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地控制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地控制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是水平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总称。

简介

大地控制按测量方法不同分为高程大地控制网、水平大地控制网和空间大地控制网三类。 水准网是高程大地控制网布设的主要形式。 天文大地网是经典大地测量技术布设水平大地控制网的主要形式。 GPS网是当前空间大地控制网布设的主要形式。由一系列通过水准测量测定高程的大地点(称水准点)构成的网。是高程大地控制网布设的主要形式。全国各地地面点的高程,不论是高山、平原及江河湖面的高程都是根据水准网统一传算的。 中国国家水准网按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等。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骨干,沿地质构造稳定和坡度平缓的交通线布满全国,构成网状。一等水准路线全长为93000多千米,包括100个闭合环,环的周长为800~1500千米。二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一般沿铁路、公路和河流布设。二等水准环线布设在一等水准环内,每个环的周长为300~700千米,全长为137000多千米,包括822个闭合环。沿一、二等水准路线还要进行重力测量,提供重力改正数据。一、二等水准环线要定期复测,检查水准点的高程变化并以此研究地壳垂直运动。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测制地形图和各项工程建设服务。三等环不超过300千米;四等水准测量一般布设为附合在高等级水准点上的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0千米。水准网中各点的高程是以平均海水面起算的。平均海水面通过沿海验潮站长期对海水面观测的结果取平均值确定。在验潮站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水准原点,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它到平均海水面的高程,作为水准网传算高程的基准。中国测定平均海水面的验潮站设在青岛市,采用该站1950~1956年的验潮资料确定黄海平均海水面,测得水准原点至黄海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值为72.289米,定名为“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1985年又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的验潮资料进行了计算,测得水准原点的高程值为72.260米,定名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中国水准网的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由一系列通过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天文测量获得水平位置的大地点构成的网。 中国国家天文大地网按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等。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野外测量困难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千米,构成许多锁环。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千米。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二等基本锁的边长为20~25千米,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千米。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所以也常把国家一、二等三角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评价

中国国家一、二等三角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75年基本完成,1978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1982年完成了全网的整体平差,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由一系列通过测量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卫星,精确测定三维坐标的大地点(称GPS点)构成的网。GPS网布设灵活,不需采用如天文大地网那样的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布网,对网的几何结构在技术上也无特别要求。GPS网中有若干高精度长期连续观测GPS的基准站,作为全网的坐标基准。中国“2000国家GPS控制网”由国家测绘局布设的国家GPSA、B级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布设的全国GPS一、二级网,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建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组成,共2609个点。通过联合处理将其归于一个坐标参考框架,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体系,可满足现代测量技术对地心坐标的需求,同时为建立中国新一代的地心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