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人一牛铜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人一牛铜啄
[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

四人一牛铜啄,是西汉时期滇国青铜器的代表作,铜啄是勾刺兵器,整体像长喙的鸟头形,銎部横置在刃上,与刃形成十字交叉形,刃既长又尖。銎部有孔,待柄穿入后可以用绳捆扎。穿上柄的铜啄成为长兵器,战士用啄横扫敌人时,啄的刃口会勾住敌人的脖子,再用力一拉,就能割断敌人的喉咙。如果用啄砍向敌人,尖锐的刃像长喙啄木鸟,定会让敌人头破血流。此件铜啄为圆形銎,銎部有旋纹、齿纹、太阳纹等图案。銎背的圆雕是一幅悠闲的场景:随着叮咚的铃声,崎岖山路上走来了赶路的人们。他们头戴大耳环、内穿长不及膝的短裙,外披下垂至后跟的披毡。前面一人显然对行程烂熟于心,背负行囊手牵牛带路,只管往前走。后面一人为路途景色激发兴趣,正吼着山歌。另一人肩扛曲柄工具亦步亦趋。滇国境内有众多的民族,除滇王所在的越族外,其他受统治的民族,或想要与滇王拉拢关系的少数民族,都得向滇王交纳贡赋。这件铜啄反映的就是人们背负贡品,牵着牛前来纳贡的情形。[1]

别的民族来交纳贡赋,对滇王来说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情,所以将其雕琢在武器上以示荣耀。现为云南省博物馆藏。

歷史

四人一牛铜啄出土自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六号墓,长27.5厘米,宽15厘米 。铜啄是滇国特有的钩刺兵器。使用时可啄突,也可像一样钩杀。此件铜啄为仪仗兵器,啄刺细尖,扁圆銎横于啄体形成“丁”字,銎饰细密的云纹、太阳纹雷纹锯齿纹等。銎背上原铸四人及一牛,一人已残失[2]。第一人背负一囊,第二人應為牽牛者,惜已失落;第三人作趕牛狀;第四人右肩扛物,已殘,僅剩半截木棍。[3]。表现滇人纳贡的场面[4]

與四人一牛銅啄一同出土的還有一枚金印,金印上面刻著篆書「滇王之印」。據《史記》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賞賜給滇國國君嘗羌一枚金印。專家由此推斷,四人一牛銅啄的主人就是滇王嘗羌。如今,這件四人一牛銅啄收藏在中國雲南省博物館

在滇國的青銅器上,還經常可以看到猴蛇爭鬥、虎蛇牛爭鬥、獵豹攻擊野豬等諸多動物之間的搏鬥場景。強烈的寫實性是滇國青銅器的特點,再輔以滇國工匠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構思,一件件精妙絕倫的藝術品就誕生了。滇王嘗羌墓中出土的這件四人一牛銅啄不僅是一件藝術品,而且也反映出滇國強大的國力,在眾多青銅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

參考文獻

  1. 西汉滇国三人一牛铜啄,百度百科
  2. 马文斗主编. 走进云南博物馆.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1.11: 77. ISBN 978-7-5489-0626-1. 
  3. 汪宁生著. 民族考古学论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9.01: 358. ISBN 7-5010-0057-3. 
  4. 周成编著. 中国古代交通图典. 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1995.10: 114. ISBN 7-5052-0110-7. 
  5. 從造型詭異的兵器窺探《鬼吹燈》中神秘的古滇國,每日頭條,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