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堂街镇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地处郏县东南部,东倚紫云山与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交界,南与李口镇、姚庄回族乡相邻,西与宝丰县石桥镇闹店镇接壤,北与王集乡、长桥镇隔北汝河相望,距郏县县城13千米,区域总面积71.3平方千米。

明代,堂街镇境域属丰家庄保;1989年,由堂街乡改为堂街镇。截至2018年末,堂街镇户籍人口为50631人。截至2020年6月,堂街镇下辖3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紫云路3号。

截至2018年末,堂街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1]

目录

建置沿革

明代,属丰家庄保。

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属南区,少部属中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后,设四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三教堂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三区。

1952年,少部分村划归八区(长桥)。

1958年,建立堂街公社。

1984年,改称堂街乡,又析置姚庄回族乡。

1989年,由堂街乡改为堂街镇。

行政区划

1997年,堂街镇下辖龙王庙、邵湾、前窑、北张庄、郭庄、圈李、王来湾、孔湾东、孔湾西、寺后、堂街东、堂街西、段李庄、李世和庄东、李世和庄西、丁庄、岔河、后庄、李王寨、石桥店、士庄东、士庄中、士庄西、关庄、南朱洼、南王楼、李楼、王寨、南谢庄、曹庄、上李、孟庄、张沟、石洼、小谢庄35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下辖堂街东、堂街西、孔湾东、孔湾西、段李庄、王来湾、南王楼、李楼、唐庄、石洼、关庄、士庄东、士庄中、士庄西、朱洼、小寨、后庄、石桥店、谢庄、王寨、李世和庄东、李世和庄西、丁庄、岔河、曹庄、上李、孟庄、张沟、小谢庄、寺后、龙王庙、邵湾、刘庄、李庄、郭庄、北张庄36个行政村,下设23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堂街镇下辖36个行政村:堂街西村、龙王庙村、邵湾村、前窑村、北张庄村、郭庄村、圈李村、汪来湾村、孔湾东村、孔湾西村、堂街东村、寺后村、段李庄村、李世和庄东村、李世和庄西村、丁庄村、岔河村、李王寨村、后庄村、南朱洼村、石桥店村、士庄东村、士庄中村、士庄西村、关庄村、石洼村、南王楼村、李楼村、南谢庄村、曹庄村、孟庄村、上李村、张沟村、小谢庄村、王寨村、唐庄村, 镇人民政府驻紫云路3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堂街镇地处郏县东南部,东倚紫云山与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交界,南与李口镇、姚庄回族乡相邻,西与宝丰县石桥镇、闹店镇接壤,北与王集乡、长桥镇隔北汝河相望,距郏县县城13千米, 区域总面积7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堂街镇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中平原的过渡带上,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有山、丘陵、平原、洼地、沙滩5种地形;紫云山、云阳寨山、阴山、凤山、红石山、张寨山、蝎子山、文安寨山等山峰错落分布在境内东部。

气候

堂街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偏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4℃,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降水量678毫米。

水文

堂街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北汝河沿镇界北蜿蜒东下流经26千米,凌云芝河、运粮河、杨柳河、石河自南向北纵贯镇境,汇入北汝河。

自然灾害

堂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连阴雨、冰雹、山洪、风、虫等;1961年、1968年,因雨量不足,气温偏高多风,北汝河部分段断流,遭严重干旱;2000年6月上旬,连降暴雨,降雨量达1000毫米,造成严重山洪、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灾害,成灾面积达3万多亩,倒塌损坏房屋2000多间,粮食减产75万千克。

自然资源

堂街镇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为煤、铝矾土、白俄岩、红石、紫石等,其中地下煤资源总储量达2.2亿吨。2011年,堂街镇有耕地6.1万亩,人均1.3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总人口有4874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400人,城镇化率35.6%;另有流动人口3186人。总人口中,男性25498人,占52.3%;女性23249人,占47.7%;14岁以下9282人,占19%;15-64岁34750人,占71.3%;65岁以上4715人,占9.7%;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堂街镇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6人。

截至2017年末,堂街镇常住人口为48083人。

截至2018年末,堂街镇户籍人口为50631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堂街镇财政总收入137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7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93元,比2010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5795元。

截至2018年末,堂街镇有工业企业24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农业

2011年,堂街镇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2010年增长4.1%。堂街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堂街镇生产粮食24473吨,人均500千克,其中小麦13131吨,玉米5196吨,豆类1642吨,红薯4504吨。堂街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蔬菜、油料作物。2011年,堂街镇烟叶种植面积12000亩,产量1744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3867吨,其中花生3567吨,芝麻70吨,油菜籽230吨;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15609吨。堂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堂街镇生猪饲养量5.3万头,年末存栏2.5万头;羊饲养量2.1万只,年末存栏0.8万只;牛饲养量2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家禽饲养量99万羽,上市家禽71万羽。2011年,堂街镇生产肉类4326吨,其中猪肉1966吨,牛肉890吨,羊肉148吨,禽蛋339吨;畜牧业总产值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工业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工业企业54个;初步形成了以畜产品养殖、屠宰、加工为龙头的企业集群。2011年,堂街镇工业总产值为5.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4%。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商业网点503个,有专业集贸市场3个,是郏县汝河南岸农产品交易市场、家具交易市场和小商品集散地。2011年,堂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亿元,比2010年增长20.1%。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邮政储蓄银行有2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营业点;各类存款余额为3.1亿元,比2010年增长9%,各项贷款余额2亿元,比2010年增长8%。[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2436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24所,在校生3242人,专任教师19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6%;初中1所,在校生419人,专任教师5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86.5%,小升初升学率98.6%,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堂街镇教育经费达0.01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12亿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体育场地2处,1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广播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镇医院1个,社区医务站36个;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专业卫生人员7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2011年,堂街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住院手术410台次,出院病人1.2万人次。2011年,堂街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310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

社会保障

2011年,堂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18户,人数122人,支出23.7万元,比2010年增长33%,月人均162元,比2010年增长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86户,人数2105人,支出206万元,比2010年增长13.8%,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长14.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3人;农村医疗救助3.3万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21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7人敬老院1所,床位60张。[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邮政网点1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36个,固定电话0.3万部,电话普及率达23%;移动电话普及率95%;宽带接入用户3003户。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自来水厂2座。

供电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拥有3.5万千伏双回路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2台,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32千米,供电能力5万千伏安。

园林绿化

2011年,堂街镇有园林绿地面积25公顷,绿化覆盖率10%。

交通

堂街镇有武西高速公路、柏堂线、平郏公路穿境而过。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拥有市县级公路2条,县乡公路3条,总长36千米。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堂街镇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后庄南岗遗址、郭庄大型墓葬群、紫云寺塔基);其它古迹有儒、道、佛三教一体的"三教堂"遗址、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紫云山安营扎寨遗迹、曹操迎徐晃在摩陂劳军庆功的回军庙、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等功臣祁建华故居等。

风景名胜

综述

堂街镇境内有中华名山紫云山、紫云寺、宝象寺、临沣寨等旅游景点。

主要景点

紫云山

紫云山,曾列入《名山记》,一峰秀出,紫云环绕,"紫云晴雪"被列为郏县八大景之首。

临沣寨

临沣寨,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清朝;寨内明清民居规模集中,错落有致;寨外有河水环抱,芦花飘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