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埃贡.席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1]
基本资料
英文名   Egon Schiele
职业 表现主义画家
教育程度 维也纳美术学院
国籍 奥匈帝国
出身地 奥匈帝国维也纳
出生日期 (1890-06-12)1890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 1918年10月31日(1918-10-31)(28岁)
电影《席勒:死神与少女》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

上映时间 2016年,​8年前​(2016 (奥地利)
导演 迪特·伯纳
电影配乐作曲者 安德烈·德奇苏克
制片 法兰兹·诺沃提尼, 贝蒂·明克, Alexander Glehr, Alexander Drumreicher-Ivanceanu
主要演员 诺亚·萨维德拉、瓦莱丽·帕赫纳 、沃利·纽齐尔、马里·姜格、伊迪丝·哈姆斯
美术设计 Hucky Hornberger, 彼得·亚克曼
电影预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Kn-EzFuN0

艾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是奥地利画家,师承古斯塔夫·克林姆,是20世纪初期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且主题多是自画像。

维也纳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他不论作品或私生活,皆引起举世哗然的,他是颠覆维也纳画坛的二十世纪初表现主义画家。他以创新且充满力量的人体画出名,笔下人物多显颓靡,拥有扭曲肢体、病态肤色且瞪著焦虑的大眼,赤裸地逼视著观者,令人坐立不安,同时震慑于画作的强烈情感。

席勒的画作常因太过情色露骨而饱受批评。(图/Mike Steele @flickr)[2]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自画像,1912年
艾贡·席勒,自画像,1914年
席勒为49届维也纳分离派展览所做的海报。图|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Family-艾贡·席勒 Egon Schiele-1918(席勒人生中最后一幅未完成之作)[3]
艾贡·席勒《作品》[4]
艾贡·席勒《人物画作》[5]
艾贡·席勒《风景类作品》[6]
艾贡·席勒《风景类作品》2


生平

年少时期

艾贡·席勒出生于奥地利图伦,他的父亲阿道夫·席勒是任职于奥地利国家铁路局的火车站站长。他的母亲玛莉·席勒,则是来自波希米亚捷克克鲁姆洛夫。在席勒小时候,他曾就读于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所开设的学校,当时他的美术老师K.L. 史特劳区就已发现他的艺术天份,并支持艾贡·席勒朝向艺术界继续发展自己的天赋。

当席勒15岁时,父亲阿道夫·席勒死于梅毒,他的舅舅奥尔(Leopold Czihaczec)则成为他的监护人;奥尔对席勒不愿接受高等教育感到难过,但他也认同席勒的艺术天赋。1906年,席勒向古斯塔夫·克林姆也曾读过的维也纳艺术工商学校(Kunstgewerbeschule in Vienna)提出入学申请并通过。他在那里就读不到一年,就由学校的多位教职员推荐到维也纳美术学院就学,学习油画和素描。但新学校的保守风气使他感到挫折。纪录显示1907年时,希特勒被这间学校拒绝,因此曾有谣言指出希特勒和席勒彼此认识。


古斯塔夫·克林姆的提携

1907年,席勒向克林姆寻求指导。克林姆一向乐于提携后辈,他对才华洋溢的席勒有高度的期待,克林姆不只指导席勒也购买席勒的画作或是用自己的作品和席勒交换,还帮席勒安排模特儿,为席勒引介买主。克林姆还带席勒加入维也纳工坊(Wiener Werkstätte)-一个与维也纳分离派有关的艺术家团体。1908年,席勒在克洛斯特新堡举办了第一场展览。1909年,在完成第三年的学业后,席勒离开学校,并与其他对学校不满意的学生创办名叫“Neukunstgruppe”(新艺术组织)的团体。


古斯塔夫·克林姆于1909年在维也纳举办的“Kunstschau”展览中曾邀请席勒参展。席勒在那里看到了爱德华·蒙克让·图洛普文生·梵谷等人的作品。席勒从保守的学院解放出来后,开始接触到人体与性欲的题材。同时,许多人也开始注意到席勒的作品中那种不安定的情绪。


感情生活

  • 1911年,席勒与17岁的维拉妮·威利·诺依齐(Valerie Wally Neuzil)相识并在维也纳同居,维拉妮在席勒的创作中担任他某些最知名画作的模特儿。历史上关于维拉妮所留下来的记录或资料很少,只能知道她曾是克林姆的模特儿,并且很有可能也曾是克林姆的情人之一。席勒和维拉妮因不满意维也纳狭小的城市环境,曾搬去席勒母亲的家乡捷克克鲁姆洛夫这个小城市居住。尽管这是席勒母亲的家乡,但他和维拉妮还是被当地的居民赶了出来;原因除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格格不入之外,最主要的是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人们无法容忍席勒雇用数名十几岁的少女担任模特儿,提供席勒作画。离开捷克克鲁姆洛夫他们随后一起搬到在维也纳西边的小镇新伦巴赫,并在那边寻找灵感和便宜的工作坊。席勒这种不检点的生活方式最后激怒了当地居民,而他的工作坊也成了当地小流氓聚集的场所。


