armstrong Custer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乔治·阿姆斯壮·卡斯特(英语:George Armstrong Custer;1839年12月5日-1876年6月25日),美国陆军军官,曾任第七骑兵团的中校团长及义勇军少将,以骁勇闻名。著有自传《我的平原生涯》。卡斯特原先是受到青睐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

生平

他出生于俄亥俄洲的新鲁姆雷,1857年1月1日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是第1966名毕业生,在34名毕业生中排名最后,分配到第二骑兵团服役。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他再7月参加了第一次马纳沙斯之役,1862年7月,任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的副官,参加了半岛战役。不久任参谋,9月17日参加了安提塔姆会战。12月13日参加弗雷德里克斯堡之役。1863年5月参加钱斯勒斯维尔战役。23岁的他就被任命为志愿军的准将。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他指挥一个骑兵旅击溃了詹姆士·埃韦尔·布朗·斯图亚特的南军的进攻。后调入菲利普·亨利·谢里登的骑兵军,1864年9月19日在文切斯特,他手下的500名密歇根骑兵击溃了整整一个南军骑兵旅,俘虏了720人。1865年3月,官拜正规军名誉少将,4月1日指挥一个骑兵师在五岔口拦住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的退路,迫使对手投降。南北战争结束后,复级为正规军中校,率领第七骑兵团,1867年因擅离职守受到军法审判并被停职,1868年又被老上司谢里登召回,参加对印第安夏延部落的讨伐。11月29日他率兵在今日的俄克拉荷马州的沃希托河(Washita River)畔,摧毁了一个夏延印第安人首领布莱克·凯特尔的营地,当地印第安人将他看作是一个无情的统帅。1874到1875年,他负责阿伯拉罕·林肯堡的防务。在他受命进行这次勘探的时候他已在军界小有名气。

个性

他的个性有两面:一面亮堂、一面阴暗。在他的亮堂的一面,他是快乐的,经常笑声不断,喜欢像孩子般地开玩笑,与人相处愉悦。他具有无尽的精力和强健的体格,总是在开发一些新的运动项目,要么是在平原上收集野生动物把它们送到美国东部的动物园去,或是学习制作动物标本——尽管常年在外奔波,他对他所钟爱的妻子伊丽莎白绝对忠诚。自年轻时一次醉酒经历后,他变得滴酒不沾、绝对禁酒了,甚至在晚饭时也不喝葡萄酒。他从不骂人,也不允许他在场时听到任何脏话。 在南北战争期间,乔治·A·卡斯特中校曾经表现出惊人的勇气,置个人的生死于不顾,以致使他迅速从中尉升至少将。 他曾经身先士卒冲杀在枪林弹雨之中,却从未负伤——因而被老百姓认为是一位英雄,却不受自己部下的信任和爱戴:虽然他自己未曾受伤,但在战争中他部下官兵的伤亡人数,比同时期其他骑兵部队都要多——士兵们不想去拥护一位随时都要让他们去捐躯的指挥官。

卡斯特个人虚荣性很强,一有机会就千方百计想在报纸上抛头露面:他经常身穿的黄褐色鹿皮服装、流畅的金棕色卷发,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在他担任第七骑兵团指挥官时,经常有随军记者马克·凯洛格陪同。 但作为一名统帅部队的将军,他有两个缺陷,而正是这两个缺点使他最终丧命:第一个缺陷是他经常低估他的敌人。在美国民众间,他被称为印第安人克星——对此他常常沾沾自喜:他曾卷入过与一些交战派别的四次小规模战争。所有这四次的合计兵力损失不到12人。考虑到南北战争时的重大兵员伤亡,与当地印第安人的这些遭遇战根本不值一提。但当时美国东部的那些读者需要有英雄人物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热情洋溢的报纸报道和卡斯特的自传《我的平原生涯》已经使其具有了这种信誉及宛如偶像的状态。 第二个缺陷是他听不进任何人的话。在向罗斯伯德溪流进军的路上,他有一些经验极为丰富的侦察兵与他在一起,但他对一次次警告都置若罔闻。

阵亡

1876年6月25日,在蒙大那州小巨角战役中,卡斯特和他的骑兵团接近搭建在小巨角河河畔的巨大印第安营帐。他受命在其他部队发动主攻时,从南部发动助攻,卡斯特无视部下忠告,他将自己不大的骑兵部队分成三路,由自己和雷诺少校(Reno)、班廷上尉(Benteen)分别统领,他的战略是包围印第安人,并且以全军之力在小巨角河击溃他们。卡斯特自己这一路只有266名骑兵,没想到雷诺与班廷遇阻退却,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印第安苏族和夏延族联军的伏击。面对骁勇无比的苏族拉科塔部落战士头领“疯马”及酋长“坐牛”“红云”所率领的3500名剽悍的印第安战士的攻击,他率领部下进行了浴血抵抗,然而不到三个小时内,卡斯特就和手下的所有人马一起被斩尽杀绝、惨死在印第安人手中,卡斯特本人被击毙,他所率二百多士兵无一生还。唯一的幸存者是一名军官的私人财产,一匹叫“卡曼奇人”的马,后来这匹马在其余生的15年中,一直作为第七骑兵团的吉祥物。 影响编辑 6月25日,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日子——卡斯特的最后据点战役(Custer's Last Stand)的周年纪念日,在卡斯特带领作战的600名士兵中,有约35名美洲印第安人,其中除了大部分的阿里卡拉印第安人(arikaras),还有6个克洛印第安人(Crow)和少数苏族印第安人(Santee Sioux)。一些印第安侦察员,也倒在小巨角河的第七骑兵脚边。其他人则在战争开始时逃跑了,并在余生中讲述着他们亲历的战争场面。而同样鲜为人知的是,那些来自抗击卡斯特的部落的人们,在一年之后却加入美国陆军并作为侦察兵抗击Nez Perce部落,也有人之前在印第安部落中充当侦察员,后来成为美国陆军特种部队(Army Special Forces)的先驱力量,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绿色贝雷帽”(Green Berets)。 因为小巨角河战役役,卡斯特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围绕着他的种种传说以及争论至今仍脍炙人口。比较著名的是1991年的电影《晨星之子》﹙Son of the Morning Star﹚。此外关于卡斯特以及小巨角战役的丛书、纪念馆、纪念活动、以及影视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其间展现的不同观点,亦值得想要以历史为鉴的人深思与明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