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固城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固城湖长江支流水阳江水系。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和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因湖滨古“固城”而得名,俗称小南湖,是水阳江下游一座天然滞蓄山洪的调节湖泊[1] 。固城湖和丹阳湖、石臼湖、南漪湖三湖的前身古丹阳湖,后因泥沙淤积及历代围垦分化而成。

固城湖有航运、灌溉、蓄洪和养殖等多种功能。为江苏省饮用水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2] ,主要进水河流为胥河,具有丰富的自然饵料,适宜养殖中华绒螯蟹,成为高淳农业的支柱产业。固城湖螃蟹已经成为高淳区地理标志产品。

中文名: 固城湖

别 称: 小南湖

地理位置: 江苏省高淳区和安徽省宣城区交界

面 积: 24.3平方公里

容 积: 0.7-0.95亿立方米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水阳江下游

名称由来

固城湖,因湖滨古“固城”而得名,俗称小南湖。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高淳区城东面15千米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即后来的固城街道,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小南湖“之称应当是为区分其南之南漪湖而来。

位置境域

固城湖,位于北纬31度14分-31度18分,东经118度53分-118度57分之间。在长江右岸、江苏省南京市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处,湖区分属南京市的高淳区和安徽省的宣城市宣州区。高淳区城区淳溪镇位于湖西北角,湖北岸为固城镇,湖南为宣州区狸桥镇,湖西岸为高淳区砖墙镇、阳江镇。高淳区占绝大部分面积。

湖泊呈三角形,北宽南窄。湖区面积,1992年版的《南京市自然地理志》载:1949年前,南北长10.4公里,东西间最大宽8.2公里。湖区面积76平方公里,1990年代,35.7平方公里。1999年版的《江苏省志·地理志》载:湖长9.5公里,最大宽度4.9公里,湖水面积24.3平方公里(相应于水位7.37米)1980年代的《宣城县志》载:全湖水域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南隅属宣州区辖境,面积15平方公里,应当是解放前的数据。

其湖区面积缩小,基本原因是围湖开垦所致。1978年高淳区在固城湖区筑永胜圩,围湖造田面积达41400亩。一次围垦就缩小湖区面积27.4平方公里。加上安徽省对固城湖的围垦,1949年-1990年代,固城湖面积缩小了50%左右。

湖泊成因

固城湖和石臼湖位于南京凹陷的边缘地带,由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后期的断裂作用,溧高背斜西北翼断裂下沉,产生了包括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及其西部圩田区的广大洼地,从而奠定了湖盆的基本雏形。全新世初期洼地西部通江缺口受堵,泄流不畅,遂潴水成湖,为古丹阳湖。古丹阳湖范围很大,不仅包括固城湖、石臼湖和丹阳湖,连西部圩区也在其内。此后洼地西部三角洲逐渐发展,湖泊日益淤浅,湖面缩小并分为固城、石臼及丹阳三湖。由于泥沙继续淤积,加上大规模围湖垦殖,使湖泊变化更大,丹阳湖已消亡,固城湖仅剩原湖面的十分之二,石臼湖水面也大为缩小。

主要支流

入湖河流有水阳江支流牛儿港及胥河、漆桥河等,出湖河流为官溪河。

胥河,又称芜申运河、胥溪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期),开凿历史已经有2500年,作为中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同时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在高淳区、溧阳市交界处,西起高淳区固城湖、经东坝,下坝、定埠至溧阳市朱家桥桠溪河口接南河。又名淳溪河、古名胥溪河、胥溪。春秋时吴王阖闾伐楚,用伍子胥计,开运粮河,东通太湖,西入长江,因以得名。其后湮废。唐景福二年(893),杨行密部将台濛筑五堰运粮。北宋五堰渐废,更筑东、西两坝,以御高淳境内湖水东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复浚胥河,建石闸启闭,以通苏、浙漕粮。明永乐初废运道,再筑东坝。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更筑下坝,自是高淳诸湖水不复东行。1958年拓浚胥河,拆东坝引水,建封口坝和茅东闸等控制工程。全长30.6公里,河宽20-160米,是高淳、溧阳间引水灌溉和通航河道。

漆桥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中北部,属长江下游水阳江流域,河道整体呈东北于西南走向,上游发源于龙墩河水库,下游在固城湖东北角汇入,在龙墩河水库以下河道全长16公里,总汇流面积109.4平方公里。承担着流域内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水环境等方面的任务。

