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基督受洗 (韋羅基奧)

基督受洗 (韋羅基奧)
圖片來自wikiwand

基督受洗》是1476年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创作的湿壁画,他的學生達芬奇可能也參與到了該作品的繪製中。一些藝術史學家認為還有別人參與了繪製。原作尺寸: 176.9×151.2釐米,作品的主題是施洗約翰耶穌施洗的場景。左側的天使被認為是由年輕的達芬奇完成的。作品現藏於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

目录

创作背景

1472年,达·芬奇的名字已被佛罗伦萨的画家公会列在会员名单上了,其时他才20岁。4年以后,他虽然名扬全市,却仍和老师在一起工作,并于是年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基督受洗》。 据说这幅画的主要构图是委罗基奥完成的。因此,画上的人物显得呆板一些,充满一种宗教图解的味道。

圣经说,在罗马大帝提庇留统治的15年间,约翰在约旦河一带向贫民传道,鼓动人民接受上帝洗礼,笃信耶和华。说这是为了免去自己身上的罪孽,可以升入天堂。一天,耶稣来了,他要接受约翰的洗礼。约翰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不敢为他施洗。经耶稣劝说,约翰给耶稣施了洗。圣经上还说,当约翰舀起约旦河的圣水并为耶稣施洗时,天空豁然开朗,有一鸽子形状的圣灵显现在被启开的天空中。[1]

歷史

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是十五世紀後半期佛羅倫薩著名畫家,有一個很大的工作室。[2] 韋羅基奧本人並不多產,因此很少有作品是出自他自己之手。

根據Antonio Billi(1515),此作品是由Church of S. Salvi委託製作的。[3] 1810年成為學院美術館藏品,1959年被烏菲茲美術館收藏。[3] 16世紀喬爾喬·瓦薩里藝苑名人傳中關於韋羅基奧和達芬奇的傳記里都提到了這幅畫。

作品賞析

在這幅畫上,達·芬奇奉老師之命,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可是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達·芬奇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兒童頭部的卷發、身上的衣褶以及他與據說也是他畫的後面的自然背景之間的和諧關系,給人以極其真實可信的感受。盡管是初露頭角,但可以看出達·芬奇在人體結構與自然形象方面的深入探究,已經優于他的老師。色彩表現符合規律,形體的寫實性十分強烈,因而給人以神態畢肖的印象。畫布上這個跪著的小天使,目光炯炯有神,他認真而又好奇地註視著眼前所發生的事件。這一切似乎使他深入幻想的境界。當老師韋羅基奧看了之後,也頗有自愧勿如的心情。自此以後,達·芬奇又被老師介紹給一位在陶器釉繪上有獨特技藝的畫家盧卡·德拉·波比亞,讓達·芬奇進一步向這位色彩大師學習繪畫的技藝。

韋羅基奧比達·芬奇年長17歲,他身體健康欠佳,未滿40歲已百病叢生。這位老師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辛勤的藝術與科學的探索者 。對他來說,繪畫是立體美的數學示範,一切藝術形象都必須建立在幾何設計的基礎之上。形象,必須是有形體可依的,立體的,它不僅應該有長度、寬度,而且還應有深度。這種科學態度在那個時代是人類自身覺醒的一種求知表現。它對于正在發展中的天才達·芬奇具有強有力的影響。但達·芬奇的天分勝于他的老師,因為他不僅愛好數學,還愛好哲學,哲學幫助他去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深入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繪畫藝術的寫實才是全面意義上的寫實。[4]

參考文獻

  1. 基督受洗,百度百科
  2. Ilan Rachum, The Renaissance: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1979, ISBN 0-7064-0857-8
  3. 3.0 3.1 Angela Ottino della Chiesa, The Complete Paintings of Leonardo da Vinci, Penguin, (1967) ISBN 978-0-14-008649-2
  4. 基督受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