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图腾与禁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图腾与禁忌》试图通过一些保留在儿童时期的图腾崇拜的遗迹,亦即通过我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哪些细微迹象。来推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图腾与禁忌之间的紧密关联又使得我们向着《图腾与禁忌》提出的假设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最终的论述使得这一假设看起来很难令人信服,那也没有必要指责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于现实,毕竟重建这种现实是如此的艰难。

原文摘录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对死者的爱与恨这两组情感在居丧期间会分别以哀悼和满足两种方式发生作用。在这两组相互对立的情感之间必定会发生冲突,而且,因为其中的敌视情感全部或者绝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之中,所以这种冲突的结果是不可能消除的。可以这样说,强度较弱的情感不可能被从强度较强的情感中剔除出去并将保留下来的情感安置在意识之中——诸如一个人原谅他所爱的人对他所造成的轻微伤害一样事后了无痕迹。正如我所提及的,这个过程是由一种在精神分析学中众所周知的、特殊的、名为“投射”的心理机制来处理的。

书评

弗氏在本书开头,就饶有兴致地说:“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史前人类)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他当然说的不是身体和语言的相同,而是心理结构的近似。尽管尼采已经宣告世界“上帝死了”,但是我们仍然处在宗教时代,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道德、宗教、神来确立规则,维系稳定。

那么,这个今日人类社会的精神基石——宗教——源自何处?源自何时?又是如何生成?本书就是弗洛伊德通过分析原始人类心理状态,与解剖现代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对比,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的记录。

首先,他发现古今人类都对“乱伦”有极大的畏惧,这是为什么呢?弗洛伊德没有直接说,这给一般的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回到几百万年前人类还是猴子的年代,讲一讲人类为什么会有乱伦禁忌。先让我们按照达尔文的说法,复原一幅早期人类的家庭情景:

一个家庭或部族里只有一个雄性猴王。他率领着一群母猴,这些母猴有些是他的妻子,有些是他的女儿。猴王对所有的母猴有唯一性交权。她们各自怀孕生子然后抚养自己的孩子。生下来的如果是女孩,就可以留在家里。如果是男孩,到了五岁性成熟的年龄,就会被赶出家门。小公猴到了五岁的时候会经历第一次性发育,他开始初试锋芒,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炫耀他的小鸡鸡。而这样的性行为会遭到强权父亲极为严厉的惩罚。轻则训斥体罚,重则阉割或者打死。因为,家庭秩序建立在唯一交配权之上的,任何性冲动都是对王权的挑战。就是说,猴王的唯一交配权是维系整个家庭秩序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公猴都可以和所有的母猴交配的话,整个家庭的伦理秩序必然瓦解。

那些流亡在外的小公猴们会三五成群结成团伙。他们整天彼此打打杀杀的玩闹,演练着未来王位争夺战用得上的勇气、力量和智谋。等到有一天条件成熟,他们就会联合起来一起去杀死老猴(父亲)——这个为了维护自己的王位对儿子实施强力性压抑的父亲。(以上源自未出的《人化史》一书)

杀死“父亲”以后,人类文明开始了第一次分叉:

一支表现为“图腾祭”:他们发现父亲是杀不死的,而且他们的杀父行为招致了灾难:家族的破败、兄弟纷争、自相残杀……所以,他们设立禁忌:一、不可杀父;二、不可乱伦;并且把荣耀归于神的恩赐,认为人是泥做的,不可以看和触摸父亲,在这种社会规则下,人们这能通过崇拜权威,模仿权威,如孔子那样“吾日三省”才能获得重生。

另一支为“图腾餐”:儿子们一起杀死了“父亲”,杀死了“神”,然后一起分食“父亲”,通过触摸、杀死、分食父亲,获得重生,这是兄弟型社会的起源,这要求人们必须自由、平等、博爱。

回到文前,尼采说“上帝死了”,也就是说“神、道德、宗教”——这种约束人类行为的“父亲”死掉了以后,人类应该用何种形式组织起来?又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

如果说弗洛伊德说出了宗教时代人类的心灵秘密,那么尼采则问出了后宗教时代的人类的最大困境。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