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复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复兴镇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这里俗称“吴头楚尾”。南滨长江与江西彭泽、湖口两县隔江相望,西北与华阳河、九成两农场相毗连,北连黄大湖,东与望江县接壤。[1]

基本内容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复兴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这里俗称“吴头楚尾”。南滨长江与江西彭泽、湖口两县隔江相望,西北与华阳河、九成两农场相毗连,北连黄大湖,东与望江县接壤。这里襟江带湖,沃野平畴,沿江公路横贯东西,安九公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与105国道、318高速公路相连接,境内拥有40公里长江岸线,其中有5公里的优质深水岸线,是长江流域有名的天然避风港和深水港,并建有3000吨级深水码头3座及多个轮渡码头,是皖西南农村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乡镇概况

复兴镇镇区与华农总场机关相连,镇区面积6.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1万,该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3个社区7个行政村,省农垦总公司华阳河总场、省司法厅九城劳改农场、省河道管理局、九江长江海事、市地方海事、市港口局等驻镇省市单位达10余家,遐迩闻名的国家级3A风景名胜长江绝岛——小孤山和蓄势待发的宿松县临江产业园均位于境内。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9年被安徽省省政府确定为“中心建制镇”,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心镇”,2004年中国历史出版社将复兴镇收录编撰在《中国2000名镇》巨著之中。复兴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09年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镇。2010年镇域内省级开发区——宿松县临江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筹建。2011年荣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

历史背景

宿松县复兴镇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埠重镇,古属九江,史称“浔镇”,又因清朝“洋人”驻扎,也称“复洋镇”。解放前就是商业繁华之地,店铺林立、夜市通霄,八大商号,远近闻名,素有“小香港”之称。解放后,百货、医药、食品等国家三级批发站应有尽有、商贸流通异常活跃。一批国有二轻企业如轻工机械、棉花加工、纺织、服装、造纸、制药应运而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辉煌,这些都奠定了复兴镇商贸重镇的基础。

交通状况

宿松县复兴镇滨江依湖的区位使水上运输尤有特色,5000米的滨江岸线能停靠5000吨级的海轮,大小码头有30多个,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上至九江、武汉,下达安庆、南京,与京九铁路、铜九铁路、沪蓉高速、九景高速公路等擦肩而过,是安徽省通往湖北省、江西省的要道之一。

人口设施

该镇电视台、文化馆、电影院、新华书店俱全,有2所完中、4所初中、16所小学、4家医院。另外,较完备的供电、通讯设施,较发达的客货运输,为复兴镇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镇现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2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W多人,镇党委下辖46个党支部,1000多名党员。2005年初外出务工党员95名。已在党员流入地较集中广东省东莞、福建省石狮组建了流动党支部。[2]

经济发展

镇区人口1W6多人,镇域面积873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233公顷,镇区面积350公顷。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镇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红薯、马铃薯等。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定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因此素有“棉乡”美誉,生产的“冠球”牌优质棉远销海内外。棉花、油菜交易量大面广,有1110多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门市房面积有9万多平方米,棉花加工、油脂加工是本镇的支柱产业。镇内主要有华农总场、九城劳改农场、平安联运、怡丰纺织、华鑫油脂、润申棉业、东阳磁材等省市属企业。2007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5.1亿元,是皖西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201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4亿元,复兴镇三大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在安徽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完成了《临江产业园规划》,把复兴镇定位为安徽沿江城市群西部门户新城,把临江产业园作为安徽临江产业发展轴上的西部龙头来建设。[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