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团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团地
图片来自cup

团地(日语:団地だんち Danchi */?)为日本和制汉语名词,指大量兴建的密集廉价住宅开发区。

历史

昭和10年代为了加速都市化楼房的兴建,半官方性质的特殊法人机构“住宅営団”成立,二战后改组为“日本住宅公団”(今都市再生机构前身),其中“团”字就长期存在。

建筑史作家藤森照信于《天下无双的建筑学入门》(天下無双の建築学入門)一书中考证,团地一词最初是被日本住宅公团的初代设计课长本城和彦所惯用,本意是“集团住宅地”简称,指住宅公团负责的开发区。而集团住宅地一词其实于战前已经出现,例如1939年日本建筑学会的“面向劳动者的集团住宅地计画”中已经出现。随著名词惯用发展现在由私人企业建造的建密集廉价住宅也被称为团地,成为特指这种建筑型态的社区。另有延伸出“工业团地”一词,等同中文所说的工业园区[1]

介绍

战后阶段由于重建需要和城市化进程同时出现,日本住宅公团大量兴建密集廉价住宅,同时也因带有半官方性让购屋者在廉价之馀较有信任感,所以团地在各处大量可见,在日本城市化过程中不少人口就是住进了这种社区。昭和年代“一亿总中流”生活的标准梦想就是离开落后的老家进入城市商社当上班族,职场结婚,后买一户团地住宅准备生子成立小家庭,丈夫白日出去上班,妻子留守成为全职家庭主妇,成为一个时代日本人共同的回忆,也出现了“团地族”、“团地妻”的名词。

常见的一户团地住宅空间并不大,约为2LDK(2间卧室及起居、饭厅、厨房共同空间)或2DK(2间卧室及饭厅、厨房共同空间),少数有3LDK(3间卧室及起居、饭厅、厨房共同空间),内建抽水马桶厕所和开放式厨房[2],能供夫妇和一两个小孩勉强居住。早期有无电梯的4层楼,后来较多电梯型约7-8层楼甚至更高,前后阳台采光所以形成长条型排状的建筑群,外观设计单调以功能性和廉价为主没有装饰,颜色多为淡米色和白色。

参见

参考文献

  1. 日本の集合住宅 ―アパート、マンションに见る 20 世纪 (PDF). [2017-03-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13). 
  2. codan.boy.jp.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