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埃塞俄比亚高原

增加 3,1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33.jpg|350px|缩略图|右|埃塞俄比亚高原[http://img2.zol.com.cn/product/116/212/ceXY0gCuM75aU.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fengniao.com/slide/387/3870660_1.html#p=1 来自蜂鸟网 的图片]]] ''' 埃塞俄比亚高原 ''' [[ 东非 ]][[ 埃塞俄比亚 ]] 境内,又叫阿比西尼亚高原,是一个平均海拔2500~3000米、在古老地层上覆盖广大 [[ 玄武岩 ]] 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 [[ 火山 ]] 山峰,显得十分宏伟壮丽,为 [[ 非洲 ]] 地势最高处,有非洲“屋脊”之称。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 [[ 咖啡 ]] 原产地。还特产 [[ 苔麸 ]] 、努格( [[ 油菊 ]] )、 [[ 葛须 ]] 等。 
==基本介绍==
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居埃塞俄比亚中西部的高原。面积80余万平方公里。地质上是寒武纪基底杂岩组成的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第三纪时发生穹窿上升,伴随地壳断裂和熔岩涌出,玄武岩覆盖层厚达几百至2千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许多熄火山海拔3500米以上,其中达尚峰4620米。众多河流发源于此,主要有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索巴特河、谢贝利河和朱巴河。
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居埃塞俄比亚中西部的高原。面积80余万平方公里。地质上是[[寒武纪]]基底杂岩组成的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第三纪]]时发生穹窿上升,伴随[[地壳]]断裂和熔岩涌出,[[玄武岩]]覆盖层厚达几百至2千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许多熄火山海拔3500米以上,其中达尚峰4620米。众多河流发源于此,主要有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索巴特河、谢贝利河和朱巴河。 河谷深切,高原面被分割成一块块顶部平坦、边缘陡峭的桌状台地,水土流失严重。斜穿高原中部的东北—西南向裂谷,宽40~60公里,是东非大裂谷东支北段,底部有 [[ 济瓦伊 ]] [[ 阿巴亚 ]] 等湖盆。地处北纬5°~18°,气候和植被随高度不同而呈现从热带到温带的垂直变化。东坡干旱,年降水量约500毫米;西坡湿润,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干湿季明显,每年6~9月为雨季,10月至翌年5用为旱季。雨季青尼罗河河水大增,是尼罗河夏秋两季定期泛滥的重要原因。
干湿季明显,6~9月是雨季,10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年降水量西南部超过1500毫米,向东向北递减至500毫米以下。农业历史悠久,作物种类多,牲畜数量大。是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咖啡原产地,还特产苔麸、努格、恰特等。
==地貌地形==
埃塞俄比亚高原由地壳断裂、隆升和熔岩堆积而成。一般海拔2500-3000米,许多熄火山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达尚峰达4620米。是非洲最高的高原,是典型的熔岩台地。面积8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有许多熄火山高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其中西部的达尚峰海拔4620米,为最高峰。为 [[ 寒武纪 ]] 基底杂岩组成的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海相沉积层,第三纪时穹窿上升并发生地壳断裂和 [[ 熔岩 ]] 涌出,致使玄武岩覆盖层厚达几百至2000米。