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坡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护级别
行 6: 行 6:
 
| 知名原因 =
 
| 知名原因 =
 
}}
 
}}
'''[[坡鹿]]'''<ref>[https://baike.so.com/doc/3544871-3728335.html 坡鹿 ],2017-07-03</ref>(拉丁学名:Cervus eldii),是印度泽鹿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  
+
'''[[坡鹿]]'''<ref>[https://baike.so.com/doc/3544871-3728335.html 坡鹿 ],2017-07-03</ref>(拉丁学名:Cervus eldii),是印度[[ 泽鹿]] 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  
  
 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草性动物。栖息在丘陵草坡地带,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岛,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草性动物。栖息在丘陵草坡地带,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的[[ 海南岛]]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外形特征 ==
 
== 外形特征 ==
  
 坡鹿为中型鹿类。外形与梅花鹿相类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而且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一般体长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体重70-130千克。
+
 坡鹿为中型鹿类。外形与[[ 梅花鹿]] 相类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而且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一般体长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体重70-130千克。
  
 
 体毛一般为赤褐色到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背中央由颈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条纵行的黑褐色脊带纹,带纹两侧点缀着白色花形斑点,每个斑点如铜钱般大小,间距为3厘米左右,此外在臀部也有少许白色斑点。雄兽的毛色比雌兽的深,特别是在发情交配季节,显得更为浓艳。到了秋末冬初,全身便都换成长而浓密的冬毛,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白色的斑点也都褪去,几乎完全消失,一直到翌年春天,这些斑点才又逐渐显现。体侧及四肢外侧的体色较淡,腹部和四肢内侧则为灰白色。颜面部及耳朵的背面为黄褐色,耳缘带有黑色,耳内为白色。尾巴的背面为栗棕色,腹面为白色或淡褐色。
 
 体毛一般为赤褐色到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背中央由颈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条纵行的黑褐色脊带纹,带纹两侧点缀着白色花形斑点,每个斑点如铜钱般大小,间距为3厘米左右,此外在臀部也有少许白色斑点。雄兽的毛色比雌兽的深,特别是在发情交配季节,显得更为浓艳。到了秋末冬初,全身便都换成长而浓密的冬毛,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白色的斑点也都褪去,几乎完全消失,一直到翌年春天,这些斑点才又逐渐显现。体侧及四肢外侧的体色较淡,腹部和四肢内侧则为灰白色。颜面部及耳朵的背面为黄褐色,耳缘带有黑色,耳内为白色。尾巴的背面为栗棕色,腹面为白色或淡褐色。
行 43: 行 43:
  
 
[[File:坡鹿3.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4451693466&di=d093ecb00b6642742557ed1f5eeb523e&imgtype=0&src=http%3A%2F%2Fstatic.lvdaotianxia.com%2Flocal%2F1%2Fcover%2F401.jpg 原圖鏈結][http://www.lvdaotianxia.com/guide/?id=12 来自旅道天下]]]
 
[[File:坡鹿3.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4451693466&di=d093ecb00b6642742557ed1f5eeb523e&imgtype=0&src=http%3A%2F%2Fstatic.lvdaotianxia.com%2Flocal%2F1%2Fcover%2F401.jpg 原圖鏈結][http://www.lvdaotianxia.com/guide/?id=12 来自旅道天下]]]
 坡鹿的主要食物是青草和嫩树枝叶等,种类有竹节草、丁癸草、鸡占、鹊肾等,也吃番茨叶、嫩稻苗、蔗苗等作物,尤其喜欢吃水边或沼泽地里生长的水草。此外,它还经常舔食盐碱土,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盐分等。
+
 坡鹿的主要食物是青草和嫩树枝叶等,种类有[[ 竹节草]] [[ 丁癸草]] [[ 鸡占]] [[ 鹊肾]] 等,也吃[[ 番茨叶]] 、嫩稻苗、蔗苗等作物,尤其喜欢吃水边或沼泽地里生长的水草。此外,它还经常舔食盐碱土,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盐分等。
  
