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布江拼布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布江拼布绣

大布江拼布艺术起源于汉朝,盛行于明清及民国时期,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原生态造型艺术,而现代大布江拼布绣则在秉承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种类的表现方式,采用现代美术设计理念,加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列入郴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大布江拼布绣

类型:原生态造型艺术

起源:清朝

理念:现代美术设计理念

制作原料

大布江拼布绣是一种流行于湘南民间的原生态造型艺术,它以民间随处可见的碎布和旧衣物为原料,以黑白蓝红黄为主颜色,结合传承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精心制作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传达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历史由来

说到“拼布绣”这三个字,现在很多人也许会感到很陌生,但说到民间的口水珈和背带肚兜兜几乎人人皆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一看到这些物品就会勾起无尽的恋旧情怀。

传统的湘南拼布绣渊源久远,最远可上溯至汉宋朝,兴盛于明清及民国时期,近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影响广泛。在原野牧夫长篇小说《红狐传》中写道:“四姨太太送的是一对绣着麒麟送子青缎千底布鞋,一双七彩丝线挑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湘草边阑金黄闪色护膝,一条云湘儿绫绸猩红八宝五彩嵌边、湘红绢线滚细金丝带儿、里面装有九绕梅花星铜钱蒲艾紫苏白莲花瓣兜肚,上面扎着虎吃五毒的花样,那绣工针脚的精细令她看得暗暗吃惊,一看便是她亲手做的,别人只道细凤丫头会绣花,哪里能赶上她做女红,且都是当年老太太亲手教的。”四姨太太送给二少爷的礼物就是拼布绣,那个时候,拼布制品的流传和使用,是湘南一带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人们或多或少都用过拼布制品,有的自用,有的用于婚丧嫁娶、传宗接代,有的用来换取零用钱。由于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而得以流传下来。但到了现在,这门古老的艺术几乎失传,会拼布的民间艺人已寥寥无几。

拼布艺术当时不只是作为一种孤立的艺术形态而存在,而是由于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以其独有的魅力和蕴藏期间的纯真情感打动和吸引人们。拼布艺术主要采用那些古香古色的碎布和旧衣服拼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在民间的存在形式和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常用的有婴儿用品,如:口水珈——这种手工制品佩戴在幼儿胸前非常好看,还能接住口水、食物汤水等东西,使之不会弄脏衣服;凉箍——也叫凉帽,是幼儿夏季戴的帽子,造型独特优美。据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骨骼尚未长好,头发也稀少,因而头部需要重点保护并防止着凉;背儿包——也叫背带,是母亲背幼儿的专用品,其中的物象一般为吉祥如意,长命富贵等内容。兜肚儿——分为儿童肚兜、成年女子兜肚,面上图案多为“虎吃五毒”、“长命富贵”、“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刺绣主题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也有其他成人用品,如:头巾、围裙、烟袋、荷包、枕套、鞋垫等等。当地女子出嫁之前要花一两年时间精心制作这些物品,出嫁过门时作为嫁妆,从娘家到夫家一路展示那些色彩鲜艳、工艺精湛的拼布制品。每经过一处村庄往往引得大众啧啧称叹,这时候新娘心里甜蜜、脸上有光,因为只有心灵聪慧的女人制作的拼布制品才是最精美的。

大布江拼布是湘南拼布绣的一个典型派系,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特别是手法和构图别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点,三十多年前在永兴、资兴、安仁、桂东、汝城等相邻一带的农村广泛流传。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门古老而“不值钱”的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接近濒危。

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传承人何娟,从小喜欢奶奶的拼布绣,在外面工作了几年的何娟还是回到家乡大布江,跟奶奶学起了拼布,手巧心灵的何娟不但跟奶奶学会了基本技法,在表现手法上更借鉴了其他艺术种类的表现方法,加入了现代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的元素和意象,在这些作品中有更多何娟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她秉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同时借鉴了其它艺术种类如版画等的表现形式,并采用了现代美术的设计思想,多彩的元素和意象,高档的布料和绣线,突破传统的应用领域,使这门古老的文化遗产独具魅力。

2008年她开始开发、整理和创作拼布绣产品,2011年成立了郴州市娟娟拼布艺术坊,引起了湖南大学文化传媒的重视,现已初步将大布江拼布绣列为湖南大学文化产业研发项目。

设计理念

该拼布艺术秉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同时借鉴了其它艺术种类如版画等的表现形式,并采用了现代美术的设计思想,多彩的元素和意象,高档的布料和绣线,突破传统的应用领域,使这门古老的文化遗产独具魅力。

拼布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手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拼布制品泥脚粗手的农村妇女几乎人人会做,只是制作的高低水平不同罢了。这里的女孩子从小跟着大人用拼布的手法制作衣服、鞋、帽等一些日常用品。做好的成品有的自用,有的用于婚嫁喜庆,有的用来换零用钱贴补家用。可以说那时候拼布手工技艺是女人们的一门生存技能和成家立业之道。

