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甲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甲草 英文名称: Taiwan Euphorbia,Jolkin Euphorbia 学名:Euphorbia jolkinii Boiss 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别名:大甲草、台湾大戟、台湾大戟、八卦草、五虎下山、黄花尾、药虎草、满天星、

八卦癀、下山虎、岩大戟、宝岛大戟、大狼毒、南大戟、霞山大戟、滨岛大戟。[1]。台湾原生植物。

药用

为著名的蛇伤药。将全草捣碎;或煎服或直接敷盖伤口,

均有奇效(特别是雨伞节、百步蛇及龟壳花等蛇类);

亦有人用以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疥癣、无名肿毒、疔疮、痈疽、疱疹,全草捣碎煎服或敷盖伤口。

但需依照医生指示使用,不可自行使用,因为全草皆有毒,

皮肤过敏者误触其汁液,会有发炎、发痒、肿胀等现象;误食茎叶将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型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地上部分是一年生。生长于东北角海岸一带的岩缝中。

它是圣诞红的亲戚,同属大戟科大戟属,

在农委会特生中心2017年公布的植物红皮书当中,

已被列为易危物种。[2]

岩大戟因长在海边岩缝之间,故名。本种与台湾大戟不仅同科同属,

外形又不容易区分,在药草界两种混用的情况相当普遍。[3]

其实,除生长地域不同(大甲草长在中部平野,

大甲草生于北部礁岩地形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大甲草叶较狭长,先端锐尖;岩大戟,叶,相对较短,先端钝、圆或微凹。

大甲草茎直立光滑,叶互生无柄,集中于茎顶,排列紧密呈螺旋状,

整体看似一朵黄色的大型多瓣花。总苞片钟形,花序苞片4,雌雄花皆无花被,

雌花单生,伸出苞外。花柱3枚,蒴果扁球形,分三室,表面满布小瘤突。

3-4月开花,4-5月间叶子变红脱落,地上部分慢慢枯死,

地下部分仍活著,直到冬末才由地底萌生新芽,然后初春开花到初夏。

叶互生,卵状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 1 ~4 公分,宽 0.3~0.7 公分,

先端钝尖或圆,基部渐狭或呈宽楔形或近平截;叶面绿色,叶背常呈淡绿色,

干时呈淡灰色,幼叶尤为明显;主脉明显,且于叶背隆起,侧脉羽状且不明显;

全缘;总苞叶 (3) 5~7 (8) 枚,卵状椭圆形至阔卵形,长 1~2.5 公分,宽 0.6~0.9 公分,

先端圆,基部近平截;伞幅 (3)5~7(8),长 1~3 公分;苞叶 2 枚,

卵圆形或近圆形,长 0.6~1 公分,宽 0.4~0.8 公分,先端圆,基部近平截。

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基部无柄;总苞杯状,直径约 0.3 公分,

高约 0.35 公分,边缘 4 裂,裂片卵状三角状,内侧密被白色柔毛;

腺体 4,肾状半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数,明显伸出总苞之外;雌花 1 枚,

子房柄伸出总苞之外,长 0.3~0.6 公分;子房密被长瘤;花柱 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微 2 裂。

蒴果球状,长与直径均约 0.55 公分,密被长瘤或被长瘤,瘤先端尖,

基部常压扁;果柄长 0.4~0.6 公分;花柱宿存,易脱落;

成熟时分裂为 3 个分果爿。种子椭圆状,长约 0.3 公分,

直径约 0.2 公分,淡黄褐色,光亮,无纹饰;种阜三角状盾形,基部无柄。花果期 3~7 月。[4]

栖地生态

栖地分布在韩国日本琉球台湾

台湾生长于北部平地原野及低海拔山地约 10~300 公尺处,

路旁或原野,较稀少,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西部低海拔地区。

因为植株翠绿,花形特殊,近年来也是园艺界常见的切花植物,被称为八卦花。也作观赏植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