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茅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谢颖)昨日(2011年11月26日),记者从巴中市民政局获悉,随着巴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框架拉大,经省政府10月19日批复,原巴州区巴州镇更名为大茅坪镇,行政区划也将作相应调整。据介绍,原巴州镇幅员面积141平方公里,下辖40个村(社区),调整之后,原巴州镇更名为大茅坪镇,下辖明星社区和白云、大茅坪、红垭、土地垭、得阳、孟家、南垭庙8个村(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大茅坪村。巴城面积也将由过去30平方公里,扩展至100余平方公里。[1]

简介

巴州镇。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3%。面积57.7平方千米。辖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马家下马家万泉堡、洒力池、凉尔湾、麻家湾、羊羔滩、老官坪、巴州垣12个村委会。明洪武年间,因在巴州沟设驿站而称巴州驿,嘉靖年间改称巴州堡。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巴州堡,建县后设巴州乡,1958年与东沟、西沟、联合乡合并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设巴州公社,1984年复设巴州乡。

具体介绍

巴州镇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场56万亩,牲畜饲料地11.42万亩 巴州镇;地下富含矿石、河流沙、膨润土、黄沙土;树木有:柳树、灌木等;草本植物有:碱草、三棱草、大叶章、山韭菜、马莲等;药材类植物有:黄芪、防风、芍药、玉竹等。全乡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流经伊敏河、辉河两大水系。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所辖景点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蒙古浩特”;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游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带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这三处景点是海内外游客观赏秀丽草原景色、领略游牧民族风情的首选之地,到这里来旅游,会给您无限美好的精神享受。

发展

已经形成了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的煤炭工业;以盐硝开采转化为主的盐化,硝化工业;以石膏、滑石粉、石灰岩开采加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驼绒制品和手工地毯为主的纺织工业和以肉类苁蓉、锁阳为原料的酿造业及药品加工业。亚洲最大的金属钠厂——泰达制钠分公司,全国第一个机械化湖盐厂“吉兰泰盐化集团”,全国最大的苯甲醚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燃料生产基地——阿拉善西北染厂,内蒙古重点化工厂企业“吉兰泰碱厂”、优质“太西煤”出口基地、全区探明储量最大的“珠拉金矿”均在我旗境内。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巴州镇

巴州镇是巴中市、区的中心镇,地处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辖白云、石门、玉堂、城守、江北、宕梁六个总支办事处,共37个村、3个居委会,270个村民小组,14639户,52779人,有耕地3.5万亩,林地6万亩,幅员面积114.14平方公里。

近年来,巴州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狠抓富民产业的培育。一是抓10000亩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建设;二是抓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三是抓10000亩果蔬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白云的果蔬、石门的莴笋、宕梁的蔬菜等6个特色农产品生产项目。扶持东阳食品、成渝苕粉、李家酱园3个涉农企业的发展壮大,建设100家花园式“农家乐”和3个科技示范园区。   现全镇已投入285万元,改造村组标美路17.2公里,新修入户石板路15公里。整治山坪塘15口,新建微水池130口,新打机压井(含红层找水)165口,改建卫生井128口,新建排灌站1处。已对465户农户实行了“五改三建”,进行试点示范。改造了塔子山村村址,建卫生站1处;在红垭村硬化学校操场420平方米;改造大连村学校488平方米,并实现了远程教育。[2]

原巴州镇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3%。面积57.7平方千米。辖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马家、下马家、万泉堡、洒力池、凉尔湾、麻家湾、羊羔滩、老官坪、巴州垣12个村委会。明洪武年间,因在巴州沟设驿站而称巴州驿,嘉靖年间改称巴州堡。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巴州堡,建县后设巴州乡,1958年与东沟、西沟、联合乡合并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设巴州公社,1984年复设巴州乡。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巴州乡,设立巴州镇。

相关视频

百姓大舞台展播之茅坪镇

参考文献