一、构图饱满,图案中的物象之间一般不留空白;在构图形式上多采用对称式,均衡式构图极为少见。

二、用色突奔、大胆,多以黑、白、红、蓝、黄、绿为主,不受概念化模式的局限,色彩对比强烈。比如,人们概念中的月亮是白色的,而大布江的拼布艺术作品中月亮可能是蓝色、黄色、橙色、灰色或绿色的。

三、造型洗练、夸张。比如,一张娃娃脸上添两只三角形的耳朵,加几根胡须,额头正中来个“王”字,一只老虎就出来了。这样的老虎不仅威猛,可辟邪,同时给人一种亲近可爱的感觉。

四、没有造型艺术中所谓的“三度空间”,只有长宽两度空间。没有严格的透视要求,焦点透视完全被抛开,只是非常灵活地运用一些散点透视。

五、拼布艺术中的针法巧妙独特多变,点线非常讲究,时而平针,时而散针,还有回针、盘针、卷针、套扣、辫绣、锁绣和锯齿绣,但多以平针缝制为主,往往还结合采用一些湘绣技法,这样使画面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六、线的制作工序和用料也很特殊复杂,采用生长在山地较险要地带的野生苎麻原材料,经过反复捶打去皮、泡、洗、晒、手工搓制而成。

拼布内容

大布江的拼布图案所反映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和纯朴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三个方面:

一是反应人们对生活的祈盼和情感方面的,有民间故事和传说类,如八仙过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砍樵、七仙女下凡等等;

二是表达主人的愿望与祝福方面的,有文字类,如福、禄、寿、喜、双喜临门、长命富贵、人寿年丰、招财进宝、龙凤呈祥,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等;

三是以身边的事物为表现题材方面的,有花草类,如荷花、石榴、兰花、梅花等;鸟兽类,如虎、猴、猪、鸡、鸭、喜鹊、鸳鸯、龙凤、蝙蝠、虫、鸟等等。儿童用品喜欢用老虎、喜鹊、蝙蝠等图案,取辟邪镇恶之意;新婚夫妇用品喜欢用鸳鸯戏水、莲(连)生贵子、鲤鱼闹莲等图案,象征婚姻和谐,期盼家庭幸福美满,多子多福。

地理环境

大布江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东部,地处罗霄山脉东麓,距县城56公里。四周与龙形市乡、七甲乡、鲤鱼塘镇,以及资兴市的波水乡、皮市乡接壤。全乡13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000多人。境内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日照充足、气候宜人。据有关族谱史料记载,远在汉代的时候,就逐渐有人沿便江、永乐江而上,向今天的大布江乡境内迁移。那时候这里还是虎狼成群,人迹罕至的茫茫原始森林,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相对规模的村落和聚居人群。由于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当地的货币和商品流通受到严重制约,人们过着刀耕火种、自产自销、自足自给的生活。因而当时的手工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和社会活动。先民所带来手工制作的兜肚儿,是女性最早常穿的贴身内衣,也是最初的拼布绣,而且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人们发现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接起来做成儿童的衣服鞋帽等物品很好看,同时还能节约利用一些边角碎料,这门技术在这里派上了很好的用场。在此基础上,人们又不断实践和探索,拼出花纹、图案及刺绣手艺,以表达他们的情感追求以及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拼布艺术就是这样在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生活也从此变得丰富多彩。

艺术价值

一是它的艺术价值。拼布艺术源于生活来自民间,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并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艺术都十分讲究个性和特色,严格的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东西就不能称其为艺术。正因为如此,拼布艺术这支艺术奇葩以它深厚的根基、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脱颖而出。二是它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拼布艺术制品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它所含盖的面很广,使用量巨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出现,拼布制品正在慢慢淡出原有的历史舞台,大量的民间美术品进入濒临灭绝的状态。 致使以手工方式制作生活用品的人越来越少,原来大布江乡村村组组、家家户户都盛行的拼布技艺,现在只有年长的一些妇女才会做。据初步统计,目前全乡能从事这一技艺的大多数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现在做起拼布制品来确已力不从心,传统的拼布技艺正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状。加之原来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些资料、图样、工具早已损毁或流失,拼布艺术的濒危状况是非常严重的。为此,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作迫在眉睫。

保护状况

活动

近年来,永兴县充分挖掘文化遗产,对大布江拼布绣十分重视,并于2009年申报为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过多年的弘扬与发展,如今,大布江拼布艺术已经走出永兴山村,在郴州开办了拼布艺术坊、专卖店。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有了全新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传承

大布江拼布绣的传承人为何娟,又名何雄军,小名何爱莲,1979年出生于永兴县大布江乡虎居坑村。大布江乡地处大山深处,逶迤清澈的耒水从这里流向湘江。秀美山川养育了一代代古朴纯真的大布江人,也养育了传承千年的大布江拼布绣。喝着大布江水长大的何娟天生心灵手巧,加之她奶奶、妈妈、姨妈以及女邻居都会拼布绣,因而她自小就受拼布绣的熏陶,对拼布绣有着一种原始而热烈的喜爱。