东非大裂谷东支北段以东北- —— 西南向纵切中部,分高原为东西两部。西部为高原主体,地势高,大部为玄武岩覆盖,多 [[ 死火山 ]] ;东部地势较平缓,高度从1500米降至800米左右。裂谷宽40~60公里,深1000米左右,谷底形成著名的湖群区。为许多河流发源地。 [[File: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jpg|260px|缩略图|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04/bf256e9b39ca4c7cb56af902377dc82d.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7231332_508463 来自搜狐网 的图片]]]
==地质特征==
埃塞俄比亚高原地质上属非洲古陆的一部分。上覆中生代沉积岩,第三纪发生穹窿上升,伴随地壳断裂和岩浆涌出,堆积成数百至2000米厚的玄武岩盖层。一般海拔2000米~2500米,若干熄火山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峰 [[ 达善峰 ]] 海拔4620米。中部为东北—西南向东非大裂谷带东支的北段,宽40~60公里,深580~1000米,成为高原上的天然走廓,底部湖泊连串,熔岩广布。
埃塞俄比亚高原晚形成300万年有益人类进化
2007年, [[ 美国 ]]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形成要比之前科学家所认为的晚几百万年,这一线索非常重要,将推动促进了远古人类的进化历程 <ref>[http://suntw.net/16783.html 埃塞高原晚形成300萬年 有益人類進化],阳光历史,2016-2-15</ref>
[[ 犹他州大学 ]] 地质学家 [[ 纳希德·加尼 ]] 和她的丈夫以及 [[ 密苏里州大学 ]][[ 穆罕默德·阿布德尔撒拉姆 ]] 负责此项研究,加尼说,“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证实了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常年轻的!”据悉,加尼的丈夫也是一位地质学家。目前,他们的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9月份出版的《 [[ 美国地质协会 ]] 》杂志上。据悉,之前研究人员估计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于3000万年前,这一时期太早不足以影响出现在非洲的早期人类。
通过对 [[ 航天飞机 ]] [[ 人造卫星 ]] 所采集的数据资料和 [[ 尼罗河 ]] 大峡谷不同岩石层的放射性同位素数据的整理分析,科学家认为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势升高形成的时期要晚一些,大概比早前研究人员所认为的晚300万年。由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引起地形升高,直接导致非洲东部变得日益干旱,并形成适合于徒步行走的热带稀树大草原,热带稀树大草原为早期直立人提供了生存条件,促进了人类进化历程。
[[ 澳大利亚 ]][[ 阿德莱德大学 ]][[ 地质学家 ]][[ 马丁·威廉斯称 ]]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形成使地形升高,同时也导致了非洲东部地区气候日益干燥。之后受高原形成因素影响,埃塞俄比亚气候干燥开始于300-250万年前,这个时期正好驱动了早期人类的进化,它他们进入适合于徒步行走的热带稀树大草原生活。
==自然环境==
高原水平轮廓呈一北面两边较长,南面两边较短的菱形四边形,四面以急峻的陡崖俯瞰着低地、谷地和盆地。高原上热带季风明显,夏季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能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东北季风盛行,降水较少;年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