 
 坡鹿的视觉和听觉都非常锐利,奔跑更是十分迅速,特别善于跳跃。在觅食的时候警觉性也很高,每吃两三口便抬起头来四处张望,谛听原野上的动静,匆匆吃食完毕后,即行遁藏。一旦发现敌害,立即疾驰狂奔而去,虽有数米高的乔木、灌丛或数米宽的河沟,皆能一跃而过,因此还有许多关于它会“飞”的传说。因为在坡鹿的产地也大多分布着水鹿,所以还流传着水鹿喜欢咬食坡鹿的茸角的说法,因而这两种鹿从不混居。事实上,水鹿的栖息地主要是海拔较高的山麓地带,而坡鹿的活动区域有所不同。
 
 坡鹿的视觉和听觉都非常锐利,奔跑更是十分迅速,特别善于跳跃。在觅食的时候警觉性也很高,每吃两三口便抬起头来四处张望,谛听原野上的动静,匆匆吃食完毕后,即行遁藏。一旦发现敌害,立即疾驰狂奔而去,虽有数米高的乔木、灌丛或数米宽的河沟,皆能一跃而过,因此还有许多关于它会“飞”的传说。因为在坡鹿的产地也大多分布着水鹿,所以还流传着水鹿喜欢咬食坡鹿的茸角的说法,因而这两种鹿从不混居。事实上,水鹿的栖息地主要是海拔较高的山麓地带,而坡鹿的活动区域有所不同。
行 49: 行 49:
 
== 生长繁殖 ==
 
== 生长繁殖 ==
  
  坡鹿是一夫多妻制。雌性可以从2岁开始持续繁殖,直到10岁。坡鹿的发情期为每年的冬季和初春,繁殖期为每年的2-5月,妊娠期为225 - 342天,每年一胎,每胎1-2只小坡鹿。小坡鹿在出生4-6个月后断奶,2岁性成熟。幼鹿主要由雌鹿哺育,雄鹿虽然在群体中生活,但很少参与。
+
 坡鹿是一夫多妻制。雌性可以从2岁开始持续繁殖,直到10岁。坡鹿的发情期为每年的冬季和初春,繁殖期为每年的2-5月,妊娠期为225 - 342天,每年一胎,每胎1-2只小坡鹿。小坡鹿在出生4-6个月后断奶,2岁性成熟。幼鹿主要由雌鹿哺育,雄鹿虽然在群体中生活,但很少参与。
  
 
 因为坡鹿的发情期已进入雨季,树木抽芽,野草茁壮,食物十分丰盛,使其身体逐渐肥壮。雄兽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激烈的角斗,常常弄得遍体鳞伤,获胜者便与雌兽交配,并且一直相伴到发情期结束,如此才能留下更为强壮的后代。
 
 因为坡鹿的发情期已进入雨季,树木抽芽,野草茁壮,食物十分丰盛,使其身体逐渐肥壮。雄兽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激烈的角斗,常常弄得遍体鳞伤,获胜者便与雌兽交配,并且一直相伴到发情期结束,如此才能留下更为强壮的后代。
行 60: 行 60:
 
 中国: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白沙。<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1/24/content_16814816.htm  坡鹿],中国网,2017-7-3</ref>
 
 中国: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白沙。<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ysdw/2008-11/24/content_16814816.htm  坡鹿],中国网,2017-7-3</ref>
  
 国外: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
+
 国外:[[ 柬埔寨]] [[ 印度]] [[ 老挝]] [[ 缅甸]]
  
 
 可能灭绝:泰国、越南
 
 可能灭绝:泰国、越南
行 70: 行 70:
 
 在柬埔寨,坡鹿的数量较多,但即使是这样,在1998-2008这段时间里,该物种已下降了90%或更多,在2008年后的10-15年里,物种数量将至少下降50%。
 
 在柬埔寨,坡鹿的数量较多,但即使是这样,在1998-2008这段时间里,该物种已下降了90%或更多,在2008年后的10-15年里,物种数量将至少下降50%。
  
 同样的,老挝、缅甸的坡鹿数量也在逐年下降,而泰国、越南的坡鹿或已灭绝。
+
 同样的,[[ 老挝]] [[ 缅甸]] 的坡鹿数量也在逐年下降,而[[ 泰国]] [[ 越南]] 的坡鹿或已灭绝。
  
 
[[File:坡鹿5.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4452174878&di=0530fed5ba8d008861a9b41b637f928f&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2.imgtn.bdimg.com%2Fit%2Fu%3D288838042%2C3754218619%26fm%3D214%26gp%3D0.jpg 原圖鏈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7357490102xx26.html 来自新浪网]]]
 