近3年来,作为拼布艺术的传承人的何娟全身心投入到拼布绣世界里,在自己简陋的工作室内,伴随着孤独与寂寞,潜心制作出多幅作品。代表作有《母与子》《乡情》《思》《蝶女》等,这些作品处处透露出湘南的风土人情,朴实而典雅。2009年4月,她的大型版画拼布《待嫁的新娘》,及其它传统小装饰获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银奖。2011年以传统针法和色彩,并注入我国传统戏剧京剧气息元素,创作的拼布作品《京剧脸谱》获郴州市第四届“群艺杯”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铜奖等。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中国文化界的 “嘉年华”——第七届中国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何娟创作的拼布绣作品《时机已到》作为郴州唯一一个参展项目在此次文博会的4号馆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并以其独特的创意及深刻的寓意而获得第七届文博会 “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她最大的想法,就是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拼布技艺,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民间艺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使之成为湘南大地的一件民间瑰宝。“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在未来,能让这门民间技艺走向与企业的结合,成为郴州旅游市场的一个品牌,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得到传承与推广。”何娟认为,拼布艺术以身边的事物,如花、草、虫、鸟、鱼等为表现题材,表达主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爱好,体现了湘南地区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对于湘南地区的美术、民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难题

大布江拼布艺术保护面临的诸多问题,主要有: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政府虽然开始逐步重视这项工作,但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名词,加之宣传工作还比较弱,所以人们对这个事物的理解划分还不是很明确,尤其社会上,许多老百姓还不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概念,更不清楚保护的范围与内容及如何去保护,全民保护意识不强,对拼布艺术的保护还没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2、文化环境令人担忧,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老一代拼布艺人逐渐逝去,新一代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承意识不够强,且大部分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致使拼布艺术的传承形成现在这样青黄不接的局面.如何使青年一代对拼布艺术感兴趣,培养年轻的传承人是现阶段保护工作的重点。

3、保护队伍有待强化,对拼布艺术做到深入研究的专职人员太少,而非遗干部承担的工作又太过繁杂,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工作力不从心以及保护经费的不足等等诸多问题。

针对拼布艺术这些问题现象,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一系列的保护计划

1、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引导人们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意识。

2、制定五年保护计划,逐年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保护,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

3、加强对拼布技艺的保护,包括对传承人员的保护,档案资料、工具和材料的保护以及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会等。

4、加强对当地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包括对环境、资源、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开发,使之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

5、加强对拼布艺术的开发利用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包括加强“申遗”和商标注册等方面的工作,合理利用和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并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形成产业化以达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发展等等。

二、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1、成立保护机构,并成立保护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明确专人抓这项工作,确定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非遗专干负责管理日常工作,同时建立联系网络,县、乡、村、组四级设联系点和负责人。

2、组织年轻人参加技艺培训班,请老艺人传授技艺方法,根据现有艺人的分布情况,就近选拔培养一批年轻学徒,采取全乡统一管理以分散的家庭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工作。

3、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种大保护氛围。

4、每年组织举办一次拼布艺术展览比赛活动,通过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掌握这门技艺,以达到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和保护。

5、当地政府应将拼布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保护,以及开发利用作为今后文化工作的重点,制定五年保护计划。

6、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将拼布艺术的保护纳入年初预算,划拨专项保护经费,保证文化遗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展前景

在各类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拼布艺术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还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的。自1998年以来,共有100多幅作品入选省、市、县级美术作品展览。王英、曹晓柏制作的拼布艺术品曾远赴日本展出并获奖;巫有容、曹杏兰有多幅作品入选湖南省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并到香港展出。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工作的重视和宣传力度的加强,以及拼布作品对外的展示,部分年青人也开始对拼布艺术产生兴趣。如大布江女孩何娟,出生于七十年代末,自幼受当地民间拼布艺术的熏陶,格外喜欢家乡的拼布,秉承祖先的技艺,在离乡多年返回故里时,家乡拼布艺术的这份情与爱再次点燃了她的梦想,于是决意留在家乡放飞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精心制作的拼布作品《待嫁的新娘》获全省大学生“挑战杯”设计大赛银奖,2011年以传统针法和色彩,并注入我国传统戏剧京剧气息元素,创作的拼布作品《京剧脸谱》获郴州市第四届“群艺杯”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铜奖等。不久,又将自己创作的拼布绣作品《时机已到》作为郴州唯一一个参展项目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中国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4号馆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并以其独特的创意及深刻的寓意而获得本届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从而成为被社会公认的“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无疑给大布江拼布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如果以一种新的发展空间来传承和发展大布江拼布艺术,使之具有艺术化生产化市场化于一体的保护,比如,把大布江拼布装框以艺术品的形式来表现,做成墙上挂的艺术品登上大雅之堂。也就是说扩大使用范围,提升文化艺术内涵,把用传统元素做成的壁挂、挎包等之类的拼布作品用于馈赠亲友、装饰居室和收藏纪念,走进千家万户的厅堂卧室、宾馆、酒店,乃至走向全国城乡和世界各地。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学习它、研究它。大布江拼布艺术定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