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里巴斯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里巴斯国旗

中文名称:基里巴斯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基里巴斯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2:1

正式形成时间:1979年7月12日

基里巴斯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上半部为红色,下半部为六道蓝、白相间的波纹状宽带。红色旗面上有光芒四射的金色太阳和军舰鸟图案。[1]

国旗含义

基里巴斯国旗启用于1979年7月12日,旗面上半部为红色,下半部为六道蓝、白相间的波纹状宽带。红色部分中间是一轮光芒四射、冉冉升起的太阳,太阳有17度光芒,代表了基里巴斯群岛的16个岛和巴纳巴岛。其上方为一只军舰鸟。红色象征大地;蓝白象征太平洋;太阳象征赤道的阳光,表明该国位于赤道地带,也象征光明和未来的希望;军舰鸟象征力量自由基里巴斯的文化;蓝白相间的波浪,象征海洋和三大群岛。[2]

国徽

基里巴斯国徽为盾徽。图案同国旗。下端的绶带上用基里巴斯文写着“兴旺、和平、富强”。

基里巴斯共和国简介

基里巴斯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iribati),简称基里巴斯,是一个太平洋岛国。陆地面积811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位于太平洋中部,由33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21个岛有常住居民),分属吉尔伯特群岛、菲尼克斯群岛和莱恩群岛三大群岛,共有32个环礁及1个珊瑚岛。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均气温32℃,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从其东部著名的圣诞岛,到最西部的巴纳巴岛,分布于赤道上3800公里的海域,拥有世界最大海洋保护区。 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上,其所属的莱恩群岛是全球唯一使用UTC+14时区的地方,这也使得基里巴斯成为全球一天当中最早开始的国家。

基里巴斯在1979年脱离英国独立。基里巴斯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而又横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交叉点上的国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水可能淹没该国。

2019年9月20日,基里巴斯与台湾“断交”。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基里巴斯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

历史沿革

公元前14世纪左右,斐济人和汤加人入侵,与当地人通婚,形成基里巴斯民族。

3000年前,已有马来—波西尼亚语系人定居。

1892年,吉尔伯特群岛(Gilbert Islands)连同埃利斯群岛(Ellice Islands)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地“吉尔伯特及埃利斯群岛”(Gilbert and Ellice Islands)。

1916年,被划入“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殖民地”(1975年埃利斯群岛分出,改称图瓦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本侵占。

1971年,成为自治区。

1974年,基于种族纷争,属于波里尼西亚人的埃利斯群岛居民要求投票,和密克罗尼西亚人为主的吉尔伯特群岛(Gilbert Islands)分开。

1977年1月1日,实行内部自治。

1978年,埃利斯群岛独立成为图瓦卢,吉尔柏特群岛于次年(1979年)宣告独立,并改国名为基里巴斯。

1979年7月12日独立,改称基里巴斯。

基独立后,美国宣布放弃菲尼克斯群岛以及莱恩群岛两个人烟稀少的群岛,二者合称莱恩群岛,并加入成为基里巴斯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

基里巴斯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岛国,由300多个岛屿组成,分属吉尔伯特群岛、大洋岛、菲尼克斯(凤凰)群岛和莱恩(线岛)群岛;是世界上唯一纵跨赤道、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

岛群东西长3870公里,南北宽2050公里。散布在约5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是世界上国土分布最分散的国家。在众多岛屿中,仅有33个岛有人居住。基里巴斯各岛均为珊瑚岛,面积较大的岛屿周围有环礁,环礁内有泻湖。岛屿高度不大,除大洋岛为海拔81米的火山外,其余都属低平环礁,平均海拔3~4米。西部的吉尔伯特群岛,由17个岛屿组成,除巴纳巴岛(又称大洋岛)外,其余岛屿呈西北东南向排列;菲尼克斯群岛位于共和国中部,赤道以南地区,由8个岛屿组成,基本上呈东西向排列;莱恩群岛位于共和国最东部,由8个岛屿组成,呈西北东南方向排列。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水可能淹没基里巴斯。2011年9月7日,基里巴斯总统汤安诺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上表示,基里巴斯政府考虑举国迁至类似大型钻油平台的人工岛屿,并呼吁全球减量排放二氧化碳。基里巴斯的情况不再是适应环境变迁,而是力求生存。基里巴斯最高处也只比海平面高2米,部分滨海村民已被迫往内陆迁徙躲避入侵的海水,水源盐化使作物无法生长,暴风雨和洪水造成的侵蚀日益严重。

自然气候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近年来每年有10个月以上时间连续干旱少雨。由吉尔伯特群岛、巴纳巴岛、菲尼克斯群岛的部分岛屿及莱恩群岛的部分岛屿组成,散布在广达500万平方千米的洋面上。多属低平的珊瑚岛,土地贫瘠多沙,无河流湖泊。

工业

基里巴斯有1座造船厂,集造船、修船为一体,年营业额1000万澳元。另有一些小规模的椰子加工、腌鱼、食品、工艺品、家具、服装和皮革制品制造业。

资源

有丰富的渔业资源。1979年以前产磷酸盐,由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合股开采,现已枯竭。近海海底有锰、镍等矿藏。

农业

基里巴斯大部分陆地被珊瑚沙层覆盖,仅能生长椰子、香蕉、面包果等少数作物。椰干年产量约1.1万吨,其中出口约1万吨,总产值约700万澳元。近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和天气干旱等原因,椰干生产和出口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国无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

渔业

基里巴斯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有金枪鱼、鲷鱼、鲣鱼、海虾。基捕捞业落后,国内仅有一家很小的渔业公司,有5条机动小船,产量有限,当地居民只能进行小规模捕捞,基本为自食。21世纪初,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中国台湾分别有数十艘渔船在基海域捕捞金枪鱼,这些渔船向基政府交纳的捕鱼执照费成为基政府主要外汇来源之一。2002年基政府捕鱼执照费收入约4200万澳元。

旅游业

基利用其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提高国际知名度。基最大岛屿圣诞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环状珊瑚岛,拥有世界著名的鸟类保护区和潜水场,每年有来自美国、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游客来此观光。

旅游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政府利用其跨国际日起变更线,第一个进入21世纪的地理优势,在岛上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发展旅游业。

同中国的关系

1980年6月25日,基里巴斯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97年中国在基里巴斯的塔拉瓦拉环礁建立起一个卫星跟踪站,耗时6-8个月,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永久设施,从而使中国在南太平洋有了一个立足点。美国认为该站可以用来监视马绍尔群岛中的夸贾林导弹靶场。2003年11月29日,由于基里巴斯不顾中国政府抗议,坚持与台湾当局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决定中止同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

2019年9月20日,基里巴斯与台湾“断交”。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基里巴斯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