水碧桥河,又名港口河,全长8.5公里,自水碧桥至港口,连接水阳江和固城湖。

官溪河,南起固城湖西北岸,北流至湖阳乡,与运粮河相接,与石臼湖连通。河长8.7公里,河床高度3.5-4.5米。

运粮河,在丹阳湖畔,昔为漕运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水阳江,经南京高淳区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全长22.5公里。河床宽50米左右,最高水位大陇站12.41米(1983·7·14)。

牛耳港,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北部,系水阳江自然分洪进固城湖的河道之一。自卫东乡小河口起,经狸桥镇于太保圩入固城湖,全长11公里。

水文特征

固城湖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3.67米。常水位7.27米时,容积0.7-0.95亿立方米。而《江苏省志·地理志》则记为:平均水深1.6米,蓄水量0.39亿立方米。地势低洼,亦是天然的滞洪区和行洪走廊。

1954年,皖南山区洪水压境,长江江水倒灌,固城湖最高水位12.45米,超过东坝坝顶1.26米。1983年汛期从6月23日至7月24日,水阳江全流域连降暴雨,高淳区同期降雨527毫米,山洪下泄,江水顶托,形成特大洪水。固城湖出现建国后最高洪水位12.57米,超过1954年洪水位0.12米,高淳区81个圩子破圩43个,淹没农田5.9万亩,倒房屋1.4万多间。

水产资源

水产品资源,境内的江河、湖泊均与长江相通;沿岸线迂回曲折,水深流缓,滩涂、沟汊众多,淤泥厚、水质肥,天然饵料丰富;适宜温水性鱼类洄游、栖息、越冬、生长、繁殖以及多种水生生物的生存。据1981年春调查,境内所产鱼类约有62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青、草、鲢、鳙、鳊、鲂、鲴、鲶、鲌、鳡、鳜、乌鳢、刀鲚、鳗鲡、黄鳝、银鱼等。

鱼类区系主要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来自长江的洄游性鱼类,如青、草、鲢、鳙、刀鲚、鳗鲡、河鲀等;二是江湖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鲌、鳜、乌鳢、黄、银鱼、短颌鲚、鲶等;三是山溪鱼类,如月鳢等。

浮游动物约有39种,平均每升水体中含湿重3.0345克,主要种类有晶囊轮虫、叶轮虫、秀体蚤、象鼻蚤、单眼蚤、裸腹蚤等。

浮游植物约有53种,平均每升水体含湿重0.68025克,主要种类有兰藻、甲藻、金藻、团藻等。高等水生植物约有38种,年产约14万吨,主要种类有菱、芡实、莲、茭瓜、芦苇、席草、蒲草、苫草、聚草等。水生底栖软体动物约有22种,平均每平方米含湿重151.56克,主要种类有螺、蚌、蛤、蚬等。

治理开发

防洪

固城湖面积缩小,形成洪水来量未减洪水出路未增,却人为减少了湖区的蓄洪能力,使洪涝灾害更为频繁。1983年大水时,虽降水量未达到1954年的降水量,但固城湖洪水位却高出1954年洪水位0.12米,因此,解决洪水出路,是固城湖地区治水首要任务。

圩堤建设。卫东联圩。联圩前诸小圩焊多有溃决。联圩后,1983年7月1日曾破圩1次。联圩后逐年对圩堤加高培厚、消除隐患,修建排灌设施。到1987年,圩堤块石护坡长3470米,新建改建涵闸陡门4处,建起电力排灌站8座、装机975千瓦。1987年,全圩防洪标准为——水阳江水位达12.6米时不破,排涝标准遇3天连续雨量231毫米(7年1遇)时能及时排出不涝。

狸桥联圩。1983年7月5日凌晨,特大洪水冲决圩堤。联圩形成后,圩堤逐年加高培厚,修建排灌设施。至1987年,全圩块石护岸长5700米,修建水闸1座、电力排灌站2座(装机550千瓦)。1987年,全圩防洪标准遇1983年水位时不破,排涝能力遇3天连续雨量231毫米能及时排出不涝。