[[ 阿法尔 ]] 低地位埃塞俄比亚高原东北部,是 [[ 红海 ]] [[ 亚丁湾 ]] 沿岸的一个三角形断裂陷落低地,处在红海、亚丁湾、 [[ 东非 ]] 三大地堑带的交汇处,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自南向北降低。阿萨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米,是 [[ 非洲大陆 ]] 的最低点。红海沿岸为丘陵地区和海岸平原,由于地势低洼,埃塞俄比亚高原又阻挡了西南和东南湿风,全区气候炎热干燥,夏季尤为酷热,成为热带沙漠。植物稀少,景观荒凉,虽靠近红海仍有大片内流区分布。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80"> File:椰子12.jpg|椰子[http://img06.tooopen.com/images/20161022/tooopen_sl_054236806894.jpg 原图链結][https://www.tooopen.com/view/1302909.html 来自素材公社] File:香蕉121.jpg|香蕉[http://img08.tooopen.com/20181111/tooopen_sy_143326332697460.jpg 原图链結][https://www.tooopen.com/view/1832361.html 来自素材公社] File:咖啡.jpg|咖啡[http://img08.tooopen.com/20191011/tooopen_sy_171745174594327.jpg 原图链結][http://img08.tooopen.com/20191011/tooopen_sy_171745174594327.jpg 来自素材公社] </gallery>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地及河谷中气候湿热,为热带草原气候,局部湿地有热带森林分布,各月气温皆在20°~26℃间,一般种植 [[ 椰子 ]] [[ 香蕉 ]] [[ 甘蔗 ]] [[ 咖啡 ]] 等热带作物;1800~2400米的高原部分,气候暖和、凉爽宜人,月均温在14°~19℃(冬季晚上可在5~10℃之间),气温变幅小,四季如春,适宜农耕,全国三分之二的耕地和居民都集中在这一带,埃塞比俄比亚的首都 [[ 亚的斯亚贝巴 ]] 即在这一带;2400米以上的高山,气温较低,夏季月均温15℃左右,雨量丰富,高山草地广布,为林牧业地区。
==气候特点==
埃塞俄比亚高原气候和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埃塞俄比亚高原虽近赤道,可大部分地区并不炎热,因为它高耸的地势大大削弱了一般低纬度地区高温的特征,并使气候和自然带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地为贝雷哈带(意为“ [[ 沙漠带 ]] ”),年平均气温30℃以上,终年酷热,为热带沙漠景观;海拔500~1800米为科拉带(意为“ [[ 炎热带 ]] ”),年平均气温22~26℃,气候炎热,降水较少,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1800~2400米为 [[ 沃伊那德加带 ]] (意为“种植 [[ 葡萄 ]] 的地方”),属 [[ 亚热带 ]] ,年平均气温18~20℃,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四季如春,降水丰富,;海拔2400~3500米为 [[ 德加带 ]] (意为“凉爽带”),年平均气温15℃左右,降水十分丰富,适宜低温作物和牧草生长, [[ ]][[ ]] 放牧条件好;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为维契带,年平均气温10℃以下,常见冰雹和霜冻。以上五带中的沃伊那德加带和德加带,是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农牧业地带,全国2/3的人口和耕地以及城市都集中在这里。
==动植物==
 
埃塞俄比亚高原,有风景如画的峡谷、险峻的河谷。地势各异,从海拔不足500米一直到4000多米,最高的巴土山脉,有海拔4607米,形成了不同的宜人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约有800种鸟,100多种野生动物, [[ 山林羚 ]] [[ 赛明山 ]][[ 赤狐 ]] [[ 曼涅里克林羚 ]] 等地方性特有的野生动物栖息在 [[ 巴勒山 ]] 国家公园。阿瓦什国家公园是埃塞俄比亚历史最悠久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除 [[ 长颈鹿 ]] [[ 水牛 ]] 以外,这里有东非平原的大多数动物,栖息着 [[ 大羚羊 ]] [[ 狞猫 ]] [[ 土豚 ]] [[ 疣猴 ]] [[ 青猴 ]] [[ 狒狒 ]] [[ ]] [[ 山羚 ]] [[ 河马 ]] [[ 西默林瞪羚 ]] [[ 格利威斑马 ]] [[ 猎豹 ]] 等。 [[ 阿瓦什国家公园 ]] 也是无数鸟类的自然栖息地,其中包括Limberger、 [[ 垂耳鹤 ]] [[ 安古秃鹰 、verreaux ]]、[[verreaux ]] [[ 长耳猫头鹰 ]] 。公园的沼泽地到处可见 [[ 水鸟 ]] 、岸禽和本地特有的 [[ 蓝翼鹅 ]] 。除了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奥罗莫州的里夫特流域还是体育运动、 [[ 日光浴 ]] 的好地方。
