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苇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苇莺

中文学名:大苇莺
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莺科
亚   科:莺亚科
属:苇莺属
种: 大苇莺
亚   种: 3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Great Reed-warble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大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为鹟科苇莺属的鸟类。常栖匿于河边或湖畔的苇丛间,有时也飞至附近的树上。在繁殖时期,常高踞巢附近的芦苇顶端及树枝上,高声鸣叫。鸣声富于音韵,颇为动听。性十分机警。主食昆虫。该物种分布在从欧洲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其模式产地在北欧波兰北部的格但斯克。

外形特征

大苇莺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褐色沾灰,眉纹淡棕黄色或淡赭色,眼先褐色,耳覆羽灰橄榄褐色具白色斑点。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褐色具淡棕色羽缘,第一枚初级飞羽短而尖,较翅覆羽短第二枚初级飞羽较第5枚为长。尾羽淡褐色,凸尾,向两侧尾羽渐渐缩短,无淡色端斑。颏、喉和腹中部白色,腹微缀乳黄色,胸部沾灰,两胁、肛周和尾下覆羽淡赭褐色。

虹膜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淡黄色。

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下体赭褐色。

生活习性

习性:性活跃,常单独或成对地在草茎、芦苇丛和灌丛之间跳跃、攀缘,极为警觉,不时地变换位置,突然地出现在另一个地方。繁殖期间常站在巢附近的芦苇或小树枝顶端鸣叫,有时长时间地站在枝头上鸣叫不息,有时变换着位置鸣叫,或活动一会儿,鸣叫一会儿,或边鸣边活动。鸣叫响亮刺耳而不连贯,喉音甚重,杂以尖厉高叫及低沉的呱呱声。

食性:食物主要以甲虫、金花虫、鞘翅目昆虫幼虫以及蚂蚁、豆娘和水生昆虫为食,也吃蜘蛛、蜗牛等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也吃水生植物种子。

叫声响亮刺耳而不连贯的鸣声;喉音甚重,杂以尖厉高叫及低沉的呱呱声。叫声包括生硬的tack及吱声churr[1]

栖身环境

栖息于海拔200-1500米的湖畔、河边、水塘、芦苇沼泽的茂密芦苇丛中,或附近的灌木丛和园林。常栖匿于河边或湖畔的苇丛间,有时也飞至附近的树上。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营巢于芦苇丛、灌丛,固定在一束离水面(或地面)0.5-1.2米的植物或芦苇茎上。巢呈杯形,主要由芦苇叶、枯草茎、草叶、花梗、植物纤维及蜘蛛网丝编织而成。内垫以干草叶、细草茎、须根等,有时还垫以羽毛。由雌鸟主要承担营巢工作,雄鸟常伴承受着雌鸟运送巢材。巢的大小为:外径9-14厘米、内径5-9厘米、高27厘米、深6-7.5厘米。每巢产3-6枚卵,呈绿白色或蓝绿色,缀以褐色或橄榄褐色斑点及黑灰色或灰色小斑点。卵的大小为21-25毫米×15-17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15天;雏鸟留巢期约12天。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至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高可至海拔2000米。亚种zarudnyi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2]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大苇莺指名亚种 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arundinaceus Linnaeus, 1758
2 大苇莺中亚亚种 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griseldis Hartlaub, 1891
3 大苇莺新疆亚种 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zarudnyi Hartert, 1907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

“难得糊涂”·大苇莺和小杜鹃

由于大杜鹃将自己的卵寄生在大苇莺的巢内,由此造成了大苇莺“糊涂的爱”,且爱的深沉,爱的厚重,爱的可歌可泣。自然界约有80余种巢寄生鸟类,而杜鹃鸟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它可以把卵寄生在约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据说,等小杜鹃被义亲精心喂养到一定时候,大杜鹃便会翩翩而至,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把小杜鹃轻松唤走,且丝毫不会顾及义亲的感受。到头来,那些含辛茹苦把小杜鹃养大的义亲们,又会无怨无悔,自然而然地为下一个繁殖期做准备。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在鸟的世界里,这些独特的行为方式,如果用我们人类的行为标准来衡量,那125种义亲鸟类的行为,显然属于真糊涂;有“恶鸟”之称大杜鹃的行为,应算作难得糊涂。而对于它们之间这些恩恩怨怨的谁是谁非,总也理不清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自以为是难得糊涂的时候,却正是真真的糊涂。人都如此,何况鸟啦[4]

视频

大苇莺在唱歌

大苇莺在芦苇上跳来跳去,终于找好位置,开始了它的唱歌表演

参考资料

  1. 大苇莺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26
  2. 大苇莺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26
  3.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
  4. “难得糊涂”·大苇莺和小杜鹃,新浪网,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