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寅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寅镇古称二龙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东南部,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是以兔业、果业、大山乡米为主的基地乡镇之一。

乡镇简介

大寅镇为仪陇县辖镇。古名二龙场,梁置大寅县,1940年设二龙乡,1980年更名大寅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37.2平方公里。永(乐)九(龙)公路穿境。镇办企业有建筑业、农具加工厂、制砖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籽、烟叶。养殖蚕、猪、等家禽。

大寅镇古称二龙场,位于金城镇东南部,新政镇东北部,距金城镇62㎞、距新县城58㎞。坐标东经106°38′3〃、北纬38°21′38〃,东依灯塔乡,西靠永乐镇,南连芭蕉乡,九龙乡,北接石佛乡, 幅员面积33.17平方公里,辖18个村,12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4440户,总人口18591人,场镇人口达4849人,耕地面积10716亩,人均耕地0.78亩,其中水田6588亩、地4128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

历史沿革

仪陇县大寅镇。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伏虞郡及安固县,大同中置宣汉县,郡以伏虞山(今龙呈寨)为名,郡治与宣汉县治在今大罗乡,安固县治在今营山县安固乡。

西魏(公元538年―551年)仍袭梁制、隆城郡领仪隆、大寅两县,伏虞郡领宣汉、安固两县。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西魏的义安郡、梁的伏虞郡划归蓬州,隆城郡仍置,伏虞郡由今仪陇大罗池迁到今营山县安固场。隆城郡辖仪隆、大寅二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蓬州的伏虞、义安、隆城三郡和渠县的景阳郡。合置为蓬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宣汉县为伏虞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改郡,仪隆、大寅二县属巴西郡(郡治在今阆中县,伏虞县属清化郡(郡治在今巴中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蓬州,辖仪隆、大寅、伏虞等6县。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方州,州治与仪隆县治在今金城山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割南部、相如两县部分地区设新城县,以隐太子建成讳,改名为新政县,隶属阆中,县治在今仪陇县新政镇。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方州,仪隆复属蓬州。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仪隆县城移于金城山腰今县城所在地。仪隆县名在大历初年(??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伏虞县城移于今仪陇县义路乡李家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改大寅县为莲池县(县治迁至今蓬安县茶亭乡莲池坝),后废。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复置。

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沿袭唐制。以州领县,蓬池、仪陇、伏虞三县仍属蓬州。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蓬州称咸安郡,辖仪陇、蓬池、伏虞和营山四县。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复置良山县,蓬州咸安郡由原辖四县扩为六县。

元(公元1206年―1368年)建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仪陇县属四川省顺庆路蓬州管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蓬池、伏虞二县入仪陇县。同时撤新政县入南部县。从此,仪陇县境版图始基本统一。

明代(公元1368年―1661年)废路,分省、府、州、县四级。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仪陇县并入蓬州,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仪陇县属四川省川北道顺庆府管辖。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因避皇帝溥仪讳,改仪陇县为“宜陇”。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复名仪陇,废道,属顺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复置道,仪陇属嘉陵道(道治在今南充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裁道,县直属省。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仪陇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转入川东北地区,于1933年8月23日解放仪陇,随即成立了县、市、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当时红军把仪陇县和邻县的部分地区排成三个县苏维埃,即仪陇县、长胜县、阆南县。仪陇县苏维埃政府设金城镇,辖1市、11区、52乡;长胜县苏维埃政府,当年设仪陇县立山场,次年迁往巴中鼎山场,辖8区、32乡;阆南县苏维埃政府,设今阆中市水观音,辖15区。红军在仪陇经过较大的战斗30多次。

1935年2月―4月为配合红军北上,先后撤离了仪陇。红军撤离后,仪陇县恢复民国旧制,到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为止。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

1952年调整行政区,将响滩区的南风、黑水、响滩划属平昌县;将二龙(今大寅)区的文珠乡划归营山县;将蓬安县的二道、复兴、双河(今双胜)、歧山、赛金、陇城(今新城)等张腊入仪陇;

1978年8月南部县的新政、马桑(今果山)、三元(今银山)、平头(今环山)和新政镇划入仪陇。

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消后,仪陇县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8月改称地区,1994年改称南充市)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

