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因话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拍卖网 的图片

《因话录》是唐代赵璘撰文言笔记小说集。 本书所记皆唐代事。共6卷,分为5部:卷一宫部为君,记帝王;卷二、卷三商部为臣,记公卿;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者,并附以谐戏;卷五征部为事,多记典故;卷六羽部为物,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 书中叙及元和以后文坛情况(卷三)以及文淑僧讲经(卷四)、女优弄假官戏(卷一)等事,都可供治文学史、戏曲史者参考。 也有人认为少数内容亦有失实之处,如卷一记刘禹锡除播州刺史一条,司马光曾指出柳宗元实未及上书至宪宗。其实不然,两《唐书·柳宗元传》都谈到了柳宗元上奏章之事。《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即草章奏”,“会裴度亦奏其事”,说明柳宗元和裴度都上了奏章,《因话录》此段不误。且柳宗元上奏时有宰相在边上帮着说话,这是他书没有的,只有《因话录》有记载。《资治通鉴考异》讲到刘禹锡改授连州事时给出了《因话录》中的这段内容,司马光说:“禹锡除播州时,裴度未为相。”他认为赵璘误以为此时的裴度是宰相。赵璘《因话录》先称“宰相对曰”,紧接其后又称“裴晋公进曰”,两句主语不一,应不指一人。且两《唐书》中都明确称裴度时为御史中丞,以赵璘之才学及对时人的了解,想不至有如此之误。《因话录》此条赵璘所言宰相其实并非裴度,而是另有其人,是提到了当时宰臣也有为刘禹锡讲话,并不是说以宰相代称裴度。在刘禹锡改授连州刺史这件事中,宰臣是否确有附议,幸而《因话录》有此记载,我们才得以知道事情的全部。

作者信息

撰者唐代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因话录》六卷。 赵璘为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之侄孙,其母柳氏为关中贵族,母之叔曾祖姑为玄宗婕妤,生延王玢,为肃宗弟兄。

内容简介

由于赵璘是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关中贵族柳氏的外孙,家世显赫,由于家世原因,多识朝廷典故,娴于旧事。书中所记,乃得之于家族和亲故间的异闻轶事,以及他本人的亲历往事或见闻,故所记多为第一手材料。全书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分为五部分。卷一"宫部"记玄宗至宣宗朝人君言行;卷二、卷三"商部"记王公大臣妙语卓行,皆平实可信,时有自注,说明为亲所闻见;卷四"角部"多透露民间流俗,如书生奔驰入京应不求闻达科,僧文淑借讲经论投世俗之好而听者填咽,至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卷五"徵部"多记中央台省制度,尤以御史台为详;卷六"羽部"所录杂事涉及面更广,如透门剑伎、便换、割治眼瘤医术等条,都颇有价值。其中有的写得较好,如宫部《郭暧》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故事,写唐代宗如何解决家庭儿女之间纠纷,非常具有人情味。其中代宗、升平公主以及郭子仪、郭暧的形象均十分鲜明,文笔也很活泼有趣,后来演绎成传统剧目《打金枝》。另外像《政和公主》(实为和政公主)反对“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刘禹锡改授播州》肯定唐德宗的勇于纳谏,都较有思想意义。宫部中的《政和公主》和角部中的《皎然工律诗》也为中国戏曲史和诗歌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正因为《因话录》所载之事不乏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四库全书总目》 对此书的评价是“在唐人说部中,犹为善本焉”。

版本信息

现存的版本主要有《稗海大观》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百川学海(重辑本)》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唐宋丛书》本、《稗乘》本、《说郛》本和《丛书集成》本。其中,《百川学海(重辑本)》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唐宋丛书》本、《说郛》本,均为一卷本;《稗乘》本为三卷;《稗海大观》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六卷。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