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明竹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名竹属

中文学名:大名竹属

拉丁学名:Pleioblastus Nakai

界:植物界

大名竹属(Pleioblastus),禾本科竹亚科的一个属。本属已发表过100种以上的学名,但能成立秆仅为其半数,分布于东亚,以日本为最多。我国现知约有20种,分布较零星,以长江中下流域各地较多。竿小型至大型,散生或少数种类可丛生成群,直立;叶舌截形或拱形;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由少数乃至多枚小穗组成,花尊擎形,基部为箭镞状,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

目录

生物学特性

地理分布

命名渊源

后选模式

植物的功用

园林应用

该属物种[1]

生物学特性

地下茎有时呈单轴型,有时亦可部分短缩呈复轴型。竿小型至大型,散生或少数种类可丛生成群,直立;节间圆筒形或在其有分枝之节间下部一侧微扁平,节下方的白粉环明显,中空或少数种类近实心,髓作笛膜状或棉絮状;竿环隆起,高于箨环;箨环常具一圈箨鞘基部残留物,幼竿的箨环还常具一圈棕褐色小刺毛;竿每节分3-7枝,唯竿上部数节分枝数更多且呈束状,无明显主枝,枝条展开,与竿呈40°-50°夹角。箨鞘宿存,厚草质或厚纸质,背部通常除基部密生一圈毛茸和边缘具纤毛外,其余部分无毛或具脱落性小刺毛和白粉;大多数种类无箨耳和鞘口䍁毛但亦可有大形的箨耳和鞘口䍁毛;箨舌截形至弧形;箨片锥形至披针形,基部向内收窄,常外翻。

每小枝通常生3-5叶,少数种类多可多达13叶;叶鞘背部被毛或无毛,鞘口具流苏状通直的或波状弯曲的䍁毛;叶舌截形或拱形;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小横脉明显而呈长方格状,叶缘具细锯齿或一边的锯齿不明显;叶片微形态在上表皮的脉间有二种类型的长细胞,最中央2-4行的长细胞为有波纹的正方形至长方形;下表皮细胞普遍具乳突。圆锥花序由少数乃至多枚小穗组成,侧生或稀可顶生于叶枝上;小穗细长形或窄披针形,具数朵乃至多朵小花;小穗轴节间被微毛,顶端杯状,边缘常具短纤毛;颖2片,或可多至5片,先端锐尖,边缘具纤毛,内稃背部于2脊间具沟槽,先端钝,边缘密生纤毛;鳞被3,后方1片长约为前方2片长的2倍,雄蕊3,具互相分离的细长花丝,花尊擎形,基部为箭镞状,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笋期5-6月。后选模式种:大明竹Pleioblastus gramineus (Bean) Nakai

地理分布

本属已发表过100种以上的学名,但能成立者仅为其半数,分布于东亚,以日本为最多。我国现知约有20种,分布较零星,以长江中下流域各地较多。

命名渊源

本属现改称大明竹属,因为Gen. Pleioblastus Nakai的后选模式种为大明竹之故,而苦竹P.amarus(Keng)Keng f.已位于川竹亚属Subgen. Nipponocalamus(Nakai)Murata的苦竹组Sect. Amari S. L. Chen et G. Y. Sheng之中,故原来的苦竹属须重新给予属的中名。苦竹属(中国竹类植物志略)和川竹属(朝鲜森林植物编,日名)属二名,均应作本属的中文异名。

后选模式

采用大明竹为本属后选模式的理由主要是中井猛之进T. Nakai发表Gen. Pleioblastus Nakai时,未指定模式种,其下所列7种系按种加词字母先后为序。;以后研究者,首推小泉源一(G. Koidzumi)于1940年及1943年分别在《植物分类地理》9卷250页上及20卷118页上发表并描述Gen. Pleioblastus sect. Caespitosae时,其下所列3种竹类的第一种就是大明竹;1957年McClure.在Taxon选择P. communis (Makino) Nakai为本属的模式,1976年N. N. Tzvelev在Poaceae URSS 87页上指定川竹P. simonii (Carr.)Nakai为本属的模式种;1979年村田源G. Murata在植物分类地理30卷143页上又指定本属的模式种为彗竹P. hindsi (Munro) Nakai(此种实应隶属矢竹属Pseudosasa Makino ex Nakai而非本属种类)。 总结上述,本属的后选模式已有4种之多,按照本属发表时的拉丁文形态描述,以及植物国际命名法规之优先律原则,应该选用小泉源一最早起用的大明竹为属的模式较为合理。

植物的功用

本属笋味苦,大都不能食用。竹篾性一般较脆,不适宜编织,但竿通直而且竿壁较厚,可作伞柄、帐竿、支架、毛笔杆等用。

园林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最天然的美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竹子都有一份特别的钟爱,不管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竹子都被大量应用到造景之中。竹子品种极多,有的散生,有的丛生,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小巧碧玉,有的叶大如扇,有的芊芊细叶,在园林造景中,竹子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采取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角,假山坡脚与筑篱,则取矮生形的箬竹,而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则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琴丝竹等,居住区,生活区等区域,或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竹类不论自然式还是人工整齐栽培,都有很大的运用空间, 大明竹属中的大明竹P.gramineus(Bcan)Nakai,川竹p.Simonii(Carriere)Nakai等许多竹种,因为其姿态优美都被的应用到园林绿化造景中。大明竹原产日本,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四川等地都有引种,长期的栽培与绿化应用,在园林市场上非常活跃,川竹也是源自日本,在日本事非常普遍和常见的竹种,有很好的观赏性,浙江,上海等地多见栽培,用于庭院绿化。

该属物种

下级分类

川竹亚属 Subgen. Nipponocalamus (Nakai) Murata 大明竹亚属 Subgen. Pleioblastus

种列表

高舌苦竹 P. altiligulatus、苦竹 P. amarus、青苦竹 P. chino、球节苦竹 P. globinodus、大明竹 P. gramineus、仙居苦竹 P. hsienchuensis、绿苦竹 P. incarnatus、华丝竹 P. intermedius、衢县苦竹 P. juxianensis、琉球矢竹 P. linearis、硬头苦竹 P. longifimbriatus、斑苦竹 P. maculatus、丽水苦竹 P. maculosoides、油苦竹 P. oleosus、皱苦竹 P. rugatus、三明苦竹 P. sanmingensis、川竹 P. simonii、实心苦竹 P. solidus、武夷山苦竹 P. wuyishanensis、宜兴苦竹 P. yixingensis

参考资料

  1. 大明竹属,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