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地籍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在《辞海》(1979年版本)中,地籍被称为“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的册簿”。简单地讲,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清册,这是地籍最古老、最基本的含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籍不但为土地税收和土地产权保护服务,还要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在一些发达国家,地籍的应用领域扩大到30多个,我们把这种地籍称为多用途地籍或现代地籍。很显然,多用途地籍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国家登记土地隶属关系的簿册。一般用文字和平面图记载,标明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面积、位置界线、土地质量、权属关系及利用情况等。在私有制社会,地籍工作是为了维护土地私有制,以便国家掌握土地资料按田亩征税。在社会主义社会,地籍工作是维护土地公有制,以利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并作为征收农业税的依据。

分类

按发展阶段(或者主要功能)划分

按发展阶段(或者主要功能)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法律)地籍、多用途地籍。

(1)税收地籍的目的是课税。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姓名、土地面积和等级;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地块丈量土壤质量产量、收入评定土地等级、图解、解析结合。

(2)产权或法律地籍,目的是保护土地的所有制,鼓励合法的土地交易;内容包括宗地界址、界线,土地权属、面积、位置、质量等;其使用手段为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图解、解析结合 。

(3)多用途地籍,目的是课税,产权,土地登记统计,土地市场,土地规划,土地信息库等;内容包括土地位置,宗地界址、界线,权利人姓名、住址,土地面积、等级、权属性质、质量等 ;其使用手段为光电,遥感技术,微缩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综合运用;解析为主。

按特点和任务(或者先后时序)划分

按特点和任务(或者先后时序)可以划分为初始地籍、变更(日常)地籍。

(1)初始地籍,指的是某一时期,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并形成初始的地籍图、册 、簿;它的作用是用于地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土地估价、土地规划的依据。

(2)变更地籍(日常地籍),指的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分布,使用状况等的变化,对初始地籍进行的修正,补充和更新;其作用是保持地籍信息资料的现势性、连续性 随时变更;此外还应随时调查、随时更新、随时登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