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德蒙顿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埃德蒙顿龙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埃德蒙顿龙(学名Edmontosaurus),又译艾德蒙托龙、爱德蒙脱龙,是鸭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距今约7100万到6500万年前。

简介

种类:cerapoda 角足龙类

类(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鸟脚类iguanodontia 禽龙类euiguanodontia 真禽龙类dryomorpha 橡树龙类ankylopollexia 直拇指龙类

styracosterna 硬棘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iguanodontoidea 禽龙超科hadrosauroidea 鸭嘴龙超科

科(family)→ hadrosauridae 鸭嘴龙科=真鸭嘴龙类

euhadrosauria 真鸭嘴龙类=鸭嘴龙科

亚科(subfamily)→ hadrosaurinae 鸭嘴龙亚科

族(tribe)→ hadrosaurini 鸭嘴龙族=格里芬龙族gryposaurini 格里芬龙族=鸭嘴龙族edmontosaurini 埃德蒙特龙族

属(genus)→ edmontosaurus 埃德蒙顿龙

模式种(type species)→ e. regalis 帝王埃德蒙顿龙

其它种(other species)→ e. annectens e. saskatchewanensis 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 e. sp.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e. copei=anatotitan copei e. edmontonensis=e. annectens e. minor=hadrosaurus minor e. minor=edmontosaurus annectens e. altispinus=e. regalis

时代(period)→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found in)→ 美国科罗拉多州犹他州新泽西州南达科他州加拿大艾伯塔省

食性(diet)→ 草食

典型状态(length up to)→ 13米

推测体重(mass)→ 3吨

发现者(discoverer)→ lambe,1917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lambe,1917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a]爱德蒙托龙 (Edmontosaurus)

评价

埃德蒙顿龙与暴龙生存于相同时期的相同环境,其中一个在丹佛自然科技博物馆展览的成年标本,显示它的尾巴曾被兽脚类恐龙所咬。尾部的第13到17节脊椎的神经棘具有明显的牙齿痕迹,其中一个神经棘断裂,而其他神经棘弯曲,显示曾经被肉食性动物从后方攻击过。由于这个部位的高度至少有2.9米,攻击者应是种体型巨大的动物,而从该化石的发现地区来判断,该地区的唯一大型肉食性动物是暴龙。骨骼显示了这个伤口正在痊愈,并有感染的迹象,显示这头埃德蒙顿龙在事后应该仍然生存。研究这个标本的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发现左臀也有个痊愈的骨折迹象,由于已经完全康复,发生时间应较尾巴的伤口早。卡彭特研判这只埃德蒙顿龙因为左臀的伤口而行动不便,因此成为暴龙的攻击目标,造成尾巴的新伤口。卡彭特更提出,这只埃德蒙顿龙成功逃过暴龙的攻击,或是曾用尾巴抵抗暴龙的嘴部攻击。另一个发现于南达科塔州的E. annectens标本,身长约7.6米,下颔则具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齿痕。其中部分齿痕已经初步痊愈。Michael Triebold认为曾有小型兽脚类恐龙攻击埃德蒙顿龙的喉咙,虽然这只埃德蒙顿龙在攻击中存活下来,但不久后因为这个伤口而死亡。

在马蹄峡谷组中,埃德蒙顿龙生存于接近岸边的环境,而亚冠龙、栉龙则生存于较内陆的环境。通常不会在一个地点同时发现埃德蒙顿龙与栉龙的化石。[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