牛耳港改道。牛耳港流域小圩多、堤线长、堤身单薄、排涝设备差,上有洪水威胁、下有江湖倒灌。1972年,南京市高淳区又在下游杨家湾建节制闸和船闸,致固城湖水位抬高,影响泄洪,加重了该区域防洪排涝的负担。为了根治洪灾,缩短防洪堤线,保障排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确保农田高产稳产,1976年1月,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调集12个公社的民工开展牛耳港改道工程。不久,南京市高淳区的保胜、砖墙、固城、双塔4个公社聚集5000余人,过境前来阻扰施工,与我县卫东、狸桥2个公社群众发生冲突,后升级到双方持枪武斗,各有伤人;4月,我县为平息事端,遵国家水电部电令停办牛耳港改道工程。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120万立方米,仅占原计划的50%;工程最大分洪量为40立方米/秒,未达到设计效益。

联圩并圩。这一地区圩区的圩子,历史悠久,历来是防洪的阵地,但圩子小、标准低。建国后,高淳、溧水两县在圩区实行联圩并圩、固堤防洪,修筑块石护坡,加强圩内排水条件。高淳区将建国前134个圩子联并成18个大圩,缩短防洪战线54公里。堤防高程达13.5-14.5米,超高1.5米,堤顶宽6-8米,边坡1.2-1.3米,堤脚扩宽到40-50米。临水阳江、固城湖等主要堤段,修筑块石护坡61.36公里。建排涝站101处。共完成土方1.35亿立方米、石方119万立方米,投资1789万元。溧水县将73个圩子并为8个大圩,缩短防洪战线20.75公里。堤防超高一般达2米,顶宽5-6米,迎水坡1:3,背水坡1:2,全部用抛石或干砌块石护坡,裁并涵闸22座,建排涝站4处。共完成土方1000万立方米、石方32万立方米,投资约300万元。

固城湖控制。控制工程是在联圩并圩以后,为拦蓄径流,调节湖、河水位,防御汛期洪水而建的。主要工程从1972年陆续开工兴建,到1982年完成,包括杨家湾节制闸、蛇山闸、漆桥港闸、槽塘闸、永红闸等,其中杨家湾节制闸和船闸规模较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水情、雨情的变化,两湖地区广大群众兴建了大量的防洪排涝工程,抗御了多次洪水灾害。

杨家湾节制闸建在官溪河北段杨家村圩埂外滩,与东边船闸下闸首、西边的桥闸西大坝成一线,7孔,每孔宽3.3米,1972年初开工,1973年初完工。后经1973年、1981年两次维修加固,至1982年地基沉陷渐趋稳定,共投资226万元。

围垦

春秋时,伍子胥开挖胥河后,疏导了水阳江上游的来水,使高淳一带水位降低。原先的“鱼龙之宅”,成为一片沃野。当时,为了战胜强大的楚国,吴王鼓励军民垦殖土地。胥河开通后,固城湖西岸露出了一大块肥沃的湖滩地。人们就沿湖筑堤,将其围垦起来,形成连片的湖田。志书记载:因吴丞相有宠于君,吴王就将该圩赐给他,故名相国圩。相国圩,堤长40里,有田四万八千亩,高淳县砖墙乡大部处于该圩内。为江苏境内最古老的圩围工程,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比全国著名的范蠡围长泖、黄歇筑坡塘都要早。此圩经后人不断加高加固,成为江南最坚固的圩围之一。近百年来,相国圩战胜了无数次洪涝灾害的袭击,安然无恙,因而赢得了“铁相国”美称。

两宋之交及明代早中期,高淳境内沿湖居民围湖造田和开发滩涂的积极性甚高,土地开垦先后达到三次高潮。北宋末年,金人不断侵扰中原,为躲避战乱,两淮居民纷纷逃离家园南徙。与此同时,因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亦令江浙驻军就地垦荒造田,以维持军队粮秣之需。至宋室南渡,继续有大量北方人口南下,涌向江南等富庶之地,其中石臼、丹阳、固城三湖之滨,地殷物丰,民风淳朴,最宜卜居垦殖,高淳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外来人口徙入及大力开垦滩涂的鼎盛时期。据高淳旧县志及民间谱牒记载,境内上百座大小圩垾也多在这一时期开垦。此外,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尽快恢复经济,对农业实行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沿湖居民开发滩涂的积极性一度高涨,高淳境内“正兴”“马场”“永宁”“淳化”等圩场就是在洪武年间(1368-1398)倡筑的。明弘治四年(1491),高淳的独立建县,为乡民的赋税缴纳、灾年的及时赈贷提供了巨大方便,民间纠纷也能够得以迅速处理,居民生产的积极性无疑得到极大提高。在此背景下,继南宋、明初之后,高淳三湖沿岸居民再次掀起开发滩涂的新高潮。

