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庄 (花莲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莲县大庄
图片来自花东先锋报

大庄}-位于今花莲县富里乡东里村,原为阿美族人的旧部落,后西元 1845 年(清道光 25 年间)由南部平埔族群迁居至此,清代至日治初年是该乡人口最多的聚落,因而称为“大庄”[1]。多数居民为南瀛地区的西拉雅族与高雄甲仙、荖浓区的大武垅族及屏东地区马卡道族[2],文化上主要呈现大武垅族祖灵信仰[3],于每年农历 9 月 15 日举行大武垅族夜祭,与台湾各地大武垅族部落同。

原来居住在台南、高雄一带,因为受到土地流失、生活空间萎缩的压力下,开始由原居地迁移,最初迁入台东平原居住,后受到卑南族的压迫,开始来到秀姑峦溪中游西岸建立大庄部落(玉里镇长良里),到了道光22年(1842),联合卑南族力量,击败在地的阿美族,而在秀姑峦溪中游东岸建立新大庄部落(富里乡东里村),是富里平原最大力量,日治时期开始,由于汉人大量移入本地居住,又再度成为弱势族群,目前估计约有2000人左右,并于民国102年(2013)11月,由富里乡长黄玲兰宣布,承认平埔族群为该乡所承认的原住民族群之一。[4]


日治时期,日人称大庄平埔族群为“大庄平埔族”[3],族人自称 TaivoanTaiburanTauMakatau[5]。民国之后一度被称为“富里平埔族”,但族人一般自称为“大满人”或“琅峤人”。[3]


历史

清治时期

大庄等富里乡村里之最早住民纪录乃始于大武垅、马卡道等平埔族群,西元 1845 至 1895 年为平埔族群迁入之最高峰,相关记载如下:[3]

  • 1845 年:屏东下淡水溪 3 社共 30 户 300 馀人、高雄六龟(大武垅族)12 户 70 馀人迁至东里。
  • 1851 年:屏东赤山萬金庄(马卡道族)一批族人迁至东里。
  • 1866 年:高雄旗山计 200 馀人迁至东里。
  • 1868 年:屏东九块厝一批人,辗转经东里迁至石牌、明里、罗山、富里等地。

日治时期

昭和 7 年(1932)统计,当时大庄有平埔族群 771 人,计 122 户,占当地人口的 48%,为大庄最大之族群:[3]

1932 年大庄人口祖籍表
庄名 族籍 熟番 生番 福建人 广东人 日本人 中国大陆
大庄 户数 122 2 54 103 18 4
人口数 383 3 124 277 24 15
388 6 116 223 20 18
小计 771 9 240 500 44 33

花莲县富里乡东里村旧称大庄,是台湾平埔原住民族一个很重要的聚居地,乡内的平埔族群计有大满(Taivoan)族(大武陇)、马卡道族及西拉雅族等,其中以大满及马卡道两族居多,目前约占富里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大庄的平埔族群因为文化上均认同大满,故传统上都自称为‘大满人’,但近期亦有以泛西拉雅的概念,来称呼这三个族群。

参考文献

  1. 东里村. 花莲县富里乡公所. 2011-10-20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2. 连, 主一. 台南西拉雅族祭仪音乐研究:以四大社现存夜祭为中心之探讨. 台中: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2016: 71. 
  3. 3.0 3.1 3.2 3.3 3.4 张振岳. 大庄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图说与民俗植物图志. 花莲县: 花莲县文化局. 2010-12. ISBN 978-986-02-5684-0.
  4. 部落由来,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5. Tsuchida, Shigeru; Yamada, Yukihiro; Moriguchi, Tsunekazu. Linguistics Materials of the Formosan Sinicized Populations I: Siraya and Basai. 东京: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1991-03: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