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女儿的床前读书(翟永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女儿的床前读书》中国当代作家翟永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在女儿的床前读书

在女儿的床前读书,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

女儿成为一名小学生后,每次放假之前,老师总会给学生安排一些阅读书籍的作业。有些书对于刚上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起来还是非常吃力的。为满足女儿的愿望,我主动提出在女儿睡觉前阅读,谁知假期里的阅读成为了习惯,孩子开学后,依然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让我给她读几页书。看着孩子那双渴求的眼睛,我实在不忍扫孩子的兴。其实这习惯也让我收获了许多乐趣,因此每次读完后,我总爱让思绪回到从前……

像女儿这么大时,图书市场远没有现在这么繁荣,属于孩子读的书更是少得可怜。孩子们对于适合于自己的读物,别说读了,就是看也很难看到。再加上家长们把这些书统统称为闲书,所以在家长严格看管下,读书就成了当时最大的梦想。

我的父母是均从农村涌进城市的第一代工人。他们尊重知识,更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就坚决反对孩子看闲书。却不知道所谓的闲书,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

学校给女儿布置的读书作业,旨在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词汇。现在出版的儿童读物,似乎都很配合老师们的要求。几乎哪个章节出现了新词,都会拥有鲜明的标注。给家长开展阅读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不用刻意寻找,就能直接找到需要给孩子讲的新词汇。而我则在讲解完词汇的意义,还要把每个章节的思想意义给孩子讲讲。因为只有把握了其中的思想主旨,才能成功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我上小学时,老师也会在假期布置些读书活动。既不像现在有具体的书目,也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所以这些活动根本无法发挥出作用。

在那个电视都很难普及的时代里,我们接触外面世界的窗口就是收音机和小人书。有时在假期里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读后感作业,通常都会花上几分钱,去小人书的书摊上,看上一、两本画书。

直到上初中时,我才有了图书证,那是在父亲单位办的。当我将曾经梦寐以求的各类小说、名著等书拿到手上时,总会在如饥似渴中阅读。由于单位里星期日不开门,所以图书证只在假期里才能使用,可是等父母下班后,又必须停止看书。

参加工作后,我终于可以在悠闲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了。此时才发现,几乎每一本书中,都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如若能回到从前,肯定会在摧人奋进的节奏中,重新描绘我的人生。失去的从前不可能再来,但我还是学会了珍惜现在。

在女儿的床前读书,所读的书已不再适合于我这个年龄,可我和孩子都会在不同的感受中,感受到阵阵惬意。尤其是看到孩子在满足中进入梦乡时,我知道孩子长大后,也会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而我则在全力支持孩子的同时,还应该为孩子把握好读书方向。[1]

作者简介

翟永旭,男,邯郸人。河北省民俗协会会员常务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