1970、80年代,固城湖围垦是又一次高潮。据《宣城县城》,1974年,高淳区在固城湖南侧越境新筑串湖大堤,虽经国家水电部委派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多次到现场,并与江苏省水电局协商调解,然均未果。为此,水电部于1975年3月向江苏省革委会等发出文件并呈报国务院,批评这种错误做法并要求改正。事犹未竟,1978年高淳区又在固城湖筑堤围垦4万余亩,取名“永胜圩”;再加上1970年代围垦的永联圩、跃进圩等,使固城湖蓄洪面积缩小,水位升高。至1985年,固城湖总面积已从原有的81平方公里减至30.9平方公里,容积也相应减小到0.4亿立方米(原湖容量为1.2亿立方米)。

永胜圩,是高淳境内的一个大圩。永胜圩总面积有27.1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1397亩,水面积9100亩,圩堤总长19.68千米。它位于高淳的西南部,东临固城湖,南邻宣城新保圩、泰丰圩,西与保胜圩、仙圩、秦家圩、永丰圩相连,北依固城湖(一部分)与淳溪镇相望。分属于砖墙、阳江两镇,因北起永丰圩,南至保胜圩,所以选取永丰、保胜两圩的首尾二字合并,名“永胜圩”。永胜圩所在的地方本是固城湖湖滩,以及被水淹没的废圩。1977年3月,高淳区委决定,启动固城湖围垦工程,初定新圩面积3万亩。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东南北三边外框基本形成,堤高7.5米。四月十九日夜,圩堤决口,圩围淹没,围垦暂停。12月,县委重新规划,决定围垦4万亩。1978年1月3日,高淳区委成立“高淳区固城湖工程总指挥部”,指挥部决定,此次围垦由沧溪、狮树、砖墙、保胜四个公社协作进行。随即,四个公社的精壮劳力,利用冬季枯水期,冒严寒,踩碎冰,连续作战。用芦席,竹棍,草袋在湖滩上固定烂泥,筑挡水埂外框。数日奋战,挡水埂外框形成。四个公社立即组装抽水机108台,日夜排水。当时曾流传过一个笑话:“宣城人在家扎龙灯,高淳人在家绕芦茎”。那时,临近过年,高淳相邻的宣城,很多地方兴龙灯,准备迎接新年。而高淳保胜、砖墙、狮树、沧溪的老百姓却在家编制芦茎(用草缠绕在芦苇或细竹棍上,用于固定淤泥,做挡水埂。)1月24日,15000多名劳力开赴湖滩,挑土加固挡水堤。2月22日,四地数万男女劳力在湖滩安营扎寨,正式动工围筑新圩。2月26日,高淳区委决定,凤山、古柏、丹湖、薛城、永宁、顾陇、定埠、下坝、东坝、漕塘、漆桥、固城等14个公社派出民工,支援围筑。到6月初,新圩基本形成。此后连续几年,四地百姓不断加固增强圩埂。砖墙分得耕地9781亩,保胜分得耕地5000亩。围筑当年,四地老百姓就有了收益。本是缺饭吃,缺柴烧的四乡老百姓,一下子变得粮食满仓,柴草富足。 至1990年代,永胜圩逐步转变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昔日数万亩粮田,变成了固城湖螃蟹养殖基地。粮农成了蟹农,农民因此发家致富。广袤古老的固城湖湖滩,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14] 卫东联圩,位于宣州区境北边缘,跨皖、苏两省。东临固城湖,西傍水阳江,南依大山北麓,北接南京市高淳区。1975年由保丰圩、太保圩、新保圩以及10余个小圩联并而成。1987年,总面积34.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9平方公里(约合20200亩)、水面3.54平方公里、村庄道路5.6平方公里;堤总长28000米(全属外河堤),堤顶高程平均为12.8米,堤顶宽平均为3.5米,内坡1:2、外坡1:1.5,沿河有水牮5处;圩内地势南高北低。 [14] 狸桥联圩,位于宣州区境东北边缘,与南京市高淳区接壤。东连蒋山,西接慈溪,南靠狸桥镇,北临固城湖。1976年,四合圩、蒋山圩、狸桥圩联并成狸桥联圩。1987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平方公里(折合10898亩)、村庄道路和水面4.3平方公里;堤总长16000米(其中外河堤长7700米、内河堤长8300米,堤顶高程平均为13.5米,堤顶宽平均为5米,内坡1:1.5-1∶2、外坡1:1-1:1.5;圩内地势南高北低。