===阿比西尼亚猫===
英文名称:Abyssinian.传说现代的 [[ 阿比西尼亚猫 ]] 是古埃及被崇拜为“神圣之物”的古埃及猫的后裔在保存下来的 [[ 古埃及神猫 ]] [[ 木乃伊 ]] 中,有一种血红色的 [[ ]] 与它十分相像,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古埃及神猫的直系后代。由于它的整体外形、毛色、直立耳均同 [[ 非洲山猫 ]] 接近,亦有人认为它源于非洲山猫。
大约在1860年 [[ 古埃 ]] [[ ]] 被一为 [[ 英国 ]] 军官从阿比西尼亚(今 [[ 埃塞俄比亚 ]] )带回英国,经过许多养猫爱好者精心培育完善,使其迅速传播开来,但直到1929年才建立了此类猫的品种标准,既而成立了阿比西尼亚猫爱好者俱乐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1960年和1970年猫白血病的大流行,几乎使此猫在英国绝迹。后来又从国外引进,经过精心培育,形成了今天的阿比西尼亚猫。
改良过的阿比西尼亚猫,身体修长,四肢高而细,尾长而尖,头略尖,眼大而圆,眼睛为金黄色、绿色或淡褐色, [[ 耳朵 ]] 大且直力,耳内长毛。毛短,毛色漂亮,最常见的毛色是黄褐色,间有黑色杂毛。被毛细密,绒毛层较发达,富有弹性。这种猫喜欢独居,善爬树,体态轻盈,性情温和,很通人性,是非常理想的伴侣。值得一提的是阿比西尼亚猫的那宛如小 [[ 狮子 ]] 似的外表显得它更加可爱,而且非常聪明,叫声小而悦耳。无论你住在公寓还是家属楼都可以放心的饲养这种猫 <ref>[http://www.sohu.com/a/351223148_428257 了解阿比西尼亚猫的特点] ,搜狐网,2019-11-2</ref>
==历史==
埃塞俄比亚高原,享有“非洲屋脊”之称 <ref>[http://travel.fengniao.com/slide/387/3870660_1.html#p=1 探秘“非洲屋脊” 埃塞俄比亚高原壮观美景],蜂鸟网,2019-12-15</ref> ,在这块雄伟广袤的高原上,不仅孕育了世界最长的河流 [[ 尼罗河 ]] 的主要支流青尼罗河的源头 [[ 塔纳湖 ]] 和世界自然奇观东非大裂谷,而且还孕育了有着3000年 [[ 历史 ]] 文明的高原大国 ,20 ,二十 世纪以来,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阿瓦什河谷和 [[ 奥莫河谷 ]] 还发现了地球上最早的 [[ 古人类化石 ]] 和最早的 [[ 石器 ]] 文化遗存,揭示了这儿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民风民俗==
埃塞俄比亚境内生活着 [[ 闪族 ]] [[ 阿姆哈拉族 ]] 等80个部族,各自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习俗传统,据粗略统计,所有部族的语言加在一起将近83种,方言更多达200种。因为长期与外界隔绝,有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持着原始部落的生存风貌 <ref>[https://www.jianshu.com/p/9fc4e9ca86b8 你不可不知道的埃塞俄比亚的“怪异习俗”],简书,2018-10-30</ref>
[[ 王冠饭店 ]] ”既是款待外国客人体验、感受埃塞俄比亚民族风俗的地方,也是久居 [[ 城市 ]] 的埃塞俄比亚人寄托对过去 [[ 农村 ]] 乡居生活怀念之情的处所。从外观看,它同市内其它餐馆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现里面却是用木柱、竹竿、 [[ 芦苇 ]] 、麦秸等材料装饰成的一个个连在一起的圆锥形的大厅,像是走进埃塞俄比亚乡间常见的一种叫做“ [[ 土库里 ]] ”的民居。不过乡间的“土库里”,通常是中间用一根木柱支撑,再用树枝、竹竿或芦苇作骨架搭成的圆锥形的茅棚。一般一个“土库里”中,住着一户人家:夫妇俩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富裕人家居住的“土库里”四周设有围栏,院里还盖有厨房、库房、牲口圈等。