  • 1912年春天,席勒因勾引未成年少女而被逮捕。警方前往工作坊逮捕席勒的同时,也扣押了一百多张被认为是色情物品的画作。席勒在开审之前被收押。开庭审理时,席勒诱拐的罪名被判不成立,但由于在幼童可接触的公共场合展示色情图象,席勒被判有罪。在法庭上,法官甚至直接以烛火将一幅“令人不愉快”的画烧毁。在被收押21了天后,席勒被判入狱3天。在狱中席勒还绘制了12幅画,把自己被关在监狱牢房中的不适与不快用画作表现出来。


  • 1914年,席勒勾搭上了居住在工作坊对街的汉斯姐妹-爱迪丝·汉斯(Edith Harms)艾德蕾·汉斯(Adéle Harms)。姐妹俩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的新教家庭,父亲是锁匠。1915年,席勒与较活泼、善社交的爱迪丝订婚,而一直对席勒忠实的维拉妮则被席勒抛弃。在同年的二月,席勒就曾经在写给朋友的信件中透漏:“我想要结婚,为了以后的方便,对象可能不是维拉妮”。尽管汉斯家族的反对,席勒与爱迪丝还是在1915年6月17日结婚。这天也是席勒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 1918年秋天,西班牙流感传染到维也纳。当时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爱迪丝在10月28日因流感而过世;三日后,席勒也因流感而身故,得年仅28岁。在这三天之中,席勒画了许多爱迪丝的素描,这些是他最后的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对席勒的生活和作品造成了重大的影响。1915年席勒在婚后第三天,就被陆军征召。他起先于布拉格服役。在军中,席勒的长官很尊敬他的艺术才能,因此待他不错,为了保护他不受战争的影响,能持续发挥席勒的艺术长材。席勒从未被派到前线战斗,被派遗在监狱担任守卫,看管俄国的战犯,闲暇之馀还可以继续绘画。

1917年,他回到维也纳,得以专心从事绘画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他产出大量且成熟的作品,并在1918年时,受邀参加维也纳分离派在维也纳的第49届展览。席勒共有50件作品在主厅展出,他还以《最后的晚餐》为灵感,设计了展览的海报,并把自己的肖像放在中央,取代耶稣的位置。这次的展览非常成功,席勒作品的价格大涨,他也接到许多绘制肖像画的委托。

同年,他在苏黎世布拉格德勒斯登所举办的展览也非常成功。

可惜1918年秋天,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仿佛是上天为了惩罚人类的互相残杀,一场席卷全球的流感突然降临。短短六个月时间,2000万欧洲居民感染致死。流感瘟疫从西班牙法国一直延伸到奥地利。在维也纳一间昏暗的公寓里,年轻的埃贡.席勒坐在妻子的床边,无力地速写著她的模样。病入膏肓的他并不知道妻子此时已经带著未出世的孩子死去。


席勒人生中最后一幅未完成之作(见右图),构图之稳定,造型之精准,色彩之丰富,令人赞叹。原来的画面里只有他和他的妻子,得知妻子怀孕后,他又加画了一个小婴儿。此时的席勒风格渐趋温和,在艺术界已经小有名气。

不幸,妻子离世三天后,席勒去世。年仅28岁。如同一颗星辰在最璀璨的时刻陨落。[1]

艺术评价

父爱的缺失和世俗的非议令席勒抑郁又倔强,我行我素、自我迷恋又自我怀疑,他画了很多这样或扭曲或神经质,展现自我多重性格并且似乎正在自我分析的自画像。他向古斯塔夫·克林姆奥斯卡·柯克西卡学习,受到弗洛伊德巴尔等人的精神分析的思想影响,发展出独具个人特色和强烈表现力的绘画风格。[2]

他善用独特夸张的造型、强烈对比的色彩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他的绘画主题多是自画像和肖像,你也许看过他的一些著名的女性画像,但其实席勒的风景画也非常动人,自画像更是独具特色。

席勒以创新且充满力量的人体画出名,笔下人物多显颓靡,拥有扭曲肢体、病态肤色且瞪著焦虑的大眼,赤裸地逼视著观者,令人坐立不安,同时震慑于画作的强烈情感。席勒的线条里灌注的是自我的情感。已不是线条技术上的淳熟范畴。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著他的作品。

席勒通常会在画完线稿后,在适当的位置上添上颜色。他的那些五颜六色的色斑,看上去又很和谐。

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无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经质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的诡异而激烈的画面令人震撼,体现出一战前人们在意识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惑与痛苦的挣扎情感。因为就像文生·梵谷爱德华·蒙克一样,席勒是在用生命创作,描绘自己浓烈的、炙热的、苦痛的血液。


这位离经叛道的天才画家在美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在生前遭受了太多的非议、谩骂和起诉,他反叛的性格和艺术不被当时的世俗所接纳,但其死后,却被艺术界捧为直逼人心灵的伟大艺术家。说到席勒,我们会想起梵谷、蒙克、席里柯、弗里德里希、莫迪里阿尼、戈雅等一类艺术家,他们个性阴郁,生活不幸,绘画的内容容易引起不适或伤感。不同的是,上述画家几乎都是将压抑痛苦的情绪投射到他人他物,席勒大概是最直面自己的一位。即使是梵谷或蒙克的自画像也比席勒的作品也要温和很多了。


