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家人民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Fd039245d688d43f63ea4382791ed21b0ef43b7b.jpg
.jpg|缩略图|居中|[1]]]


国家人民军

中文名: 国家人民军

外文名: Nationale Volksarmee

别 名: 东德人民军

简 称: NVA

总人数: 约17万人

成立日期: 1956年3月1日

解散日期: 1990年10月3日

效忠政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SED)

格 言: 一切为了工农政权的平安

国家人民军(德语:Nationale Volksarmee,简称NVA)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下属的正规军总称   ,由陆军(Landstreitkräfte)、海军(Volksmarine)、空军(Luftstreitkräfte)及后来增加、自带陆海空部队的边防军(Grenztruppen)组成。 其前身驻营人民警察(KVP)于1952年成立。   由于1950年代中期西德的军事化,东德开始重新建立正规军队,1956年3月1日,国家人民军紧随西德的联邦国防军建立。国家人民军在建军初期约有9万人的规模,实行志愿兵役制,完全由志愿者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原德国国防军官兵。与联邦国防军不同,国家人民军中极少有原德国国防军的高级军官和战争英雄,在国家人民军中服役的原国防军军人除原先就是德共地下党员和反战人士者外,大多逐渐安排转业,只有极少数升至高位。随着1957年联邦国防军改为义务兵役制以准备大战,1961年,国家人民军也改为义务兵役制,军队人数扩充至17万人,   1981年左右到达20万人的顶峰。 1990年东德剧变后,德梅齐埃领导的东德基民盟政府和国防部长霍夫曼将军曾试图使国家人民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实体在未来的新联邦共和国中存在。和德梅齐埃同时的大部分努力(例如将东德国歌歌词写入统一的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等)一样,这一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他们仍然争得了将人民军的约5万士兵和校尉军官编入新的联邦国防军(西德联邦国防军总兵力由67万裁减至37万的结果)。  

 注意:东德的武装力量较为复杂,人民军不是东德武装力量的总称。[1]

历史

冷战时代(1955年-199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经过波茨坦会议后,德国被盟国完全解除了武装,德国不能再次建立任何武装力量,只获准建立一支部队作为边防守卫之用,而德国的国防事务则由美、英、法、苏四国负责。 1949年,德国的四个占领区分别了建立资本主义阵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两个政权。此外,自1950年代初东西方阵营引发朝鲜战争以来,双方的关系亦日趋紧张。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建立联邦国防军后,感到受威胁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及东德便签署《华沙公约》,建立华沙公约组织,并建构一支属于东德的武装力量,以抵抗来自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 1956年3月1日,东德的武装力量正式建立,命名为“国家人民军”(Nationale Volksarmee),这支军队最初主要由苏联在二战时俘虏的前纳粹德军士兵,以及其他志愿者所组成。自1961年后,东德政府制定征兵政策,从自由德国青年(Freie Deutsche Jugend)及各级学校中征召新兵,把军队人数大幅扩充,以应付东西方阵营关系紧张所引发的冲突。1990年9月24日,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沙公约组织,而东德政府亦于不久后停止运作。 两德统一后(1990年-现今) 1990年10月3日,分裂近半个世纪的德国再次统一,东德并入西德,德国正式统一。因此,东德的国家人民军被取代,而当中五万名的军人继续在联邦国防军中服役,但不久后亦离开军队,只剩下部份军官继续留在军中工作。 自两德统一后,国家人民军很多用不着的装备都被废弃及拆除,或是卖到友好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等。

任务

国家人民军在整个冷战时代参加了几次军事任务,诸如镇压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另外,自1961年建立柏林墙后,隶属国家人民军的边防军(Grenztruppen)便肩负戍卫东、西柏林边界的任务。自此之后,不少欲投奔西柏林的东德居民被围墙哨站的边防军士兵所逮捕、枪伤及枪杀。 而作为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东德国家人民军亦需要参加针对西方阵营的军事任务。如古巴导弹危机时,国家人民军便开始部署作战,不过东西方最后达成和解,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冲突。[2]

参考来源

  1. [ ], , --
  2. 国家人民军百度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