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囤积症
图片来自am730

囤积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过度囤积或保存大量的物品,这些物品往往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或对生活有帮助。这种行为会对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占据空间、增加维护费用、增加火灾和其他安全风险等。囤积症的英文是 Hoarding Disorder,囤积症又被称为囤物症、储物症、囤积病。

囤积症是强迫症的一种,并于2013年被列为精神疾病,患者会不断购买喜欢的物品,或在街上收集赠品,但又不能将之舍弃,导致物品愈来愈多,甚至影响生活。

完美主义者、性格优柔寡断及有家族病史的人士会较容易患有此病,另外如果本身性格较为固执的认知障碍症患者及长者,患上此病的机会亦较大。


目录

囤积症的定义

囤积症
 
图片来自天下杂志

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于 2013 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中(简称 DSM-5),特别把囤积症定义为精神疾病,并有以下特点:

1.患者难以丢弃囤积物,就算那些东西已经不值几个钱,甚至在别人眼中是破铜烂铁,患者也想留下。

2.囤积行为是来自于患者自己觉得需要收藏,若丢弃了囤积物,则会感到难舍难分的痛苦。

3.患者的起居空间因为囤积物变得凌乱不堪、动线受阻,影响到生活品质。要第3方(家人、家事服务团队等)介入才能清空。

4.囤积的习惯影响到了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等其他范畴的发展。

5.囤积的习惯并非由生理疾病(诸如脑血管疾病等)所造成。

6.囤积的习惯并非是精神疾病(诸如思觉失调症等)的症状。[1]


囤积症症状

囤积症
 
图片来自Heho健康

囤积症的症状包括:

1.持续性的丢弃困难:不管东西实际价值为何,都难以分离。

2.保有物品的需求:觉得有一天会用到,对丢弃感到苦恼。

3.居所拥挤或凌乱:大量囤积物品,使得居住场所堆积如山。如果不乱,常是因第三人干预,例如家庭成员强制整理。

4.重要领域功能减损:储物症状引起显著苦恼,影响到社交、职业及环境安全等。

5.无法归因于其他疾病:非身体病痛引起,也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来做更好的解释。


囤积症特征

囤积症
 
图片来自宅品味

囤积症研究先驱、心理学家蓝迪・佛洛斯特长期的研究,囤积症患者可能有以下特征:

1.囤积症状从童年或青春期开始出现

2.优柔寡断,难以筛选、决策

3.决策会引起囤积症患者极大的焦虑

4.完美主义,无法接受自己做错决策

5.对物品有强烈的情感羁绊

6.容易在物品上看到各种美与可能,拒绝失去任何可能的机会。[2]


囤积症是不是一种强迫症?

而很多人认为囤积症是强迫症的一种类型,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美国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的家居协会焦虑症中心主任大卫托林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强迫型囤积症是与强迫症完全无关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障碍。

而囤积症的病理特征有很多,而且经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加重,其中包括强迫囤积行为的发生,阻碍思维的集中,过分的完美主义,还有一种类似儿童的逃避行为,不愿接受和丢东西有关的不适感。[3]


囤积和收藏差异为何?

囤积症病患常收集别人认为无用或价值不高的东西,摆放方式多杂乱无章,且占用大量空间,容易造成他人困扰。下列为囤积症患者经常囤积的物品:

  • 报纸、杂志和图书
  • 衣服
  • 账单、收据、传单和信件
  • 容器、塑胶袋和纸箱
  • 家庭用品
  • 动物
  • 过期食物
  • 电子档案与邮件

相反地,喜爱收藏者则会把东西整理的井井有条,并且易于取用。以收集报章杂志为例,收藏者可能会剪下他们想要的文章,并整理在剪贴簿中,而囤积症患者则会将报纸堆满整堆房子,不但无法及时找到自己想看的文章,还会因此造成同居者的困扰。[4]


视频

囤积症状大解密!如何与囤积症患者沟通呢?

原来用阿德勒心理学可以很容易解决囤积症问题!|布兰达&维尼

【#P观点​】是习惯差还是囤积症? 囤积行为原来是这样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囤积症,Hello 医师
  2. 囤积症,居家整聊股份有限公司
  3. 囤积症,Heho健康
  4. 囤积症,Hello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