灌溉

1975年后又修建了漆桥闸、槽塘闸、永红闸,基本形成固城湖控制工程,蓄水灌溉。1975年在胥溪河上建淳东北站,设计流量5立方米每秒,1978年投入抗旱。1979年又建成淳东南站,设计流量3.5立方米每秒。两站灌溉面积12.8万亩(北站7.3万亩、南站5.5万亩)。

水产

渔业。1950年代发展较快,产量逐年提高;1960年代发展缓慢,产量不稳;1970年代的渔获产量下降。进入1980年代,入境的洄游性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天然之青、草、鲢、鳙、鳗鲡、刀鲚等均不多见;天然水域的大型定居性鱼类——鲤、鲌、乌鳢、鲶、鳜等的数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个体小、性成熟早的小型鱼类——鳑鲏、毛刀、鲦、泥鳅、鲫鱼、银鱼等,使天然鱼类资源的规格降低,渔获物中小鱼、小虾等低质水产品约占70%,规格较大的经济鱼类约占30%左右。此外,鱼产品天然捕获量的变化与当年的水情有关,一般表现为水大则渔获产量较高。

螃蟹养殖。固城湖拥有第一个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第一个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国第一张有机蟹认证证书”和“全国第一个螃蟹生态养殖标准”。固城湖品牌自2001年创建,2007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2018年媒体统计,高淳全区螃蟹养殖面积23.25万亩,年产优质固城湖螃蟹1730万公斤,产值接近20亿元,螃蟹产业成为全区重要的富民产业。

珍珠养殖。1970年代,高淳区有村民开始承包水面养殖珍珠,每亩2000元以上的收益让不少老百姓脱贫致富,珍珠养殖一度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2010年代随着螃蟹养殖业的市场风险的加大,珍珠河蚌又悄然复兴。仅湖西部阳江镇2015年有5000亩以上的水面养殖了珍珠。但是由于珍珠养殖户人为加大有机肥和化肥的投放量,导致水体严重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污染水质。高淳区采取多项举措,鼓励养殖户放弃珍珠养殖,一部分珍珠养殖户陆续改养螃蟹、青虾等水产品,但仍有部分河道存在养珍珠现象。自2016年7月起开展规范养殖专项整治工作,区内湖泊、水库、水沟全面禁止珍珠规模化养殖。

旅游

水乡慢城——砖墙镇,位于高淳区西南部,东临固城湖,西边和南边均与安徽省宣州市隔水相望,生态优势明显,周氏宗祠和相国圩水牮等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和“水产名镇”。砖墙镇水域辽阔,盛产荷花,堪为荷藕之乡。古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丹阳大泽万顷西莲湖。西莲者,位于西之莲花湖也。湖以莲花而得名。解放后,又有襟带永丰、南荡两圩的“三十里荷花香”被搬上银幕,轰动全国。横溪河内荷花品种繁多,如:太空莲、伯里夫人、云彩、锦霞、金色年华、巨无霸、玉纤指、艳阳天、太空莲、寒锦等等。

迎湖桃源旅游度假中心,位于高淳区城南的永胜圩内,占地面积1600多亩,其中三分之二为水面,是一处以“水”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它集水上游乐、垂钓、休闲、度假于一体,分旅游观光区、水上游乐区、农事参与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部分,占地500亩。园内天旷地平、屋舍俨然、环境宁静、空气清新;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夹岸桃柳、花红叶绿;荷池飘香、鱼蟹满塘、水乡风情浓郁。特别是一块块水面波光荡漾,就象钻石镶在区内,扑面而来的是大地质纯的空气,脚下的泥土松软而肥沃,整个景区保持了大自然本来的面貌,使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

流域概况

地理环境

固城湖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2017年年平均气温17.5℃,全年降水量1235.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797.6小时,境内西部为水网圩区,东部为丘陵山区。

高地形东高西低,分为圩区、半山半圩、山区三大类,水田土壤主要为青泥土、白泥土、黄泥土、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黄土、夜潮土等。东部低山丘陵为茅山山脉的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势平缓,是太湖水系与水阳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岭。西部圩区是固城、石臼、丹阳等湖的湖积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沟渠纵横交错。东部低山丘陵区河流东入太湖,河网密度较稀;西部圩区河流西通长江,河网密度较大。