2005年9月,县城迁至新政。[2]

自然环境

大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1050㎜,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镇政府位于大寅镇开发区—楼房村三社。

行政辖区

辖白杨、高山、金家、龙岗、海桥、梨坪、梨园、回龙、葫芦、利民、楼房、柳林、印台、西华、平桥、石骡、宏图、枫香18个村委会和大寅街1个居委会。

经济建设

大寅镇是县确定的以兔业、果业、大山乡米为主的基地乡镇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蔬菜、中药材为主,小杂粮以黄豆、绿豆、胡豆为主;2007年人口计生率85%;粮食总产量为778.83万㎏;油料产量为98.3万㎏;生猪出栏为20000头;国内生产总值为4876.5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总额为928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50万元;财政收入为230万元;财政支出为230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为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20元。

社会事业

初中在校生为1900人;小学在校生为178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83人;有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9个;村小学12所,镇中、小各一所;截止2007年底,全镇已有13个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全镇安装程控电话2032门,移动电话10098部,家用电脑上网200台;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1座;场镇建设面积的达6平方公里,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森林覆盖率达36%。

风土人情

在川北仪陇山区民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三春”习俗不断翻新作秀,她是一种广泛的民风民俗,也是民众喜欢的一种有滋味的乡村风味。欢欢喜喜去说春。新春头里的正月间,有民间老艺人,带上简单的乐器和吉祥的春字、福字、财字,不辞辛苦地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说春”。那是一段吉祥文明的词句:“新春艳阳天,农家心喜欢,开年走好运,事事都顺心”等等。说唱10多分钟后,就恭维热情地赠送一张春字、福字或财字等字帖。说春人因人说唱,随机应变,词句滚瓜烂熟,从运气、找钱、种植和养殖等多方面入手,以生动精炼的语句词儿说唱得主人心花怒放。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说春又添了遵纪守法、计划生育、尊老爱幼、外出务工、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的新内容。说春人大多数是50多岁的老人,带有二胡、板胡、京胡、莲花落等乐器。说唱后主人自然要随意给钱。说春人收到赏钱后,临走时还高兴地回敬几句:如“月月走好运,处处都发财,四季无病灾,做事六六顺”等等。高高兴兴喜踏春。有的叫踏青。说是春天到野外走一走、游一游,可祛百病。仪陇民间自发地选择在农历正月16日这天,上年纪的老人嘱咐全家人穿戴打扮得漂漂亮亮,浩浩荡荡地来到附近野外的山上,选一块草坪席地而坐,天南海北地聊天摆龙门阵。老人们讲:踏春让天然绿色带走疾病。

如今,仪陇踏春的农民已经“踏”到了各式各样的农民公园、农家乐园。到大年前后这几天,金城背后的金城山公园、白塔山、仙女山、大仪山,以及远近闻名的琳琅山、立山寨、龙呈寨等等10多处名胜古迹公园,被来至乡下的各路游客挤得爆满。虽说短途旅游大半天,从实际的含义上讲,这是民间多年兴起野外锻炼行路、爬山的一种体育方式。勤勤快快干早春。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民间风俗——早春。立春前后,家家户户都自发地抢先种植一种早春作物或养殖一种早春家禽。像栽树、种瓜育苗、孵抱鸡鸭等等。乡下人讲,有一门早春作物或家禽在早春播种、出现,就象征着春天播下了丰收的吉祥。

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现在农民下种是使用的大棚温室或双层地膜播育,孵抱出的小鸡小鸭是在寒冷冬天的温室中进行的。农户求早熟、早上市、早赚钱。虽然仪陇是丘??地里的各种早春玉米苗、蔬菜苗都已长出5cm多深的嫩苗;小鸡小鸭一筐筐地上市销售。另外,乡下的木工、石匠、篾匠等手艺人,在新春头上,带上工具爬坡上坎走村串户揽活路,还有回乡过年的务工人员,也告别家人,早早上路。乡下人说:早春干早活,来年早收获。

相关视频

大寅镇:土地流转,让荒山变金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