塞俄比亚人几乎顿顿不离的主食“英吉拉”——一种用苔麸粉制作的发酵饼,生肉末,和用“瓦特”、 [[ 咖喱粉 ]] [[ 辣椒 ]] 及一种酱调制的菜肴等埃塞俄比亚传统食品,还可以观赏埃塞俄比亚各民族的传统舞蹈 <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A0MzA4NDkyOA==.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7_3000_z2iuq2_19042900 风味人间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主食是一种叫做英吉拉的薄饼],优酷,2019-2-1</ref>
“王冠饭店”的大厅里,除了几只为“贵宾”准备的沙发之外,其它座椅都是木腿、皮面,马鞍形的小马扎一样的凳子。中间摆着几只蒲草编的下大上小圆锥形的东西,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不料坐定之后,服务员像变戏法似的把它们尖尖的顶盖一一打开,竟是一个个可以盛什物的篓子。他们再把盖子倒插在篓子上,这些篓子又立即变成一张张平顶的小餐桌。原来在农村里,农民们日常就是使用这样的桌、凳居家过日子。地上软软地铺了薄薄一层新割青草,散发着清新的草香。
==咖啡文化==
埃塞俄比亚高原是 [[ 非洲 ]] 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就像 [[ ]] 的故乡中国有源远流长的 [[ 茶文化 ]] 一样,“咖啡之国”埃塞俄比亚,也有沿袭了好几个世纪的 [[ 咖啡文化 ]]
咖啡,茜草科咖啡属热带常绿灌木。其种子经烘烤、研磨成粉末状,加水煮开后即成咖啡饮品。世界上约有1/3的人饮用咖啡,是茶以外消耗量最大的饮料。
相传几个世纪之前,埃塞俄比亚西南部一个名叫 [[ 咖法 ]] (Kaffa)的高原上,一名 [[ 牧羊 ]] 人每天清早赶着 [[ ]] 群到山上 [[ 放牧 ]] ,中午,羊群都会安静下来,聚在一起,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息。他也枕着双臂睡上一觉。然而,他偶然发现,每当羊群吃了灌木丛中一种小红果之后,就变得欢跃起来,中午也不扎堆休息了。他感到奇怪,便也摘了一捧放进嘴里,品尝之后,发现自己也同样变得很兴奋。后来当地寺院的僧侣们听说后,也采来品尝。他们发现这种神奇的小红果儿,能使他们在夜间 [[ 祷告 ]] 时保持清醒,特别是困倦时用它提神有很好的效果。人们最初并不懂得将咖啡豆儿研磨成粉,作为制作饮品的原料,而是直接食用咖啡树上那些红色的浆果。人们将咖啡豆烘烤、研磨,制成饮品热饮或冷饮,还是13世纪以后的事。即使在今天,咖法省最偏远地区的居民,仍习惯将生咖啡的浆果碾碎或者把它同酥油混合后直接放在口中咀嚼。
当时,这种小红果儿还没有名字,他们便用当地的地名叫它咖法(Kaffa)。据说,咖啡最先经由僧侣或商人跨过 [[ 红海 ]] ,带到也门,这种温和又含刺激性的饮品,便在禁止酒精饮料的中东穆斯林国家迅速流行开来。后来,又逐渐传向 [[ 欧洲 ]] [[ 美洲 ]] ,作为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饮品风靡世界。尽管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各地培植的咖啡有各种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与口感,但无论是英文(Coffee)、法文(Cafe)、 [[ 阿拉伯 ]] 文(Quch)和中文(咖啡)的名称,都无例外的源于埃塞俄比亚人最初的叫法:“咖法”(Caffa)。
品尝特色食品,领略他们的咖啡文化,服务员坐在火盆旁,把盛着棕褐色咖啡豆的一种扁平的陶制 [[ 器皿 ]] ,放在火上烘烤,并不时翻动,以便烤得均匀。然后把它们倒进一只叫做“姆克查”的大木 [[ ]] 中,像捣蒜一样,用捣棒把它们捣成粉末。下一步,便是烹制咖啡了。服务员手脚麻利地将捣碎的咖啡倒进 [[ 陶壶 ]] 中,架在火上煮。主人说,这种陶壶是专门用来煮咖啡的,它主要特点是能保持咖啡豆的自然的芳香,远胜于城市里使用的 [[ 铜壶 ]] [[ 铝壶 ]] 。果然,伴着壶水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股咖啡特有的浓香,也随着乳白的蒸气从壶嘴溢出。
当服务员把陶壶从火上提下时,另一位服务员乘势点燃一把 [[ 熏香 ]] ,把它们插在门柱上。这也是埃塞俄比亚的一种传统风习,它有两个含意:一是熏香能驱散蚊蝇,带来吉祥;二是它表示这家的女主人已经煮好咖啡,欢迎邻居们来品尝。
在为客人们斟咖啡之前,服务员在每只杯子里倒一点点 [[ 咖啡 ]] ,并把它们泼在地上。主人说,埃塞俄比亚人饮咖啡,除了相互间的精神上、感情上的维系之外,还通常作为与神明沟通的一种方式。泼在地上的咖啡,便是献给房屋之神 [[ 阿德巴 ]] 的。在农村,饮咖啡之前,女主人通常还会邀请在座的一位长者,代表大家感谢阿德巴神并为大家祈福。人们相信,每次煮咖啡时,阿德巴神都会在场,保障大家吉祥。实际上,这些仪式都是从祭祀神明的礼仪中演变来的。
