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中文名:土壤质地

外文名:soil texture

分类标准国际制卡庆斯基制美国制等

特 点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

测定方法:密度计吸管法激光法

作 用:指导农业生产学科土壤学

目录

基本概念

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叫做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如土壤的通透性、保蓄性、耕性以及养分含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是评价土壤肥力和作物适宜性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往往具有明显不同的农业生产性状,了解土壤的质地类型,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价值。 ;[1]

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土粒大小不同,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世界各国通常有不同的土壤粒级的划分标准。 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

卡庆斯基制为双级分类法,即按物理性砂粒(>0.01mm)和物理性粘粒(<0.01mm)的质量分数,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九级,如下表所示。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根据物理性粘粒含量,将土壤分为三大质地类型九种质地,通过查表确定;根据砂粒(砂质)、粗粉粒(粗粉质)、中细粉粒(粉质)、粘粒含量(粘质),进一步划分质地,确定质地详细名称,格式为“第二优势粒级+第一优势粒级+质地名称”;根据石砾含量,在质地详细名称之前加上石质描述,石砾含量小于0.5%为非石质土,0.5%~5%为轻石质土,5%~10%为中石质土,大于10%为重石质土。卡庆斯基制的质地分组中考虑到土壤类型不同,对草原土壤及红黄壤灰化土类和碱化及强碱化土壤有不同质地分组标准。中国(1978)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是按沙粒、粉粒和粘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11级的,如表 3.2所示。根据石砾含量,当其小于1%时为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名),1%-10%时为少砾质,大于10%为多砾质。

  

美国土壤质地分类制

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由美国农业部制定的,它采用三角坐标图解法。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黏粒(〈0.002mm)、粉粒(0.002~0.05mm)及砂粒(0.05~2mm)的含量(%)。如图中八点代表含黏粒15%、砂粒65%、粉粒20%,故这三种不同粒级共同组合成的土壤质地名称为砂质壤土。B点代表含黏粒35%、粉粒33%、砂粒32%,三者共同组合成的土壤质地名称为黏壤土。

国际制

在国际制中,根据粘粒含量将质地分为三类即:粘粒含量小于15%为砂土类、壤土类,粘粒含量15%~25%为粘壤土类,粘粒含量大于25%为粘土类;根据粉砂粒含量,凡粉粒含量大于45%的,在质地名称前冠“ 粉砂质”;根据砂粒含量,凡砂粒含量大于55%的,在质地名称前冠“砂质”。国际制的质地分类标准如下图所示。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也是根据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进行土壤质地划分。凡是黏粒含量大于3o%的土壤均划分为黏质土类而砂粒含量大于60%的土壤均划分为砂质土类。中国土壤质地分类制尚不十分完善,主要为:主要质地分类中使用的黏粒是细黏粒(〈0.001mm),与粒级制中黏粒划分不统一园中国制中三粒级互不衔接;不能构成三角质地图,不便查用;难以反映黏质土壤受粗粉质影响的问题。

测定方法

要确定土壤质地的类型,首先就要测定出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量。土壤质地就是根据机械分析数据,依据相应的土壤质地分类制来确定的,因此,也有人把土壤机械组成称为土壤质地。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每种土壤都有自己特定的机械组成,根据质地分类可确定其质地类型但质地名称相同的土壤其机械组成的数据是不同的。每种质地的土壤各级颗粒含量都有一定的变化土壤机械组成数据是研究土壤的最基本的资料之一,有很多用途,尤其是在土壤模型研究和土工试验方面。

密度计法

依据司笃克斯定律,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土壤沉降简上部土壤悬着液的密度不断下降利用特制的密度计(甲利密度计)在特定时刻读出某个粒级土壤颗粒在土壤悬着液中的颗粒密度(g/L),然后通过换算即可计算出该粒级在土壤中的百分数。密度计法比较简单、省时,但精度较低。

吸管法

吸管法也是根据司笃克斯定律,将土壤分散成悬着液,在特定的时刻吸取一定量的悬液,烘干称重,然后计算土壤颗粒的 相对含量。吸管法比较繁琐,但精度较高。

激光粒度仪法

原理是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土壤分散液,激光遇到土壤颗粒产生衍射和散射,衍射和散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与粒径有关,各颗粒级的多少决定着对应各特定角度处获得的光能的大小,各特定角度光能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反映各颗粒级的分布丰度。该方法测定速度快,但仪器价格高。

手测法

根据机械组成分析的结果,查阅土壤质地分类制,就可以确定土壤的质地名称。如果野外需要快速确定土壤质地的类型,也可采用手测法(经验法)。手测法主要依据土壤塑性的强弱来确定。

视频

土壤质地和结构

参考文献

  1. [吕贻忠等.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