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埠镇在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东北方不远,有个大埠村,今属赤坎区北桥街道办管辖。历史上不称村,叫大埠,曾是一个繁华的商运中心,寓意大的商埠。

简介

在广东省 湛江市赤坎区东北方不远,有个大埠村,今属赤坎区北桥街道办管辖。历史上不称村,叫大埠,曾是一个繁华的商运中心,寓意大的商埠。 大埠村委会于1988年4月由东山乡分开成立,位于北桥街道东北面,东与广州军区赤坎生产基地相连,南连接市区,西连后坑村,北邻遂溪县黄略镇。下辖沙郭、岭仔、谭屋、大埠、双港5条自然村。总人口3903人,农业人口3610人,耕地面积1254亩。

所属5条自然村中,沙郭岭仔谭屋、大埠4条自然村紧靠广湛公路,离市区1公里,双港有北调线贯穿,离市区仅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通邮通信方便。

农业以蔬菜、水产、禽畜生产为主。其中水产是赤坎区大户,现有海水养殖面积1500亩,淡水养殖面积3300多亩,养殖罗非及四大家鱼,以罗非为主。工商业主要企业有湛江珠江啤酒有限公司、湛江尧丰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市鸣达工业有限公司等。[1]

历史

大埠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由武生陈庆酞、邑人陈振发开辟。因其背连大陆、面通外海、港口宽阔,便于航行,故商贸日渐繁荣。民国兰年(1914年)粤海总关《厘定侮关常关名称编纂地址道里表》明确定大埠是四等常关分口,归广东雷州总关管。

1937年按“缉私警戒线”部署,设大埠分卡和大埠夏船分卡,是从台山到钦廉,长达400多公里海域,唯一同地设立两个分卡,足见其商运贸易地位的显赫。大埠全盛时期,在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界,是最靠近广州湾法租界(今广东湛江前身)的出海口。

雷州半岛盛产的糖、油、盐和农副产品,大多运到大埠转运到外地,其中糖货最多,年出额达50余万担。每到榨季,海康(今雷州市)、廉江、遂溪等地生产的糖,络绎不绝地被牛车运到大埠,排队候卸的牛车达数百辆:阳江、江门、广州、潮汕的装糖船只停泊大埠,多时达百艘。故大埠又叫“糖埠”、“唐埠”。

大埠成了广东雷州半岛(即湛江市地区)的一个重要口岸,政府在埠上设海关、税务一、稽征,还派兵驻守。由于商客来往频密,配套服务应有尽有,大小酒楼、旅舍、赌场、钱庄、当铺应有尽有。邻近四周的乡民也常到大埠赶集.热闹非凡。

1943年2月,日寇占领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旧称,曾为法国殖民地)。看到埠的地理条件优越,经济位置重要,随即出兵占领,在大埠修建军用码头,并在文章村经东山开建公路到大埠。筑路时,取泥填路,挖中泉眼,路基变成池塘,民众称之为“日本塘”。之后,战况紧迫,加之日本节节败退,便搁置工程,未建好的码头也随之弃置。

日本投降后,广州湾光复,湛江建市,祛界、华界取消,大埠完成历史使命,地位逐渐淡化,成了民居村落。[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