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多宝塔又名太子塔,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岛普济禅寺的东南方。塔建于元代,是普陀山上保存至今的最古的建筑,也是现存的元代最大的宝箧印式塔,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太子塔造型雄健,装饰美观,与普济寺钟声形成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多宝闻钟”。

多宝塔与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合称为“普陀山三宝”[1]

目录

历史沿革

此塔建于元统年间(1333年至1334年),当时普陀观音寺(即今普济禅寺)的住持孚中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得到江南诸藩王隆重接待,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为多宝塔。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修缮时添补部分螭首。民国8年(1919年)时涂抹水泥修复破损的表面。文革期间普陀山的寺院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多宝塔塔身的浮雕佛像被铲毁。

建筑特点

宝佛塔为五层方塔,高18米,双层塔座,三层塔身,有台无檐,全由太湖石砌成。1919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形成现在的造型。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造型别致,气韵古雅,尤其是第三层四周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小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其独特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见[2]。佛像的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石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石塔底层基座平台较宽,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四周栏下雕有四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雨天水从龙口流溢,如垂涎。

旅游特色

清晨时分,日出海上,站在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悠扬钟声和百步沙海滩的澎湃潮响,两声互相应和,激荡心胸,令人神清不已,故得“宝塔闻钟”之美名。

塔院内还有诸多古迹、题刻,康有为到普陀山时曾在塔院内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四字。在宝塔内还曾发现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聊城御史傅光宅所撰、余姚俞近旸所书的《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

视频

多宝塔 相关视频

普陀山三宝之一:“多宝塔”,元代精美石塔
普陀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