[[File:坡鹿5.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4452174878&di=0530fed5ba8d008861a9b41b637f928f&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2.imgtn.bdimg.com%2Fit%2Fu%3D288838042%2C3754218619%26fm%3D214%26gp%3D0.jpg 原圖鏈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7357490102xx26.html 来自新浪网]]]
 
== 物种保护 ==
 
== 物种保护 ==
1976年,中国广东省分别建立了大田、邦溪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分设两个保护站负责保护坡鹿。柬埔寨、老挝、缅甸也分别成立保护区,保护坡鹿;泰国因保护措施较晚,开始尝试人工繁殖;印度则对坡鹿进行圈养,以期恢复坡鹿种群数量。
+
1976年,中国广东省分别建立了[[ 大田]] [[ 邦溪]] 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分设两个保护站负责保护坡鹿。[[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也分别成立保护区,保护坡鹿;泰国因保护措施较晚,开始尝试人工繁殖;[[ 印度]] 则对坡鹿进行圈养,以期恢复坡鹿种群数量。
 
== 保护级别 ==
 
== 保护级别 ==
 
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
 
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

於 2020年3月17日 (二) 19:08 的修訂

坡鹿

坡鹿[1](拉丁學名:Cervus eldii),是印度澤鹿的同屬,外形與梅花鹿相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毛被黃棕、紅棕或棕褐色,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一列白色斑點。

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樹枝葉,為食草性動物。棲息在丘陵草坡地帶,分布於東南亞及中國的海南島,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外形特徵

坡鹿為中型鹿類。外形與梅花鹿相類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而且頸、軀體和四肢更為細長,顯得格外矯健。一般體長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體重70-130千克。

體毛一般為赤褐色到黃褐色,背部顏色較深,背中央由頸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條縱行的黑褐色脊帶紋,帶紋兩側點綴着白色花形斑點,每個斑點如銅錢般大小,間距為3厘米左右,此外在臀部也有少許白色斑點。雄獸的毛色比雌獸的深,特別是在發情交配季節,顯得更為濃艷。到了秋末冬初,全身便都換成長而濃密的冬毛,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一列白色斑點,白色的斑點也都褪去,幾乎完全消失,一直到翌年春天,這些斑點才又逐漸顯現。體側及四肢外側的體色較淡,腹部和四肢內側則為灰白色。顏面部及耳朵的背面為黃褐色,耳緣帶有黑色,耳內為白色。尾巴的背面為栗棕色,腹面為白色或淡褐色。

雄鹿具角,第一眉叉自基部向前側平伸出,與主幹幾乎成彎弓形。成年鹿冬毛斑點不明顯體形狹長,頸部和四肢也較為細長,背鬣不明顯,主蹄狹窄而尖,側蹄小。雌獸的頭上沒有角,雄獸頭上角的形狀很特殊,有一個較大的眉杈,向前長出,然後稍微向上彎曲,而主幹則先向後,然後再彎曲向上,並向前伸展。主幹下面不分叉,看來好像沒有次叉、三叉,其實是分叉的位置較高,都長到了主幹的上端。主幹與眉杈接連起來,形成一個大角度的弧形,幾乎呈彎弓狀,上端生有3-6個長短不一、又尖又細的小尖,這種角型顯然與梅花鹿和其他鹿類不同。角的長度約為100厘米以上,粗12-13厘米,角尖相距78厘米以上,眉杈也很長,可達45厘米。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坡鹿 偶蹄目
別稱 眉杈鹿、眉角鹿、澤鹿 亞目 反芻亞目
動物界 鹿科
脊索動物門 亞科 鹿亞科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鹿屬
哺乳綱 坡鹿
亞綱 真獸亞綱 分布區域 中國只分布于海南島,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棲息環境

棲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區,喜集聚於小河谷活動。

生活習性

坡鹿性喜群棲,但長着長長的大角的雄獸卻大多單獨行動。通常可以看見成雙成對或3-5隻在一起組成群體,集散於小溪旁或溝谷內的草坡和濕潤的田地中,以及火燒跡地等,其中主要為雌獸和幼仔。在發情配偶期間,集群現象更為明顯,最多時約有12隻左右。覓食活動多在早晨和傍晚,尤其在大雨過後更是活動頻繁。它較為耐旱和耐熱,雖然喜歡在有水的草地附近覓食,但尚未發現有進行洗浴或泥浴的現象。據說過去坡鹿數量很多的時候,也常在白晝覓食,甚至接近或混入放牧的家畜群中,後來由於人們活動的影響,才被迫於早晨和夜晚活動。

