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囊叶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囊叶榕

学名 : ( Ficus krishnae C. DC.)

别名 : 囊叶菩提树 鼓先榕

属性 : 小乔木

科别 : 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

原产 : 印度。台湾于 1922 年由新加坡引进。

分布 :栽培作为庭园造景之用,台北植物园有种植。 [1]

植物特征

叶: 叶互生,多丛生于小枝先端,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叶片基部向后反卷,形成一小囊袋;叶片全缘或波状缘,革质,表面暗绿色,背面颜色较淡。中肋于表面凹下而于背面隆起,叶柄圆柱形,绿色或黄绿色;托叶披针形,外面有毛茸。

枝: 树干略直,像大部份其他榕树种,有多数分枝气根,有时气生根会形成柱根。

花: 隐头花序(隐花果)初为对生,但其中一枚成熟前多脱落,因而常为单生,球形或近似球形,成熟时带黄色色泽,无花序梗;基生苞片常不显著;腋出,或集生枝梢呈小圆锥花序;花绿白色,具浓香。

果: 果为隐花果,无梗,腋,单立或成对,球形,径约 2 公分,成熟时黄色。

生活适用

1.庭一般栽种为盆栽、庭园绿化行道树或造景的主题树木。

2.囊叶榕又名囊叶菩提树,常被佛教寺庙种植在庭园内当宗教树种栽植。 [2]

视频

视频:

Ficus bengalensis L. 佛教植物观察 囊叶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