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夏丏尊

增加 2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夏丏尊'''
<ref>'''丏'''字[[普通话]][[拼音]]读作'''miǎn''',粤音"免",遮蔽之义。</ref>({{bd|1886年||1946年|4月23日|catIdx=X夏}}),本名'''夏铸''',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松厦人。[[中国]]近代 [[ 教育家 ]] [[ 散文家 ]]
==人物生平==
[[ 光绪 ]] 三十四年(1908年),夏丏尊任[[杭州]]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后任国文教员。该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五四运动南方新思潮的重要发源地。[[鲁迅]]、[[许寿裳]]当时都在该校任教,他们曾共同发起一场学潮,反对以道学家自命的监督,并迫其辞职。民国二年(1913年),夏丏尊自告奋勇地兼任了该校被人瞧不起的舍监一职。他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被学生称为“妈妈的爱”。在语文教学上,提倡白话文,是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民国八年与[[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等三人积极支持五四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被称为第一师范的“四大金刚”,受到反动当局和守旧派的攻击,相继离校。
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后,社会上盛传会进行普选。由于夏丏尊对政治没有兴趣,不愿意当选,于是把自己的名字由「夏铸」改成「夏丏尊」,以代替发音相近的「勉旃」。他希望选民在投票时会把「夏丏尊」写错成「夏丐尊」,令选票作废<ref>《〈人名十二问〉参考答桉》,《咬文嚼字》2008年第4期第46页。</ref>。
1921年,上虞富商[[陈春澜]]捐资兴办[[春晖中学]],夏丏尊应经亨颐之邀到该校总理校务,并请[[刘薰宇]]、[[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朋友来任教。为了探究并实验新的教育理念,夏丏尊在1923年翻译了 [[ 意大利 ]] 作家亚米契斯的名着《[[爱的教育]]》。该书风行二十余年,再版三十余次。
1924年冬,夏丏尊与[[匡互生]]、 [[ 朱光潜 ]] 等人一起在上海组织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为立达学园),担任立达学园常务委员(后又担任文学专门部主任)。1928年,夏丏尊担任[[开明书店]]编译所所长。1930年,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创刊。
1937年 [[ 抗日战争 ]] 爆发后,夏丏尊因年老多病留守上海,但坚贞自爱,不为日方做事。后于1946年4月23日病逝于 [[ 上海]],享年61岁。4月27日 [[ 重庆 ]] 《新华日报》发表题为《悼夏丏尊先生》的社论,称赞他是「民主主义文化战线上的老战士」,表彰他为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建立的功绩。
着有《[[平屋杂文]]》、《[[文章作法]]》、《现代世界文学大纲》、《阅读与写作》、《夏丏尊选集》、《夏丏尊文集》,译有《[[爱的教育]]》、《[[文心]]》、《近代日本小说集》。
98,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