坡鹿的主要食物是青草和嫩樹枝葉等,種類有竹節草丁癸草雞占鵲腎等,也吃番茨葉、嫩稻苗、蔗苗等作物,尤其喜歡吃水邊或沼澤地里生長的水草。此外,它還經常舔食鹽鹼土,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鹽分等。

坡鹿的視覺和聽覺都非常銳利,奔跑更是十分迅速,特別善於跳躍。在覓食的時候警覺性也很高,每吃兩三口便抬起頭來四處張望,諦聽原野上的動靜,匆匆吃食完畢後,即行遁藏。一旦發現敵害,立即疾馳狂奔而去,雖有數米高的喬木、灌叢或數米寬的河溝,皆能一躍而過,因此還有許多關於它會「飛」的傳說。因為在坡鹿的產地也大多分布着水鹿,所以還流傳着水鹿喜歡咬食坡鹿的茸角的說法,因而這兩種鹿從不混居。事實上,水鹿的棲息地主要是海拔較高的山麓地帶,而坡鹿的活動區域有所不同。

生長繁殖

坡鹿是一夫多妻制。雌性可以從2歲開始持續繁殖,直到10歲。坡鹿的發情期為每年的冬季和初春,繁殖期為每年的2-5月,妊娠期為225 - 342天,每年一胎,每胎1-2隻小坡鹿。小坡鹿在出生4-6個月後斷奶,2歲性成熟。幼鹿主要由雌鹿哺育,雄鹿雖然在群體中生活,但很少參與。

因為坡鹿的發情期已進入雨季,樹木抽芽,野草茁壯,食物十分豐盛,使其身體逐漸肥壯。雄獸為了爭奪配偶而發生激烈的角斗,常常弄得遍體鱗傷,獲勝者便與雌獸交配,並且一直相伴到發情期結束,如此才能留下更為強壯的後代。

在5月下旬,爭偶、交配之以後,雄獸便陸續離群獨居,然後於6-7月份脫去毫無光澤的舊枝角,從角座開始長出由像天鵝絨一樣的柔軟皮膚包裹着的新茸。鹿茸在10月份前後最為豐碩,以後皮膚破裂並脫落,茸角逐漸角化,呈現深褐色的光澤,角表面的複雜溝渠是茸角時期血管的痕跡。到了翌年夏季舊角再脫落,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

雄性已知最大年齡為14歲,雌性為19歲。

物種分布

中國:海南島西南部的東方、白沙。[2]

國外:柬埔寨印度老撾緬甸

可能滅絕:泰國、越南

種群現狀

在中國,對於坡鹿,求之者越來越多,坡鹿因此越來越少。幾十年前,在海南島的東方、昌江、白沙、崖縣、樂東、儋縣、瓊中、屯昌等縣的低丘平原灌叢地帶,都有坡鹿分布。由於棲息環境的急劇破壞和人們的強度獵殺,坡鹿由成片分布逐漸縮小到兩個點:一是白沙的邦溪,另一是東方的大田,總數也就是五六十頭。

在印度,早在20世紀50年代,坡鹿曾一度認為已滅絕,但隨後發現了坡鹿種群。2003年,坡鹿數量普查表明,共有大約180隻野生坡鹿,同樣有180隻左右的坡鹿被圈養。

在柬埔寨,坡鹿的數量較多,但即使是這樣,在1998-2008這段時間裡,該物種已下降了90%或更多,在2008年後的10-15年裡,物種數量將至少下降50%。

同樣的,老撾緬甸的坡鹿數量也在逐年下降,而泰國越南的坡鹿或已滅絕。

物種保護

1976年,中國廣東省分別建立了大田邦溪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分設兩個保護站負責保護坡鹿。柬埔寨、老撾、緬甸也分別成立保護區,保護坡鹿;泰國因保護措施較晚,開始嘗試人工繁殖;印度則對坡鹿進行圈養,以期恢復坡鹿種群數量。

保護級別

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3]

視頻

坡鹿 相關視頻

中國珍稀動物 海南坡鹿


《美麗中國自然》海南尖峰嶺系列之坡鹿

參考資料

  1. 坡鹿 ,2017-07-03
  2. 坡鹿,中國網,2017-7-3
  3. Rucervus eldii,The RED LIST,20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