==高原行记==
 
进入了埃塞俄比亚高原,道路两边是绿色的山脉,葱茂的树木,茅草做顶的房子,以及手拿木棍、头包布巾的阿姆哈拉族人。
在埃塞俄比亚的 [[ 历史 ]] 古城贡德尔。位于阿姆哈拉正北部群山环抱的高地之上的历史古城贡德尔清晰地呈现面前。公元1632年,阿比西尼亚王朝末代王的长子 [[ 法西利岱斯 ]] 在这个地方创建了 [[ 贡德尔 ]] 帝国,以这些城堡为首都开始了贡德尔王朝,在这以后的两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埃塞俄比亚政治、 [[ 宗教 ]] 、商业和文化的中心。其实,贡德尔古城最早建于公元1636年。法西利岱皇帝曾调动全国的工匠,按照印度德里红城的建筑风格,用石块和灰桨建造了一道椭圆形城墙和12座拱形城门。庞大而堂皇的城堡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主要的城堡就是这座法西利岱斯城堡。像古城里的许多城堡一样,它们大多分为三层,第二层为皇宫,顶部为堡,与宫殿连成一体。至今,雄伟古朴的贡德尔古城堡和宫殿建筑群已经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批准列入 [[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距离贡德尔35公里,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湖泊塔纳湖。这是一个由 [[ 熔岩 ]] 阻塞河道后形成的高原湖泊,海拔1830米,周围崇山峻岭,千百条溪涧在这里汇合成湖。“塔纳”在当地语的意思是蓄水不干。塔纳湖是 [[ 青尼罗河 ]] 的源头,青色的湖水从南端200多米宽的湖口涌出,形成了阿巴伊河,也就是青尼罗河上源。据说,尼罗河大约80%的水量来自埃塞俄比亚,所以,埃塞俄比亚有东北非水塔之称。
埃塞俄比亚高原有一条叫做北京路的公路。据说, [[ 北京 ]] 是70 是阿哥十 年代中国为埃塞俄比亚修建的公路。目前,中国正在修建这条公路的延伸部分。
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一条幽深山谷尽头的小山坡上,坐落着一个名叫 [[ 拉里贝拉 ]] 的小山村。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坡上下,保存着11座、每座都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的 [[ 基督教堂 ]] 。这些教堂建于公 元12 元十二 世纪末 到13 到十三 世纪初,当时扎格维王朝第六代国王拉里贝拉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基督徒。他从朝拜 [[ 耶路撒冷 ]] 圣城返回后,调动全国5000多名能工巧匠,用了近30年的时间,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山村上下的巨大岩石上,剥离雕凿出11座大小不等的教堂。
[[ 圣·乔治教堂: ]]: 远看,是一个立体的 [[ 十字架 ]] ,穿着白衣的教徒正团着它祈祷,走近时才发现,这是一座深入地下20多米的教堂的顶部,它的周围由深沟分隔,有地下通道连着其它教堂并进入旁边的山村。 [[ 埃曼纽尔教堂 ]] 被称为红墙,因为它的外面都是红色的火山岩,而这些岩石都被雕琢得像木材一样线条分明。通向双子教堂的石桥边上,有一条狭窄、笔直的石条,被称为天路,据说教徒沿着它走下去,可以升天。进入双子教堂后才发现,表面看连成一体的教堂,其实是两个结构不同的大堂,中间有地下通道相连。玛利亚教堂的内部装饰最为奇特。
[[ 戈尔戈塔教堂: ]]: 是埋葬 [[ 拉里贝拉 ]] 的地方。公元1221年拉里贝拉国王去世以后,这个建筑群包括当地的王府和周围的地区,都划归国家教堂所有,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因交通不便,没有人管理,被茂密森林所包围,逐渐被人们遗忘。
直到1977年才重新发现,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已把它列为 [[ 世界文化遗产 ]] 之一。这些遮在教堂上面像建筑工棚一样的铁皮屋顶和脚手架,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教堂而设置的。
