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

图片来自nmns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简称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是位于台湾南投县竹山镇的一座由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营运的地震断层研究保存园区,全区座落九二一地震遗迹之上,沿车笼埔断层而建。2013年1月30日对外开放,5月1日正式开幕。

历史

  • 1999年至2002年间,以国立台湾大学教授陈文山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各会员国地质专家考察,最初称为“车笼埔断层槽沟震灾生态园区”。主管单位由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今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移转给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接手[1]
  • 2009年10月,将开发面积由12公顷缩减至2公顷,经费减至二亿一千多万元。
  • 2011年重新动工(车笼埔断层槽沟保存馆、地质科学馆),园区更名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
  • 2013年1月30日,园区完工对外开放试营运,开放民众免费进场参观。2013年5月1日正式开幕。
  • 2013年11月21-22日,办理“从车笼埔断层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2]
  • 2014年9月16日,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仪震天下”921大地震十五周年历史地震仪特展正式开展[3]
  • 2015年5月1日,配合双周年纪念日新设多项展示,“潜返地心”中部地质特展移至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展出[4]、槽沟馆新增常设展“槽沟3D光雕秀”、视听中心新增“3D立体剧场”、常设展区新增园区吉祥物“铁甲武士穿山甲”生态教育特展。
  • 2016年8月1日,3D立体剧场播放年度新片--“大河恋:生命的礼赞”、“诺亚的奇幻之旅”。
  • 2017年8月1日,3D立体剧场播放年度新片--“大河恋:生命的礼赞”、“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 2018年8月1日,3D立体剧场播放年度新片--“花帔阿獭”、“瑠公引水的故事”。

展馆

断层槽沟保存馆

断层槽沟保存馆为半圆球形的特殊建筑,其建筑特色来自于“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主要功能在于维护科学研究的现场及展示珍贵的车笼埔断层槽沟,进入保存馆行走于馆内设置的空桥,实地的观赏断层剖面。

地质科学馆

地质科学馆为两层式的展示馆区,一楼有地质科学厅与多功能展示区,地质科学厅主要展示涵括了地质科学教育的各种主题,多功能展示区目前为“仪震天下”921十五周年历史地震仪特展,主要展示台湾历史上的地震文字记录,以及百年来台湾地震科学研究的演进、并展示多项百年来在台湾服役的地震仪历史文物。

特展区

位于二楼,目前的展示主题为“电磁视界”。

参考文献

  1. 竹山车笼埔断层槽沟保存馆大事纪 自由电子报,谢介裕制表
  2. “从车笼埔断层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专案网站.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3. 仪震天下特展网站.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4. 潜返地心-中部地质特展网站.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