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均匀化退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均匀化退火

扩散退火又称均匀化退火。在略低于固相线温度长期保温的处理方法。减轻或消除钢锭、铸件、钢坯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偏析使其均匀化。高合金钢应用更为普遍,钢的扩散退火温度高于Ac3,在1100~1200℃之间,退火时间长且依工件截面厚度而定。由于温度高、时间长、成本高。对于钢件而言,扩散退火对其宏观偏析和夹杂物分布的改善不起作用。钢锭开坯后锻轧加热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能收到扩散退火以消除应力的作用。大多数有色金属在扩散退火的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固态相变。应用时须相应考虑奥氏体晶粒细化和钢的氧化和脱碳问题。

简介

为了改善或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而实行的退火称为扩散速火。扩散退火的工艺过程是在适当的加热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再缓慢的冷却到室温。通过扩散退火可以使在高温下固溶于钢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氢)脱溶析出,这时称为脱氢退火。扩散退火也可以将金属及其合金加热到接近或低于固相线的较高温度下长期保温,井用一定的速度冷却,可以改善或消除铸件中的枝晶偏析、轧材中的带状偏析。因此,这种退火也称为均匀化退火。通过退火改善钢的成分及其均匀性,必要的条件是一定的加热温度及足够长的保温时间。显然,这些参量都直接关系到固溶体对溶质元素的溶解度、以及溶质原子在基体中的扩散速度和扩散过程进行的程度。溶解于固溶体中的氢,是造成钢中出现白点缺陷的主要危险。存在于亚晶界、位错、晶粒边界及宏观区域中的分子氢,不易自钢中扩散逸出,也不会造成白点,这类分子状态的氢只能在以后的热轧、锻造等压力加工过程中消除。

评价

为了使钢中的固溶氢脱溶,应当选择在使氢的溶解度达到最小的组织状态,同时又应使氢在钢中的扩散速度尽可能高的温度,所以一般可在奥氏体等温分解的过程中长期保温来完成。对大型锻件,为锻后尽快消除白点,应冷却到珠光体转变速度高的那个温度范围(C曲线上的“鼻尖”温度区),以尽快获得铁素体与碳化物混合组织。同时,在此温度区长时间保温或再加热到低于A1的较高温度下保温,进行脱氢处理。对于高合金钢,也可在锻后首先进行一次完全退火,以改善组织,细化晶粒,使氢的分布更加均匀,并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白点的消除。此外,在大型铸、锻件中还存在着氧化物、硅酸盐、硫化物、化物等夹杂物的偏析。它在铸锭的A形、V形及过渡偏析区分布最多。同时,也广泛地分布在枝晶的晶界上,这主要由于难熔的氧化物夹杂首先从熔融钢液中析出并沿着晶界聚集,然后熔点较低的硫化物或氧化物的共晶体也在晶界附近集中,当它们呈链状沿晶界分布时,对钢的性能危害甚大由于偏析的存在,造成大型铸件、锻件各部份成分相差较大,从而使相变过程产生差异,它将导致大型铸件组织与性能极不均匀,同时产生很大的组织应力。偏析区内碳、硫、磷及钼的不均匀分布,易在压力加工及热处理时形成废品,氢及其它氧化物、硅酸盐、氮化物夹杂物在偏析区富集则更增加了形成开裂的危险。偏析将导致机械性能的恶化,热轧后的偏析区将形成带状组织分布。真空浇注的铸锭经锻造后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在横向和纵向的机械性能有显著差别。[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