建置经济

固城湖大部为南京市高淳区所辖。春秋时期,吴王余祭筑“子罗城”。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这是高淳置县开始。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置高淳区至今,县治为淳溪镇,属应天府。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后来的淳溪镇。1914年,于省、县两级间设道,高淳属江苏省金陵道。1927年,废道,县隶于江苏省。1934年,江苏省实行行政区督察制,高淳区属溧阳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2日,属于苏南行政公署镇江地区专员公署领导。1953年1月,撤销苏南行政区,成立江苏省,高淳区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高淳区由镇江专区划回南京市管辖。2013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淳区,设立南京市高淳区,以原高淳区的行政区域为高淳区行政区域。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高淳区正式成立。

2017年,高淳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0.30亿元,比上年上升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17亿元,上升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54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2元,增长9.2%。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219.3亿元、增长16.4%。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增长15%,完成技改投资172.91亿元、增长7.2%。“百企升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126家“百企升级”企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00亿元、增长19.1%。完成外贸出口额5.84亿元,新增备案登记外贸企业64家。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考核,实现旅游总收入99.8亿元、增长20.4%,接待游客新增100万人次。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平台入选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世界村健康电商产业园建成投用,整合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77个,固城湖螃蟹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增长150%,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6.3亿元、增长26.3%。高淳旅游资源丰富,明清第一古街高淳老街与桠溪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3A级景区,并拥有迎湖桃源、生态之旅、银林山庄等国家2A级景区3个;建有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等五大特色专业市场,是江苏省商贸十强县(市)。

固城湖南缘小部分属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宣州区为宣城市下辖区,为市政府驻地和唯一市辖区。宣州自秦初正式置县,始名“爰陵”,汉初改称“宛陵”,隋代易名“宣城”,自古以来均为历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驻地。1987年,国务院批准撤消宣城县,设立宣州市(县级,属宣州地区(原芜湖地区));2000年,成立地级宣城市,宣州市撤市设区,更名为宣城市宣州区。宣州,历史文化底蕴深,有“江南名邑上郡”之称。自古享有“江南诗地”和“圣贤聚地”盛名,吴楚文化、徽文化、宣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融合于此,谢脁、李白、韩愈、白居易、苏东坡等古今名家曾荟萃于此,宣籍梅氏、贡族、施门、沈氏等望族人文蔚起于此,“诗山”敬亭山、“江南名楼”谢朓楼、宋代广教寺双塔等人文胜迹辉映于此。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淡水鱼生产基地,特产水东蜜枣、敬亭绿雪茶、宣木瓜、水阳河蟹青虾等,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7、2018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并于2018年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获评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

历史文化

高淳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离今高淳区城东面15千米的地方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即固城街道,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濑渚邑”。为了战胜强大的楚国,吴王鼓励军民垦殖土地。胥河开通后,固城湖西岸露出了一大块肥沃的湖滩地。人们就沿湖筑堤,将其围垦起来,形成连片的湖田。志书记载:因吴丞相有宠于君,吴王就将该圩赐给他,故名相国圩。

1938年5月中旬,陈毅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由歙县岩寺出发,挺进苏南茅山,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5月底,东进部队抵达南陵。6月1日,陈毅率部从南陵出发,于当日午夜,到达宣城西北境内。在风雨交加中兵分三路,从湾沚(属芜湖县辖)附近穿过被日军封锁的铁道,凌晨到达东门渡镇,宿营在老百姓家里。这天正好是农历端阳节,房东拿出粽子,捧出雄黄酒,热情款待抗日子弟兵。陈毅见此情景,随口笑吟一句:“始知今日是端阳!”在场的同志和房东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第2天(6月3日),陈毅告别房东,率部直达狸头桥,听取了前来迎接他的栗裕汇报后,当夜由狸头桥经固城湖直达江苏高淳。

一年后的7月6日,陈毅撰写一篇回忆文章中,对在宣城东门渡过端阳节的情景,作了这样的记叙:“去年6月1日,我们离开南陵,晚上通过铁道,向敌人侧背进军。记得那一夜,我们分3个纵队行动。……回宿营地,房东为欢迎我们,就请吃饭。因为那天恰恰是端阳节,粽子和雄黄酒的味道,虽隔一年,还有余味!”

据《宣城县志》载:1939年夏,陈毅还作《由宣城泛湖东下》: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注:“湖”指市北固城湖。)

视频

邂逅固城湖(高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