席勒的作品即便是在他去世10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令人不适的。彻底的裸露,扭曲的躯体,冲突的用色都是对传统美术的反叛。20世纪初的欧洲,竟然可以接受这样一位艺术家。


席勒在刻意表现“性”吗?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一半创作都是男女的裸体。他自己也公开声明“我不否认我画了很多饱含情色的作品”。


席勒笔下的女子大部分是奔放的,充满情欲的。用热烈的橙色来突出性器也是席勒的一贯作风。而席勒描绘的情侣基本上都是缠绵的姿态。


席勒对于批判他“低俗下流”的舆论提出了有力的抗争。

He who denies sex is a filthy person who smears in the lowest way his own parents who have begotten him. (任何一个否定性的人都是以最低下的方式在侮辱生下他的父母。)

Egon Schiele 艾贡·席勒


席勒之所以选择了“性”的题材,相信因为这是他所能运用的最佳载体。如果我们放下成见(色念)仔细鉴赏画的本身,我们会发现席勒非凡的创作才华。抛去杂念,感受下席勒的造型和用色,专业的美术人一般都很崇拜他的技法。席勒是线条和色彩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出一笔到底的高超技能,这种“高超”并非熟能生巧,而是喷薄而出。


除了裸体的自画像,席勒其实也画过不少穿了衣服的。他的表现力极强,画面富有冲击力,能寥寥几笔勾勒出不同的情绪。


有人说,席勒的画似乎看不出肉体的美感,席勒确实刻意地在做拉长和扭曲,但即使如此,他的造型还是非常精准,因此反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病态美” 。


看了这么多赤裸裸,如果你认为“性”代表了席勒,那就有失偏颇了。因为事实上,席勒的风景和静物绝不亚于他的人体肖像,甚至会更凸显他的天才(因为没有了性器的干扰)。


席勒的房间--为了致敬梵高还画出了比梵谷原作更耐人寻味的变体作品
梵谷的房间--席勒为了致敬梵高还画出了比梵谷原作更耐人寻味的变体作品
席勒的向日-为了致敬梵谷还画出了比梵谷原作更耐人寻味的变体作品。
梵谷的向日-为了致敬梵谷还画出了比梵谷原作更耐人寻味的变体作品。

他为了致敬梵高还画出了比梵谷原作更耐人寻味的变体作品。

席勒最贵的拍卖价来自于一幅风景画。


当然,今天很多人会用专业眼光定义为一种濒临竭斯底里的症状。但是席勒不是精神病艺术,他是刺探人际命运的叵测;这和当时萎靡风气的新艺术运动界完全不同,当时流行的是象征主义弥漫斯芬克斯魔鬼契约的神秘,以及由当时年轻的奥地利哲学家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所宣导的两性战争思潮。而席勒完全不关心这些,他笔下的性,是平等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席勒认为,唯有死亡和性将人的距离拉近。


最后分享一句维也纳分离派的宣言:“将艺术献给它所在的时代,将自由献给它所在的艺术。”

席勒1910年的作品《Death Mother》。图|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席勒画了很多母子题材的作品,但和温馨、圆满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在探讨生与死、新生与衰亡的问题。如1910年经典之作《死去的母亲》(Death Mother),母亲枯瘦的脸庞隐没于黑暗中,而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是被包裹的婴儿,其实是一个子宫的形状,婴儿的身上聚集了光亮,小手红彤彤地似乎在招手—这样的对比和隐喻是直观的,也是令人震撼的。他说:“人们是不是忘了孩童时最初的性冲动的罪恶感?人们是不是遗忘童年时内心所燃烧的恐惧和激情?我从没忘记,并且一直在忍受著。”


新时代的艺术,是直白的、扣人心弦的。艺术终于从道德模范和现世避难所的“功能定义”中摆脱出来,也不再是一种“审美欺骗”,而是直面生活的困境和内心的恐惧,还有那些灵魂中的黑暗力量。


著名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曾如此描述过席勒所生存的那个年代:“从未有一个时代如此被死亡的恐惧所环绕……从未如此死寂/人类如此渺小/愉悦如此遥远而公平与正义如此渺茫……人们躲在灵魂后哭泣,艺术也在为之哭泣—这就是表现主义。”恐惧与对生命意义的质问相连,也是精神分析学关注的重点。


影片

Egon Schiele 埃贡·席勒 (1890 - 1918) Austrian Draftsman Painter and Printmaker Expressionism Austrian 作者:Tuen Tony Kwok
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 06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克里姆特(1862~1918)及席勒(1759-1805) 作者:收费电视4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283件作品的收藏(高清) 作者:向大师学习


天才画家席勒28岁英年早逝其作品曾拍出3982万美元 作者:蒂莫西·卡洛尔

参考

  • 画的故事/席勒:我不否认情色,我不否定性
  • 治愈艺术画廊\晨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