现在的 [[ 拉里贝拉 ]] 小村里的居民几乎都信奉 [[ 基督教 ]] ,上教堂作祈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逢周日从清晨,众多小村里的教徒就赶到最大的 [[ 梅法哈尼·阿莱姆教堂 ]] ,也叫救世主教堂。向摆放在门口的耶稣像行礼后,进入教堂。这个教堂是在一块长33米、宽23.7米、高11.5米的红色岩石上凿成的,里面共有28根石柱,几乎像所有岩石教堂一样,凿空雕成的内部结构和装饰,石柱形走廊,镂空透雕的门窗和文饰、雕像,浮雕和祭坛,没有用任何灰桨或者粘土粘合剂。祈祷活动在牧师的带领下开始了。
我们虽然听不懂他们念诵的经文,但还是为众多教徒的虔诚所感动。我们看到,在这里基督教赋予每一个普通人平等的机会和信仰。拉里贝拉,11座在岩石上雕凿出来的教堂,这一非洲的奇迹,正是虔诚的宗教信仰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驱使信徒们完成的惊天动地的奇迹。
从公元七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大规模扩张,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渐遍及西亚、北非,并向南渗透,为了保持自己的宗教仪式信仰,为了生存,一些教徒只能把教堂搬到高山或岩洞之中,往往只能靠绳索攀登,靠地道相连。拉里贝拉教堂群的建造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在 [[ 梅法哈尼·阿莱姆教堂 ]] ,73岁的拉里贝拉小山村的 [[ 麦德福 ]] 老人,像每天一样,很早就来到这里,开始了每天的祈祷,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拉里贝拉岩石教堂、拉里贝拉小山村几十年来变迁的见证人。 附近到处覆盖着厚实的火山岩,似乎缺乏适用的木材,可以想见,如果不是这样,[[拉里贝拉]]用同样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建造出更大、更多、更壮观的教堂。而如果这里不是遍布着[[火山岩]],或者火山岩已经被风化破碎,或者是更坚硬的[[花岗岩]],拉里贝拉岩石教堂也就难于雕凿出来了。 所以说,岩石教堂,这一非洲奇迹是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每天,嘹亮的诵经声,从山间教堂里穿过阵阵炊烟在拉里贝拉小山村回荡。每当这时,人们似乎变得庄重而肃穆。岩石教堂默默地矗立在山坡之上,注视着身边世代生息的人们,记录着一份鲜为人知的[[历史]]。 ==视频== ===<center> 埃塞俄比亚高原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稀有物种,埃塞俄比亚狼 </center> <center>{{#iDisplay:w0887vst7h6|560|390|qq}}</center> <center>大东非鼹鼠只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能到手绿色植物都是它的食物 </center> <center>{{#iDisplay:j3000t5m5pt|560|390|qq}}</center> <center> 它们是以草为生的猴子,是攀岩高手,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特有物种 </center> <center>{{#iDisplay:i30401gjzkm|560|390|qq}}</center>
<center> 附近到处覆盖着厚实的火山岩 埃塞俄比亚狼生活在海拔4000米高原 似乎缺乏适用的木材,可以想见,如果不是 它们在四千年前退居 样,拉里贝拉用同样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建造出更大、更多、更壮观的教堂。而如果这里不是遍布着火山岩,或者火山岩已经被风化破碎,或者是更坚硬的花岗岩,拉 贝拉岩石教堂也就难于雕凿出来了。</center>
所以说,岩石教堂,这一非洲奇迹是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每天,嘹亮的诵经声,从山间教堂里穿过阵阵炊烟在拉里贝拉小山村回荡。每当这时,人们似乎变得庄重而肃穆。岩石教堂默默地矗立在山坡之上,注视着身边世代生息的人们,记录着一份鲜为人知的历史。<center>{{#iDisplay:x0928zs8zr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60 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711,0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